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24篇
  免费   2830篇
  国内免费   682篇
医药卫生   23036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610篇
  2018年   744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1053篇
  2013年   1343篇
  2012年   1525篇
  2011年   1559篇
  2010年   1483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939篇
  2006年   979篇
  2005年   970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540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2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滋阴清热方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阴虚火旺证患者疗效、血浆内皮素-1、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阴虚火旺证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滋阴清热方治疗。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ET)、炎症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功能(CD3^+、CD4^+、CD8^+及CD4^+/CD8^+)。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L-2、IL-8及TNF-α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L-2比对照组高,且对照组的IL-8及TNF-α比观察组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ET无变化;干预后,观察组的CD3^+、CD4^+、CD8+及CD4^+/CD8^+比对照组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ET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清热方治疗降低了血浆内皮素-1,减少炎症的出现,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0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85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等。根据T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233例)、骨量减少组(101例)和骨量正常组(51例),比较三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随着骨密度的降低,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5(OH)D_3与骨密度呈现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骨折风险并及时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24.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取肘后内侧切口,尺神经常规前置,尺神经沟置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46例病人随访1 a以上,肘关节功能优良,其中1例轻度肘内翻畸形,无继发性尺神经伤.[结论]此方法一期解决骨折复位固定并避免术后并发症,创伤小,患者易接受,适合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5.
微镜下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的小血管炎症,常伴有特征性的皮肤和肌肉骨骼症状。微镜下多血管炎是抗中性粒细胞浆自身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一种,与抗髓过氧化物酶(M PO)-ANCA高度相关。M PO-ANCA的滴度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且有致病作用。微镜下多血管炎患者早期的皮肤表现  相似文献   
26.
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于11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并伴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行走,并发现下肢腿部出现红色皮疹,就诊于外院,诊断为皮肌炎,给予激素和抗炎治疗无明显缓解,仍有间歇性发热,后入我院。经查T39·2℃,WBC18·4×109/L,N0·86,L0·14,HB139g/L,ESR25mm/h,ACT22  相似文献   
27.
目的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无菌技术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方法2005年7月我院选拔门、急诊护士进行了一次密闭式静脉输液法考核,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执行。操作者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操作5次,操作对象为住院和门诊输液病人。评分方法:3位护理部主任和6位科护士长组成3个考评小组,负责考评。每位操作者成绩为:5次操作经三组考评人发现问题扣分后所得分数之和的平均分。结果参加考试人员68人,操作对象340人,单次操作考试最高分90分,最低分68分;5次操作均分最高分90分,最低分70分。结论实行定员定编竞争上岗,定期进行考核、整改以激发门、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肝移植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者的磁共振检查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发热以及尿黄等症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胆红素升高.经B型超声波检查不能明确原因,采用磁共振(MRI、MRA和MRCP)检查,明确肝动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动脉闭塞2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及血栓形成各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4例,其中1例伴胆汁瘤形成;肝门水平非吻合口狭窄6例;肝坏死2例;肝包膜下血肿及右肾上腺出血各1例;均显示不等量的右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肝门部水肿。结论磁共振一次检查可显示肝内外的多种结构,能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丰富的肝脏、血管、胆道以及肝外结构的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29.
背景:有关狼疮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论,因为在患者皮损及非损害皮肤中均可发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包括膜攻击复合体。有关SLE患者皮肤中调节补体的蛋白质的表达以前尚未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可证实补体经典途径被激活的保护素(CD59)在SLE患者非皮损处和健康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这将有助于解释狼疮带与皮肤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提供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确切证据,并比较CD59在SLE患者非皮损处及健康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此研究中超过90%SLE患者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经胃镜检查及活检有13例,其中仅6例(46.2%)确诊。予以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4例,全胃切除术2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5例患者在术后行辅助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1例放疗。8例(50.0%)获得5—20年的随访,其中6例存活5年,1例存活16年,另1例存活20年。结论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以化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