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首次诊断, 并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癌患者98例, 并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院行肝血管瘤切除的肝组织30例作为正常肝脏组织对照,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 并分析HMGB1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及其对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HMGB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 肿瘤组织表达率为91.84%, 癌旁组织表达率为21.43%, 正常肝组织无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1的表达高低与肿瘤包膜的情况存在相关, 与其他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全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 83.5%、58.2%、49.4%;无瘤生存率为: 60.7%、40.6%、36.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表达水平是影响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HMGB1高表达组(57例), 无或低表达组(4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42.7%、37.7%及89.3%、69.3%、57.5%(P=0.028): 相应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1%、31.6%、26.1%及68.4%、47.1%、45.1%(P=0.047)。  结论  HMGB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呈负相关, HMGB1的高表达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可以作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2.
水砷暴露大鼠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水砷暴露致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为砷中毒致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较好的实验平台.方法:80只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和自来水,模型组给予普通饲料和砷水(100 mg/L).分别于第1、2、3、4月末各随机处死10只,检测血清样本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处理后于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肝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图像分析法进行Masson染色纤维化面积半定量分析.结果:砷暴露1 mo.大鼠肝组织HE染色可见细胞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性.汇管区见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坏死.但肝小叶结构尚完整.砷暴露3、4 mo后大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加重,并可见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条索形成,肝纤维化趋势明显.电镜下可见砷暴露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核形状改变,核膜扩张并且不完整,线粒体肿胀,边界不清,极消失.砷暴露大鼠血清ALT、AST的结果比正常对照组增高,ALT雀3、4 mo后增高更明显(69.36±15.70 U/L,104.49±16.86 U/Lvs50.68±4.31 U/L,均P<0.05).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大,造模2、3、4 mo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8±0.15,0.57±0.11,1.07±0.22vs0.21±0.13,均P<0.05);造模4 mo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与造模1、2、3 1310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水砷暴露致肝损伤、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为砷暴露致肝损伤、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对肾损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作用机制.方法 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42只.染毒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3,6,12 h,1,2,3,5 d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HO-1、HO-1 mRNA、iNOS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于染毒3 h肾组织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变化;染毒3 h后iNOS与HO-1呈阳性表达,染毒1d后达高峰,平均分分别为(8±2.23)和(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毒3 h后HO-1mRNA表达水平为(0.53±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12)(P<0.05),之后表达逐渐减弱,至染毒后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NOS与HO-1与PQ染毒肾损伤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水砷暴露与大鼠肝脏损伤的关系,了解激活素A(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11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浓度100 mg/L的亚砷酸钠溶液)、自然恢复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第1、2、3、4月末各处死10只,自然恢复组第1月给予砷溶液,月末随机取出10只改为自来水,其余仍给予砷溶液.第2月末处死上月分出的10只,并在此取出10只改为自来水,1 mo后处死,依次类推,第4月末将最后10只停用砷溶液的大鼠处死.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观察其肝脏损伤的动态变化,取大鼠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CTA、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砷暴露1 mo后脱离自然恢复1 mo可见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ALT、AST模型组中增高,第3、4月造模,A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1、2、3 mo后分别自然恢复1 mo,ALT降低有统计学意义(49.33±13.51 U/L vs 62.68±23.57 U/L,62.75±14.40U/L vs 64.36±18.24 U/L,65.74±11.85 U/Lvs 69.36±15.7 U/L,均P<0.05).ACTA mRNA第3、4月造模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4.83±28.29 vs 28.33±18.70,98.67±26.80vs 28.33±18.70,均P<0.05),TGF-β1 mRNA1、2、3、4 mo造模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46.27±18.39 vs 33.64±20.17,67.06±20.79 vs 33.64±20.17,88.33±23.42 vs 33.64±20.17,110.57±24.23 vs 33.64±20.17,均P<0.05);造模1、2、3 mo后分别自然恢复1mo,TGF-β1 mRNA降低有统计学意义(35.36±16.48 vs 46.27±18.39,52.04±21.37 vs67.06±20.79,70.69±35.27 vs 88.33±23.42,均P<0.05).结论:砷暴露所引起的肝脏损伤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越早脱离暴露其损伤的肝细胞修复越快;促炎症因子ACTA、TGF-β1与砷暴露肝损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5.
百草枯中毒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芙蓉  扈琳  佟飞 《临床荟萃》2007,22(8):605-607
百草枯中毒自1966年首次报道以来,以高病死率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4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对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试图寻找特效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笔者通过阐述百草枯的特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展望肾脏保护在百草枯中毒转归中的作用。1百草枯的特性1.1一般特性百草枯属有机杂环类除草剂,以二价阳离子形式存在。中等毒性,易溶于水。成人经口致死量约为40mg/kg,皮肤长期暴露于>5 mg/L百草枯溶液也可致死。1.2毒物吸收与代谢口服百草枯是中毒的主要途径。经口摄入后约1%~5%在小肠吸收,消化道大面积腐…  相似文献   
86.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器官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扈琳  刘芙蓉  李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206-207,F0004
1984年,Nakamura等从部分肝切除大鼠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能刺激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生长的因子,并将它命名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HGF能通过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抑制上皮细胞凋亡及促进胶原降解、抑制胶原合成,参与肝、肾、心、肺等多种器官的结构重建,起器官保护作用,是少数能阻止纤维化的生长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7.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刀疗法、综合疗法,以及严格卧硬板床等护理方法。结果痊愈35例,占70%;显效10例,占20%;有效5例,占10%;有效率100%。结论小针刀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方法简便、安全性强、易于护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8.
颌骨内皮样囊肿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报告男 ,2 8岁。因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内植钢板外露 1a于 2 0 0 1-0 3- 0 5入院。患者于 1991年、1996年先后两次在外院行左下颌骨囊肿摘除术 ,第 2次手术时内植钢板 ,以保持左下颌骨体的连续性及强度。术后 1个月 ,患者即开始感觉左下颌骨约口角部位的皮肤隆起 ,疼痛不明显 ,1a前开始时有溃破 ,自以为粉刺 ,未予治疗。 1个月前症状加重 ,皮肤溃破 ,自见钢板前端外露。专科查体 :左侧口角处下颌骨部位皮肤疤痕性隆起。钢板前端外露 ,松动 ,牙合关系正常 ,开口度、开口型正常 ,无口角麻木 ;口内检查 :6 78缺失 ,左下牙槽突无瘘口 ,粘膜…  相似文献   
89.
张建集  刘芙蓉  李震中 《临床荟萃》2009,24(17):1549-1550
患者,男,34岁,主因呕吐22小时,加重伴胸闷、胸痛4小时于2006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2小时,饮酒后出现精神萎靡、欲睡,继之反复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烧心,无反酸.社区医院按酒精中毒予以静脉补液、纳络酮入壶,治疗效果不佳.14小时前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入睡,予以地西泮(安定)5 mg缓慢静脉注射,数秒钟后意识丧失,呼吸微弱.经抢救数分钟后意识渐恢复,呼吸恢复正常,当时测血压正常.4小时前再次呕吐,伴胸闷、胸痛、心悸,遂转至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42只和染毒组(B组)42只.B组百草枯(25 mg/kg)、A组等量盐水腹腔注射.观察2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iNOS、HO-1表达,并检测HO-1 mRNA.结果 ①A组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B组组织结构清晰度下降,染毒3 h即可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1 d达顶峰,其后缓解趋势不明显.②iNOS:A组多不表达;B组染毒后3 h在皮质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出现表达,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强,1 d达高峰,其后维持较强表达.③HO-1与HO-1 mRNA:A组多不表达;B组染毒3 h在皮质部肾d、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HO-1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升高,HO-1 mRNA的表达增强,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达顶峰,之后减弱,5 d仍有阳性表达,但与A组相比,IH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OS和HO-1参与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发病过程,但其作用方式、调节途径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