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切除的标准术式,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过去的30年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期发展主要在于完善技术,提高安全性,后期发展则更注重微创,追求更小长度、更少数目的外科切口。然而,新技术的引入不应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手术安全方面最主要关注的问题。胆管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早期识别和适当治疗对改善病人胆管损伤结局至关重要。因此,病人的适当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术培训和足够的手术经验仍是保证胆囊切除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简介 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及重症,大部分的病人可从支持治疗中康复过来。但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病人则有着高并发症及死亡率,其临床上最佳治疗方案仍有争议性。在过去的30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向有重大的改变,包括:由对无菌性坏死性胰腺炎以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进展至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由对感染坏死性胰腺炎作简单的胰周引流方法进展至坏死病灶部分的手术切除、由较早时机的介入手术治疗进展至较晚时机的介入手术治疗、由传统的开腹手术进展至微创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63.
<正>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五大恶性肿瘤之一。肝癌亦是我国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全球50%以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肝癌是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大多数患者就诊较晚。中、晚期主要病征为右上腹疼痛、上腹胀满、发热、乏力、消瘦,晚期常有腹水、黄疸。一经确诊往往已属晚期,只有10%~30%患者能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导致整体预后很差(5年总存活率5%),一般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这些患者大部份都是家庭经济支柱,因此,肝癌  相似文献   
64.
胆囊癌的发展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由于这种肿瘤侵袭性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5年总存活率〈5%)的特性。随着对胆囊癌认识的增加,适当检查的应用与积极治疗,胆囊癌的治愈机会得到大大提高。近年根治性手术后5年总存活率达到27%~57%。诊断时的分期及手术时肿瘤足够切缘是最重要的预后因子。本文集中讨论胆囊癌的临床特性、检查、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65.
胆道损伤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胆道损伤的原因很多,医源性胆道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胆囊切除所引致的胆道损伤. 近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已渐渐取代剖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这种微创手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不少好处,很不幸的是,胆道损伤的病例亦因此而相应增多,同时病人的临床表现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6.
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及其改进术式治疗余肝体积(FLR)不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10年的临床实践表明, 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偏高, 远期疗效改善不明显。主要原因有:患者在短期内需承受二次肝脏外科手术的打击;FLR不足的HCC多为中晚期, 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ALPPS仅实现了外科技术上的切除, 并未实现肿瘤生物学上的切除。既往研究结果证明, 中晚期HCC经局部治疗实现降期后再切除, 其5年生存率与早期HCC切除后相当。因此, 要提高FLR不足HCC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应倡导以肿瘤生物学转化为先、FLR增生为后的双转化策略和技术。靶向、免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有望大幅提高转化率。回望ALPPS治疗HCC 10年的发展历程, 留下的是促使FLR快速增生的永恒理念, 慎选的是高代价、高风险、远期疗效提升不理想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67.
1 医学发展历史古代医师,无论中外,皆没有分科的理念。当时医师就是医师,能医百病。而且当时医师的培训,也只是师徒制的一代传到下一代,这种培训制度,限制很多,更容易把知识和技术流失。西方医学的发展,在1123年受到很大的阻碍。教皇Calistas禁止所有的神父行医。由于当时知识主要在传教士中传递,  相似文献   
68.
裘法祖院士会面,是通过吴孟超院士的引荐.当时我国正时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渐开,而国内学者也开始和国外学者交流.每年在香港举办的王泽森外科国际会议令我和大陆的外科界同行渐渐变得熟络.正当我为推荐大陆学者在会议中讲课的事宜而烦恼时,吴孟超院士就"语出惊人"地提出找他的老师求助.当时我认为吴孟超院士已是自己最敬重的外科前辈,最德高望重的众人之师,而他竟然还有一位不但健在,而且还是手巧脑灵、心细如尘、精力充沛地活跃于外科界的老师,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次的引荐,不但使我认识了老师的老师,还开始了我和裘老近二十年的密切交往,更建立了一份前辈和后辈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69.
肝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简介肝癌发生于肝脏,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在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为多见(常简称为肝癌),约占95%,其次是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肝癌是全球第五常见的癌症,占所有癌症的5.6%,全球每年的新病症约为564000例[1-3]。肝癌亦是我国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全球50%以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罹患肝癌的高危险群以35~65岁的中年人为主,尤其以男性患者较多,比率是女性的2~4倍。高达80%~90%的肝癌患者同时有肝硬化。慢性乙、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因(约80%),其次是酒精、药物、摄食含有黄曲毒素…  相似文献   
70.
肝细胞性肝癌手术切除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寻找肝细胞性肝癌 (以下简称肝癌 )根治性肝切除后 ,影响病人长期存活的有关预后因素。尽管已有许多相关因素都已被研究和讨论过 ,但是 ,在这些因素中 ,还没有一个因素可以用来指示病人不应接受根治性肝手术切除。外科医生唯一可以控制的因素 ,就是在手术时尽量争取肝切缘无瘤。术前或术后给予辅助治疗都可能有助于提高肝切除的效果。一、引言肝癌根治性肝切除后 ,长期随访发现大多数病例都死于肝肿瘤复发。总体 5年和 10年存活率分别为 2 0 %~ 75 9%和 19 4 %~ 2 6 4 %。而无瘤存活例数则更低 ,5年和 10年无瘤存活例数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