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问题如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方法和肝断面的处理方法等.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共施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肝血管瘤10例,肝细胞性肝癌9例,乙状结肠癌肝转移1例.2例位于肝脏第Ⅱ和第Ⅲ段,8例位于第Ⅲ段,7例位于第Ⅵ段,第Ⅳb、Ⅴ、Ⅶ段各1例.平均肿瘤直径(4.7±1.9) cm.肝肿瘤局部切除6例,肝左外叶切除7例,肝右后叶切除2例,肝段切除5例.单独使用超声刀离断肝组织8例,超声刀联合Habib4X射频止血凝固器离断肝组织6例,超声刀联合Endo GIA离断肝组织6例.平均手术时间(196±57) min,术中出血量(380±459)ml,术后出现中等量腹水1例、胆漏1例,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3.5)d.10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35个月,5例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据肝脏质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离断肝实质的器械,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间8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病人的术前基本资料、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等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胰瘘的1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胰体尾切除术的83例病人中,术后并发胰瘘19例,发生率为22.9%,1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有效率为84.2%,2例病人行放射治疗后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为1.2%。单纯缝扎和切割闭合器处理胰腺断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6%和23.9%。结论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术中正确处理胰腺断端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胰瘘的治疗在于通畅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并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性,51岁,因“左上腹疼痛不适2月余”入院。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右位心脏,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胸部正位片提示:心脏、腹部脏器反位(图1)。上腹部MRI示:腹腔脏器反位,肝内外胆管扩张,肝门部胆囊窝区肿瘤性占位;多脾综合征。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右位心),心率80次/分;ST-T 改变。肝功能提示:ALT 50 U/L,AST 57 U/L, GGT 134 U/L,ALP 157 U/L,余无异常。凝血象: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8.9 s。AFP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临床体检、检验辅助检查提示患者存在全内脏器官异位,即所谓的“镜面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再次胆道手术的综合处理办法.方法 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4例60岁以上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症再次胆道手术11例(32.4%).主要原因是初次胆道术后胆漏、感染.择期再次胆道手术23例(67.6%),主要原因是胆总管残留或结石复发.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手术部位感染、肺炎、肺不张、心功能衰竭、腹腔感染等.结论 在处理老年患者再次手术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再次手术时术前正确估计病情,充分认识胆道疾患的复杂性和难治性,并作详尽的辅助检查,以减少手术盲目性;②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彻底根治疾病;③重视老年患者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经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3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 ml,实验1组(n=15)和实验2组(n=15)注入平阳霉素1 mg+碘油0.2 ml,2周后实验2组再次化疗栓塞.分别于第1、2、4、8周取材,并行苏木素-伊红(HE)、VG染色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分级在第1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4、8周时实验2组肝纤维化的级别高于实验1组(P<0.01).实验1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在第4周时最高,第8周时下降;实验2组在第2周时上升,持续到第8周实验结束,实验2组肝组织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实验1组(P<0.05).结论 经兔肝TACE术可引起肝纤维化,纤维化的程度与次数有关,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在TACE术后不同时间点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MAT2A小干扰RNA对荷瘤鼠肝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AT2A小干扰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建立持续转录小干扰RNA的细胞系,并将该细胞系皮下接种裸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为进一步观察裸鼠体内抑瘤性,将皮下接种稳定表达小干扰RNA的Bel-7402细胞系的裸鼠分为三组:A、盐水对照组,B、空质粒对照组,C、siRNA治疗组;于接种后第12天,每组动物行纯化质粒DNA瘤内注射,观察肿瘤大小;治疗后2周,处死所有动物,取肿瘤,测量大小;部分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部分进行凋亡检测。结果得到稳定转染siRNA载体、并能持续表达siRNA的Bel-7402细胞系,将稳定建系的细胞传代,持续表达siRNA细胞系肿瘤细胞生长明显缓慢。皮下接种建系的Bel-7402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可以观察到siRNA组肿瘤生长缓慢,平均第13天才长出皮下可及、但肉眼看不到的肿瘤,而接种control siRNA组,平均第9天可长出肉眼可见的肿瘤;用裸鼠肿瘤模型观察siRNA的体内抑瘤效果,质粒DNA注射后,对照组瘤体10.93mm^3,空质粒对照组为11.13mm^3,而siRNA质粒转染组为4.26mm^3(P〈0.01);HE染色显示,对照组和空质粒组质粒DNA注射后,病灶充满肿瘤细胞;而siRNA组质粒DNA注射后,病灶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坏死明显,仅见少量肿瘤细胞;且siRNA明显诱导荷瘤鼠肝癌细胞凋亡,其凋亡指数为(28.79±2.13)%,较盐水对照组(9.54±1.89)%和空质粒治疗组(10.24±2.06)%明显升高(t=15.41,P〈0.01)。结论靶向MAT2A基因的siRNA诱导荷瘤鼠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消化道肿瘤患者 100 例双盲、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术后给予HPN 6 d,同时皮下注射 r hGH 7 d,对照组接受传统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6 d;对比观察术后两组血浆蛋白水平、氮平衡、免疫功能状况、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在进行6 d的HPN以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全身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受试组蛋白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IgG、IgA、IgM和CD3、CD4 下降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第10天蛋白水平才恢复至术前水平,IgG、IgM、CD3 和CD4 下降明显(P<0.05);术后第 7、10天,对照组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浓度、IgG、IgM、CD3 和CD4 均显著低于受试组;受试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受试组恢复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直到术后第10 天仍为负氮平衡;术后住院时间,受试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复发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能手术切除的消化道肿瘤,术后短期合理剂量使用 r hGH联合HPN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系统评价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肝切除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所有比较半肝血流阻断术与Pringle法应用于肝切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8月。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包括624例患者。结果显示:①手术安全性方面:Pringle法的手术时间少于半肝血流阻断法[SMD=0.34,95%CI(0.02,0.66),P=0.04],但两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需求比、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②有效性方面:半肝血流阻断法的术后第3天ALT水平[SMD=–0.71,95%CI(–1.28,–0.14),P=0.02]、第7天ALT水平[SMD=–1.73,95%CI(–2.85,–0.62),P=0.002]、第1天AST水平[SMD=–0.74,95%CI(–1.38,–0.09),P=0.03]、第7天AST水平[SMD=–0.99,95%CI(–1.26,–0.71),P<0.000 01]、第3天TBIL水平[SMD=–0.34,95%CI(–0.57,–0.10),P=0.005]及第7天TBIL水平[SMD=–0.52,95%CI(–1.02,–0.01),P=0.04]均低于Pringle法。结论与Pringle法相比,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促进肝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方面更好。因纳入研究的数量及样本量较少,且受质量限制,一些主要的测量指标报道过少,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分析,所以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9.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肠瘘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SAP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发生肠瘘的原因、部位、时间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人中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36.4%),小肠瘘2例(18.2%),结肠瘘5例(45.4%).肠瘘发生在SAP后2~10周,均经引流管或消化道造影获得影像学证据而确诊.治愈10例(90.9%),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4例;1例(9.1%)病人因感染严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SAP并发肠瘘与局部组织的坏死侵袭、合并感染、手术操作、引流管放置等多种因素有关.肠瘘部位的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经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处理后多数肠瘘可自行愈合,少数长期不愈合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对复发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35例复发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常规分次放疗,放疗总剂量(DT)46Gy,每周5次,每次2Gy。全身化疗2个疗程,每次予以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点滴;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氟脲嘧啶(5-Fu)500mg/m2,第1~3天静脉点滴。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盆腔脏器切除手术。结果经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6例,肿瘤平均缩小38.4%,65.7%的病例T期下降。全组无手术死亡,R0切除率为88.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本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82.8%;5年生存率为48.5%;其中获得R0切除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90.3%,5年生存率为54.6%。结论新辅助治疗联合盆腔脏器切除术是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有效方法。通过降低肿瘤病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