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4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医药卫生   638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女性 ,32岁。孕 38+ 4 周 ,G1P0 。既往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2 0 0 2年 1月 16日 ,预产期 2 0 0 2年 10月 2 3日 ,于 10月 13日入院。患者孕 6周感腰酸痛 ,诊为宫内早孕、先兆流产 ,给予黄体酮 2 0mg肌肉注射 3d。孕 4个月时感胎动。孕晚期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水 ,多次B超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2 0 0 2年 10月 7日孕 37+ 4 周B超示双侧附件区多房状囊性肿物 ,左侧 11 5cm× 6 6cm×9 9cm ,右侧 12 5cm× 8 5cm× 6 6cm ,均呈多房状 ,囊性 ,边界清楚。右侧内部中心区呈强回声 ,其余各项化验均正常。入院当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娩出…  相似文献   
32.
2003-2005年积水潭医院烧伤感染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笔者单位近期的烧伤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从笔者单位492例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粪等标本分离而得的菌株,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292株,分离率最高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占82.5%;革兰阴性菌372株,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11.1%)。3年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分别为60.8%和42.9%。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仍需不断监测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mRNA,P53mRNA,CASPASE-3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5只同龄Wistar大鼠,置入后路渐进式压迫装置,制作成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5只),慢性脊髓压迫组(B组25只),减压组(C组25只)。应用原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技术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及减压后的表达,分别于损伤后及减压后1、3、7、14、28d对慢性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A、B、C三组均发现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P53mRNA,CASPASE-3的表达,A、B、C三组细胞凋亡率及阳性细胞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细胞表达程度与细胞凋亡的减少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相一致。结论: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导致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同时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使脊髓发生适应性改变,减压可能通过激活此机制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自1989年1月到1991年9月,我们对入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采用DA方案化疗,同时用8兆伏X线加速器进行脾脏照射,疗效较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例病人均为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的慢性期病人。男8例,女4例;年龄21~57岁,平均42岁。其中4例复治病人,曾用马利兰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宁对家兔实验性肾炎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实验性肾炎动物肾组织ICAM-1表达、血清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肾小球肾炎肾康宁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尿蛋白的变化.结果:肾康宁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清IL-6含量,降低急性实验性肾炎模型中ICAM-1阳性细胞表达率,同时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炎症细胞浸润,阻止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在临床肾小球肾炎中,肾康宁能减少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L-6水平及24 h尿蛋白含量.结论:肾康宁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6水平和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趋化、浸润、活化和增殖、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使肾小球炎症反应减轻,有效缓解家兔急性实验性和临床肾小球肾炎,使肾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6.
探究SIX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对细胞血管生成与阿霉素耐药逆转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2月我院行骨肉瘤手术切除的105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组织中SIX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检测骨肉瘤组织中SIX2 mRNA表达水平。将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分为MG-63组、si-NC A组、si-SIX2 A组,将通过阿霉素耐药得到的骨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G-63/R分为MG-63/R组、si-NC B组和si-SIX2 B组。分别用MTT法、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侵袭。结果 在骨肉瘤组织中,SIX2阳性表达会随着MVD值升高而增加(P<0.05)。骨肉瘤组织中SIX2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软组织浸润和淋巴结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MG-63组相比,si-SIX A组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MG-63/R组相比,si-SIX2 B组细胞IC50、细胞克隆数和细胞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增加,细胞耐药指数逆转倍数为2.51倍(P<0.05)。结论 SIX2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随着SIX2表达的升高肿瘤血管生成能力也增加;抑制SIX2表达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组织的生成,逆转骨肉瘤细胞阿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研究小鼠树突状细胞在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分布特征及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探讨E-cadherin和ICAM-1在树突状细胞迁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征;分析E-cadherin和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在黏膜免疫模型小鼠中,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回肠集合淋巴小结、胃和空回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ICAM-1表达明显增高,E-cadherin表达下调,分别与对照组数密度和面密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树突状细胞迁移运动过程中,E-cadherin和ICAM-1黏附分子可能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建立检测EBV感染的新方法并观察EBV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鼻咽部活检组织和石蜡包埋标本6 6例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和原位杂交 (ISH)两种方法检测EBV ,其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FQ-PCR检测EBV -DNA阴性 5 2例 ,其中 5 1例为炎性病变 ,另 1例为腺癌 ;EBV -DNA阳性 14例 ,其中 13例为鳞状细胞癌 ,另 1例虽为炎症。但部分上皮细胞呈不典型增生。ISH检测EBV阳性 4 9例 ,其中 4 7例为炎性病变 2例为癌。EBV阳性 17例 ,其中 12例为癌 ,5例为炎性病变。FQ -PCR和ISH检测EBV结果 ,经卡方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BV感染与鼻咽癌有高度相关性。FQ -PCR检测EBV具有方法简单、快速、定量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人胃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胃癌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TIDC)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人胃癌TIDC的分布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TIDC主要分布癌周区 ,病变早期TIDC比病变晚期数量 (P <0 0 1)。电镜下 ,TIDC体积较大 ,形态不规则 ,表面有许多树突状突起 ,细胞核不规则 ,可见核仁 ,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内质网。TIDC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和肿瘤接触方式和形式上呈多样性 ,一对一 ,一对多 ,或形成簇的接触方式 ,有紧密膜接触、指状膜接触和球状膜接触形式。结论 本实验提示TIDC数量多少与肿瘤的进展有关 ,TIDC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