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巨核细胞肿瘤性增殖性疾患。国内病例报告不多,现将我院1986年至1990年收治3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61岁,住院号80559。患者因间断颊粘膜出血8年,左下肢浮肿半月于1990年4月13日入院。4年前在外院因拔牙后出血不止,查血小板1180×10~9/L。服用马利兰及中药治疗半年,血小板数400~800×10~9/L。体格检查:T36.2℃、P80次/分、R20次/分、BP12/8Kpa,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左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 ELISA)检测了 14 8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和 36例正常对照的细胞端粒酶活性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9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5 6例 ;同时对 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4例正常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周期。结果发现 :①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的端粒酶阳性率为 71.6 % (10 6 14 8) ,显著高于对照组 5 .6 % (2 36 ) ,其中复发组患者端粒酶阳性率为 88.9% (32 36 ) ,初治组 81.3% (6 1 75 ) ,二者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 35 .1% (13 37) ,P <0 .0 5。ANLL 92例 ,端粒酶阳性率为 71.7% (6 6 92 ) ,ALL 5 6例 ,端粒酶阳性率为 71.4 % (40 5 6 ) ,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端粒酶阳性组与阴性组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急性白血病中极为普遍 ,且端粒酶阳性率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病期相关 ,它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增殖旺盛的分子标志。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各期细胞数无明显相关 ,提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还受其它生物学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探讨靶向封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nucleotide,ASPSODN)对K562细胞目的基因抑制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选用3种浓度ASPSODN,分别为0.2 μmol/L、0.6 μmol/L、1.0 μmol/L,同时设空白组、脂质体组和三种相同浓度正义硫代寡核苷酸(SPSODN)作为对照,转染到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于24、48小时收集细胞进行检测.用RT-PCR检测靶基因hTERT mRNA的表达,TRAP-ELISA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①K562细胞被转染24小时后,hTERT mRNA的表达在脂质体组为0.80±0.24,在0.2 μmol/L ASPSODN组为0.69±0.12,在SPSODN组为0.72±0.25,它们与空白对照组(0.85±0.28)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0.6μmol/L ASPSODN组的hTERT mRNA的表达(0.42±0.16)比脂质体组明显下调(p<0.05),而相同浓度的sPSODN组则下调不明显(0.69±0.26),1.0 μmol/L ASPSODN和SPSODN对hTERT表达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染色显示,经脂质体转染的1.0 μmol/L ODN无论正义或反义时,细胞死亡明显增多.②24小时端粒酶相对活性空白对照组为88.9%,脂质体作用组为77.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0.2、0.6、1.0 μmol/LASPSODN作用后端粒酶相对活性分别为60.6%、52%、5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0.6 μmol/L ASPSODN组间与脂质体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7);而0.2、0.6、1.0 μmol/L作用后SPSODN组端粒酶相对活性分别为76.1%、72.2%、65.7%,0.2和0.6 μmol/L SPSODN组与空白组、脂质体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48小时ASPSODN各作用组则端粒酶活性有所恢复,0.2、0.6、1.0 μmol/L ASPSODN作用后端粒酶相对活性分另1为84.1%、82.3%、79.6%;而48小时0.2、0.6、1.0 μmol/L各SPSODN组端粒酶相对活性分别为74.8%、74.5%、67.9%,0.2和0.6 μmol/L SPSODN组间端粒酶活性无明显抑制.③培养48小时后0.6 μmol/LASPSODN组和SPSODN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4%和1.83%,脂质体作用组为1.84%,空白对照组为1.07%,ASPSODN和SPSODN组两者问有统计学差异(p<0.05),ASPSODN组与脂质体作用组及空白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SPSODN靶向hTERT能特异性抑制K562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K562细胞株端粒酶活性,最佳作用浓度为0.6 μmol/L,但抑制时间较短,24小时明显抑制,48小时则有所恢复.高浓度(1.0 μmol/L)寡核苷酸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48小时0.6μmol/L ASPSODN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而SPSODN组则无此作用,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