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中心60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19例,男∶女=17∶2;后腹腔镜手术41例,男∶女=33∶8。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所有患者肾癌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7.7±17.7)岁vs(55.2±16.6)岁(P=0.607);肿瘤直径为(3.3±0.9)cmvs(2.9±1.0)cm(P=0.063);术前肌酐为(107.9±54.7)μmol/Lvs(96.8±18.2)μmol/L(P=0.396);术后肌酐为(117.8±55.9)μmol/Lvs(107.5±19.6)μmol/L(P=0.443);手术前后肌酐变化分别为(9.8±22.2)μmol/L和(9.8±14.3)μmol/L(P=0.988);两组手术时间为(167.9±46.9)minvs(148.5±41.2)min(P=0.108);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1.6±10.2)minvs(26.9±9.0)min(P=0.058);术中失血量为(327.9±174.2)mlvs(181.8±120.1)ml(P=0.247);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4)dvs(8.9±4.0)d(P=0.015)。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术后输血患者分别为3例和4例(P=0.668),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P=0.648)。两组患者分别随访38.8及45.4个月,肿瘤控制良好,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肾肿瘤方面,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而手术创伤小、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腋窝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0月85例165个淋巴结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实时弹性成像评分采用5分法,所有淋巴结均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值较高4~5分,占82.6%非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值较低≤3分,占90.4%。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为腋窝淋巴结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信息,弹性分级对鉴别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总结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及6例单孔腹腔镜镜双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切口美观效果等。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美容效果佳。结论单孔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美观效果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基于随机、单盲、对照的原则,采用自拟胃炎方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并与采用西药标准方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痊愈率为6.82%,总有效率达到97.73%,而采用西药治...  相似文献   
65.
全身麻醉诱导期间需短时间内应用多种药物,药物起效的同时可能会发生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疹、颜面水肿、呼吸道痉挛、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等,过敏性休克罕见却极其危险,抢救不及时可威胁生命。麻醉状态下,尤其是全身麻醉,患者不能及时提出不适主诉,亦有手术无菌单等覆盖身体,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麻醉师对过敏反应发现的不及时,从而可能延误治疗。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应对患者皮肤状态以及监测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 肌松药是全身麻醉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中含有的季铵基团是导致麻醉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常见原因。肌松药相关性过敏反应占全部麻醉相关性过敏反应的60%[1]。本文报告1例麻醉诱导期间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并回顾了麻醉期间过敏反应的诊断、处理等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尿脓毒血症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405例接受一期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尿脓毒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405例患者PCNL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2例(7.9%)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尿脓毒血症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史(OR=4.511,P=0.001)、较高结石负荷(OR=2.588,P=0.043)、较长手术时间(OR=2.353,P=0.036)、较高灌注速度(OR=5.862,P<0.001)以及感染性结石成分(OR=2.677,P=0.036)。列线图模型在建模样本中的一致性系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834,在验证样本中的C index为0.802,表现出良好的符合度。结论:糖尿病史、较高结石负荷、较长手术时间、较高术中灌注速度以及感染性结石成分是一期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上述临床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术后尿脓毒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穿刺活检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协助选择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并且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53例,患者年龄(69.7±6.9)岁(54~81岁)。穿刺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为(9.70±5.24) μg/L(1.69~25.69 μg/L),前列腺体积为(50.70±28.39) mL(12.41~171.92 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39例(73.6%)、11例(20.8%)和3例(5.7%),临床分期T1期、T2期和T3期者分别为6例(11.3%)、44例(83.0%)和3例(5.7%)。按年龄、术前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和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 术后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 20例(37.7%)、21例(39.6%)和10例(18.9%),另有2例(3.8%)为pT0;病理分期T0期、T2a期、T2b期、T2c期和T3期者分别为2例(3.8%)、9例(17.0%)、2例(3.8%)、29例(54.7%)和11例(20.8%);11例(20.8%)手术切缘阳性,10例前列腺包膜外侵犯(18.9%),1例(1.9%)精囊侵犯。术后肿瘤呈多灶状分布42例(79.2%),双侧分布37例(69.8%)。与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比较,术后Gleason评分下降3例(5.7%), 不变28例(52.8%),升级20例(37.7%),其中有2例(3.8%)为pT0;与临床分期比较,术后病理分期下降2例(3.8%),不变10例(18.9%),升级41例(77.4%)。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微灶癌组(n=8)和非微灶癌组(n=45), 经比较,两组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density,PSAD)和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穿刺活检判断癌灶位于尖部的方法,假阴性率41.4%(12/29),假阳性率 50.0%(12/24)。实际清扫淋巴结和保留性神经的病例,与根据术后病理再次判断方案选择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针肿瘤占穿刺组织百分比≤5%是前列腺微灶癌的预测因素。37.7%病例发生病理分级升级和77.4%病例发生病理分期升级,选择手术方案(如性神经保护、淋巴结清扫、尖部的处理等)时,需要综合分析肿瘤危险度分层、列线图预测因素、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以及术中情况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68.
目的:采用微透析-电化学方法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状况下兔肾皮质乳酸浓度变化的规律。方法:普通级大耳白兔16只,其中实验组10只,戊巴比妥麻醉后,游离出左肾,将微透析探针置入肾皮质内,正常血流灌注状态下平衡60min,再用动脉夹阻断肾动静脉60min,然后开放动静脉60min。应用电化学方法实时在线监测肾透析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假手术组6只,同样留置微透析针取样,连续测定乳酸浓度各60min,但是对照组仅游离肾动静脉而不结扎血管。比较正常灌注期、缺血期和再灌注期三种状态下乳酸浓度的变化。结果:兔肾皮质正常状态下透析液乳酸浓度为(1.35&#177;0.33)mmol,缺血期乳酸平均浓度为(3.33&#177;0.35)mmol,缺血期较自身正常灌注期平均升高241.8%。再灌注期肾皮质透析液乳酸浓度平均为(1.86&#177;0.46)mmol,再灌注期内比正常灌注期乳酸浓度平均升高131.4%。实验组内正常灌注期与缺血期。肾皮质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再灌注期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正常灌注期和再灌注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期乳酸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透析-电化学法测定乳酸水平可以良好地实时反映肾皮质缺血状态;热缺血60min内,再灌注后肾皮质乳酸浓度可以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11年12月对47例UPJO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在。肾下极腰大肌前缘间找到输尿管,游离出输尿管肾盂连接部,在狭窄段远端约1cm处离断输尿管,裁剪肾盂,同时切除肾盂输尿管狭窄段,连续缝合吻合口后壁后顺行置入双J管,再连续缝合前壁。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7.7min(80~317min),平均出血量69ml(10~4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5d(4~28d),平均术后拔引流管时间5.7d(1~26d)。29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53.6月,其中18例随访时间〈5年,11例随访5~10年,以腰痛为主诉者有14例症状消失(6例积水消失,8例积水减轻),1例腰痛缓解不明显;14例体检发现肾积水中,4例积水消失,7例积水减轻,3例积水缓解不明显(1例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输尿管狭窄,行经皮肾造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安全方法,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测定前列腺癌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和β的表达水平,探讨ER在前列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敏链酶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8例前列腺腺癌标本中癌和癌旁组织以及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对比其在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分析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年龄和TPSA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ERα主要在间质细胞表达.ERα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4%、24%,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7%、68%、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ERβ的表达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64%、29%;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0%、75%、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β在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中ERα主要在间质细胞表达;ERβ在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均存在差异.ER口与前列腺癌变发生和恶性程度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α and β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PC), peri-cancer tissue and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tissue, and to discuss the role of estrogen receptor in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ERα and ERβ in PC (n=28), peri-cancer tissue (n=28) and BPH (n=29)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En vision method. The ERα and ERβ expression we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tissues by chisqu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 expression and related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earman rank collection. Results ERα was localized dominantly in the stromal cell of PC.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expression of ERα in PC, peri-cancer tissue and BPH tissue (epithelial cell 0%, 14%, 24%, P<0. 05; stromal cell 57%, 68%, 31%,P<0. 05). ERβ was localized in both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ell of PC.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expression of ERβ in PC, peri-cancer tissue and BPH tissue (epithelial cell 39%, 64%, 29%, P<0.01; stromal cell 50%, 75%, 79%,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ERβ in different Gleason scores of PC tissue. Conclusions ERα is localized in the stromal cell of PC tissue.ERβ is localized in both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ell of PC tissue. The ERβ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tumor differentiation of 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