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胶原表达 ,及在瘢痕疙瘩 (K)与增生性瘢痕 (HS)中的区别 ,以期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手术切取瘢痕标本 ,以普通瘢痕 (S)为对照 ,运用RT 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测定病理性瘢痕中Ⅰ、Ⅲ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病理性瘢痕中Ⅰ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在K组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和对照显著增强 (P <0 .0 5 )。结论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合成及分布的变化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兔软骨细胞与脱细胞软骨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种植到脱细胞软骨基质上,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活性的测定,检测制备的脱细胞软骨基质与软骨细胞的相容性,分析脱细胞软骨基质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能性。 方法:实验于2005-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中心完成。选取兔龄6个月的清洁级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显露兔双侧膝关节,切取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关节软骨,经脱细胞处理制备成脱细胞软骨基质微粒作为软骨支架,并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将培养至第2代的软骨细胞用于实验,随机分为脱细胞基质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复孔为6孔。脱细胞基质组将脱细胞基质颗粒单层铺满培养板孔底,接种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与脱细胞软骨基质的黏附情况,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接种2,6,12,24h细胞黏附性,测定细胞接种后1,3,5,7d时细胞的增殖活性,测定细胞培养1,2,3d时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①软骨细胞在脱细胞基质上黏附的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基质颗粒呈不规则多角形,软骨巢内的软骨细胞消失,表面粗糙不平。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刚开始为小圆形,折光性较强,接种2h后有少量细胞开始黏附于脱细胞基质上,随时间的延长细胞黏附数量增加。②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黏附情况的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接种2h时脱细胞基质组软骨细胞黏附性明显降低(P〈0.05),而在接种6,12,24h时两组基本相似(P〉0.05)。③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的比较:接种1,3,5,7d时。脱细胞基质组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21.4%.32.7%,32.5%,25.4%,差异显著(P〈0.05)。④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软骨细胞羟脯氨酸含量的比较:接种后第1,2天,脱细胞基质组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接种第3天时,脱细胞基质组羟脯氨酸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20.28%,差异显著(P〈0.05)。 结论:实验制备的脱细胞软骨基质能够明显刺激增殖软骨细胞,且与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低氟对儿童龋患率与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 ,过量摄入将引起氟中毒 ,早已为人们所重视 ,并进行了许多研究 ,而低氟对人体的影响则报道甚少。我国有许多地区饮水氟浓度偏低 ,探讨低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样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1990年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饮用水氟浓度的测定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2 人群选择 饮用水氟浓度偏低地区 (低氟区 )儿童选自黑龙江省塔河县塔河镇 ,该镇饮用水氟浓度为 0 .2 2mg/ L。随机抽选当地出生的 8~ 14岁中小学生 10 0人 ,其中 ,男 5 2人 ,女 48人。经体检未发现有其它明显疾病。…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左上肢疼痛10个月,诉摔伤后疼痛、畸形1 d,以“左肱骨干病理性骨折”收入院。X线示:左肱骨中上1/3处骨折伴骨折端移位,无骺板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CT示:骨皮质连续性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MRI示左肱骨上段呈明显长T1低信号。骨皮质不连续,肱骨上段周围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包绕,长径约11 cm,边界欠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见图1。Gd-DTPA增强扫描,软组织肿物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骨髓腔内亦不均匀强化,病骨长8·6 cm。诊断:左肱骨上段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手术切取部分肿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 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 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 5cm× 3 0cm ,最大为 3 0cm× 3 .5cm。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 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的含量变化。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n =8)。在大鼠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 ,用10 9Cd血红蛋白饱和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皮瓣组织中MT及丙二醛(MDA)含量 ,比色法测定皮瓣组织过氧化物酶 (MPO )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在缺血 8h、再灌注 12h、2 4h时皮瓣组织中MDA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高 41.7%、111.4%、13 5.7% ,MPO水平分别较对照组高 72 .1%、2 18.9%、2 96.0 % ,MT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 42 .6%、52 .8%、10 2 .3 % (P <0 .0 5或P<0 .0 1)。结论 皮瓣组织中MT含量增多 ,可能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大面积烧伤后,又经过数次植皮,周身留有外观正常皮肤极少的9例病例,为了移植外观正常的全层皮片,修复外露部位,将扩张器埋置在残留正常皮肤的周围瘢痕皮下,使其产生扩张的瘢痕皮瓣,其后切取正常皮肤,形成全层皮片移植修复面颈部创面,再用扩张的瘢痕皮瓣推进覆盖供全层皮片区创面。即提供了全层皮片移植的方法,又提高了被修复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稳定的肢体畸形的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抗肿瘤药物白消安,在wistar孕鼠孕第12天(GD12)按25 mg/kg给药,观察胎鼠的畸形类型及畸形率.结果 胎鼠的畸形类型以多指(趾)、并指(趾)、分裂手(足)为主,其中多指(趾)最常见.另外,还可出现缺指(趾)、无指(趾)、掌(跖)骨缺失及骨化不全、胫(腓)骨缺失及骨化不全.结论 成功建立畸形类型稳定的wistar大鼠多指(趾)、并指(趾)、分裂手(足)畸形动物模型,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研究肢体畸形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体组织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大鼠自体肌肉内预置硅胶棒后形成结缔组织管,观察将其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个月移植组。先在腹壁肌肉内埋植直径0 .2cm、长1.5cm硅胶棒,6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结缔组织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大鼠腹主动脉,在移植术后2、4、6个月分别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替代物的组织结构。结果1.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2、4、6个月血管全部通畅。2 .组织学观察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在2个月组替代物仅中段少部分未覆盖,4个月组替代物内壁覆盖连续,6个月组与对照组相近,且在近吻合口端可见弹力膜形成。结论1.自体组织所形成的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6个月后管腔通畅良好。2 .移植后6个月的替代物管壁厚度及组织结构已接近正常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易获得的化学药物建立大鼠四肢畸形发生率稳定、畸形类型特异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抗肿瘤类致畸药物白消安作为受试物,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胎仔畸形率、畸形类型及特征。结果 在大鼠受孕第12天(GD12),一次经口给予白消安25ms/kg时,胎仔畸形类型主要为肢体畸形。肢体畸形率以活胎计为37.9%(33/87),以窝计为61.5%(8/13)。畸形类型常见于多指(趾)和缺指(趾),掌跖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发生率也较高。此外,还发生胫骨缺失和骨化不全,在观察大体形态时所见的短肢是由胫腓骨缺失和发育不全所致。四肢畸形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存在着不对称性,后肢较前肢出现率高,缺指(趾)畸形较其他畸形出现率高。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肢体畸形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肢体发育畸形的分子机制和潜在原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