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52例玻璃制品工人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临床特征及电生理变化.方法 选择临床表现符合CTS,52例(104手)经电生理检查为CTS的玻璃制品工人作为病例组,52例(104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表现及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临床表现为双手无力(36.5%),麻木(92.3%)、刺痛或痛醒(80.8%)、感觉异常(65.4%),夜间或清晨加重,以左侧为明显;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为对称性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病,且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损害明显,左侧重于右侧,脱髓鞘和远端轴索损伤合并存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电生理是临床诊断CTS定性及定量可靠的指标,能够为玻璃制品工人的CTS、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难治性(发病2年后面神经功能未恢复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难治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8例,对照组为发病2年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2例,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6、24个月时间段的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疗效分析,评定标准采用美国Hohse—Brackmann(H—B)分级法。结果28例难治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保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难治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积极的保守治疗是无效的,而是否采取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时机选择与预后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水平在成人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病毒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结核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为化脓组; 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4组血清中CRP,IL-6,Procalcitonin的表达水平; 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对成人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中CRP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比成人脑膜炎患者低,且在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血清中Procalcitonin的表达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最高(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次之(P<0.05),健康人群再次之(P<0.05),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最低(P<0.05)。CRP高表达与成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826,P<0.001); Procalcitonin高表达与成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01)。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7%,特异度为83%、87%、87%;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93%、87%、87%,特异度为67%、73%、87%; 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87%、87%、87%,特异度为87%、73%、87%; CRP,IL-6和Procalcitonin水平对成人脑膜炎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7.50%。结论 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成人脑膜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定量感觉检查(QST)在二硫化碳(CS2)所致作业工人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温度觉分析仪[1]、振动觉分析仪,用改良的“Marstock”方法测定48例接触CS2 5年以上的作业工人(观察组)与48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肢体进行定量温度觉检查(QTT)、定量振动觉检查(QVT),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给予神经传导测定.结果:观察组的QTT、QVT、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中的QTT、QVT异常率明显高于MCV、SCV(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有症状的观察组的QTT、QVT、MCV、S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CS2作业工人的小神经有髓纤维和无髓感觉纤维受损比大神经纤维更常见.结论:QST可为CS2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国外几个不同研究小组几乎同时于2005年报道了JAK2V617F点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发病中的作用[1-3],使JAK2V617F点突变与MPD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随后,JAK2V617F点突变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日益开展,但其与继发性癫痫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此研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脑梗死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脑梗死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均用奥扎格雷16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据病情连续治疗2~4个疗程.治疗组加用复方樟柳碱2 ml行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10 d为1个疗程,据病情需要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复视消失时间,眼位及眼球运动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22例中,好转17例,好转率77.27%;对照组22例中,好转9例,好转率40.91%.两组好转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能提高脑梗死眼外肌麻痹的好转率,是治疗脑梗死眼外肌麻痹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全脑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73例缺血惟脑血管病行全脑DSA检查的诊断情况及安全性,观察其脑动脉血管颅内、外血管有无狭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 结果 73例中发现66例有血管狭窄(90.4%),7例正常(9.6%),颅内段狭窄占35.6%,颅外段狭窄占54.8%;所有受调查者末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及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 结论全脑DSA可以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存在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脑梗死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主要药物之一,在二级预防中占重要地位。但是,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有很大个人差异,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VPR),其可能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影响VPR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两个基因位点研究较多,对氧磷酶1(PON1)基因Q192R位点和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共同控制PON1酶和PEAR1受体的浓度或数量水平,从而影响药物代谢。该文拟对以上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及其甲基化分别与VPR和缺血性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具有感染症状的入院病人,经细菌培养,119例静脉血培养阳性的患者(G+菌感染者53例,G-菌感染者66例)纳入实验组,39例静脉血培养阴性但其它部位标本培养阳性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血清PCT和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X)水平测定,分析G+菌及G-菌感染血流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该差异与ETX的相关性.结果 经秩和检验,G-菌组与G+茵组比较,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菌38.60±74.82 ng/ml,G+菌4.08±8.65 ng/ml,n=119,u=6.202,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当界值(cutoff value)设定为5.56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74.20%,特异度为86.80%;以G-及G+分组细菌后,组内菌种比较,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与对应血浆ETX浓度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ETX是引起PCT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血清PCT水平测定有助于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