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医药卫生   22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正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疾病诊治的常用手段之一,在结肠镜检查中,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发现早期结肠病变的基础,且有利于进行内镜下治疗~([1])。在肠道准备不佳的情况下,结肠镜病变检出率将大幅下降。肠道准备选用的药物及服用方法为肠道准备质量的核心影响因素,可以说直接关系到病变检出率。不当的肠道准备不但可致患者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53.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的组织,主要依靠关节液营养,一旦损伤,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治疗相当困难。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相关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对软骨损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治疗C 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气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并行抽气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常规抽吸与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气胸的疗效差异。结果85例进行常规抽吸治疗气胸患者,有效率68.2%(58/85),其中15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常规抽吸无效占31.8%(27/85),之后再改变穿刺点后穿刺抽吸,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效而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者3例;增加使用改进方法后气胸治疗总有效率由68.2%(58/85)上升至96.5%(82/85)。结论采用改变穿刺点抽吸气体可使C 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并发气胸治疗成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5.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全脑容积灌注成像(3D-ASL)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对48例临床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据最后一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包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3D-ASL扫描,并根据扫描结果对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析。常规平扫检出异常14例(29.17%);3D-MRA检出异常18例(37.50%);3D-ASL检出异常37例(77.09%)。动脉自旋标记全脑容积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出率远高于常规平扫及血管成像,有显著性差异,且简便易行,可以作为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常规检查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35岁。因持续性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5d于200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不适,呈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多于进食后1~2h发生,呕吐后腹痛可略好转。患者自感发热,体温未测,无咳嗽、咳痰、胸闷、心慌、气促,无厌油、黄疸、便秘、腹泻,无嗳气、反酸。在当地诊所给予头孢噻肟钠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消化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结核、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查体:T38.5℃,P88次/min,R20次/min,BP100/75mmHg,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及…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经桡动脉途径及经股动脉途径行TACE术的透视时间。方法 对120例首次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按照体位及入路途径不同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左上臂外展,经左侧桡动脉途径穿刺;B组左手置于左侧腹股沟处,经左侧桡动脉途径穿刺;C组经右侧桡动脉途径;D组经右侧股动脉途径。记录手术中插管至腹腔干的透视时间、总的透视时间。比较4组间差异。结果 插管至腹腔干透视时间分别为A组(47.47±36.12) s,B组(53.57±21.32) s,C组(76.03±45.22) s,D组(40.30±28.30) s,差异具统计学(P=0.001)。总透视时间分别为A组(740.20±486.04) s、B组(732.67±409.35) s、C组(784.60±271.54) s、D组(759.94±425.82)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 不同体位经桡动脉途径及经股动脉途径行TACE术在总的透视时间上均无差异,经右侧桡动脉途径插管至腹腔干所需透视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8.
在创伤患者致死原因中,失血性休克是一个主要原因。液体复苏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方法,但近年研究表明在有效止血前实施大量液体复苏会引发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因此,限制性液体复苏应运而生,是指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出血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通过限制补液速度或补液量等方式维持血压处于机体耐受范围,确保其在彻底止血前不会因过量补液而引发各类临床不良事件。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补液速度及补液途径、复苏液体种类的选择、复苏监测指标等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8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组(SXBXP)和对照组,每组34例。服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及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选本研究时EPCs数量和NO水平基本相近,在接受药物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EPCs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两组比较,SXBXP组患者治疗后的EPCs数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63±12个/106 vs 48±9个/106,P=0.026)。麝香保心丸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的增高(68μmol/L±9μmol/L vs 51μmol/L±8μmol/L,P=0.023)。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冠心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机体NO的合成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0.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突发性破裂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在破裂之后,其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脉瘤再破裂以及脑血管痉挛[2].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手术夹闭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与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总结治疗该疾病的手术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