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160C/A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和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STCCB)的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50例,无复发STCCB组33例,复发STCCB组28例,其中复发组按复发后有无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分为进展组(10例)和非进展组(18例);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样本CDH1基因启动子160位点基因型。结果复发STCCB组该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0.66)高于无复发STCCB组(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A等位基因的STCCB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性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OR值3.54,95%CI为1.52~5.73。结论CDH1基因启动子160A等位基因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 ,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手段。方法 采用胶原酶Ⅱ灌流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当原代培养细胞 80 %以上汇合后 ,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细胞表型和分泌蛋白流式细胞术 (FM术 )免疫荧光检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种植在培养瓶中的内皮细胞 12小时贴壁生长 ,48~ 72小时生长最快 ,7~ 10天汇合。内皮细胞呈接触抑制生长、呈鹅卵石样外观 ,FM术检测CD3 1和VⅢ -R -Ag均为阳性表达。 结论 消化酶灌注脐静脉消化内皮细胞是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好方法 ,可靠性大 ,成功率高 ,可以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采用TUPKVP治疗BPH患者274例,随访3个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4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3个月后,Qmax由术前的7.1mL/s上升至20.7mL/s,IPSS由术前的26.3分下降至7.0分,与术前IPSS平均值,Qmax平均值(135例患者)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UPKVP治疗BPH患者疗效好,并发症少,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0月,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5.8岁;回肠新膀胱术9例,Bricker术1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h(5.5~11h),术中平均出血量210ml(150~400ml)。术后3~4d恢复肠蠕动。1例出现术后尿漏,引流6d后停止。未出现感染、肠粘连和出血等并发症。平均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排尿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医史学家杨卓寅教授,经过深入研究与多方论证,首次将聚集于旴江干支流域的医学群体命名为"旴江医学"。21世纪以来,大批中医药学者及传承人开始重视旴江医学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相继成立了旴江医学研究会、工作室.他们积极投身于旴江医学的研究工作中,为旴江医学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强劲的动力。本文基于旴江医学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进行调查,对旴江医学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前入路、后入路及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43例前入路RARP(前入路组)、26例后入路RARP(后入路组)和10例经膀胱入路RARP(经膀胱入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切缘阳性率)及手术效果[尿控恢复时间、术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表-5(IIEF-5)]。结果:前入路组平均年龄(69.7±7.3)岁,平均BMI(22.9±3.1)kg/m~2,平均术前tPSA(34.5±21.3)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8.2±16.6)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2(6~19)分。后入路组平均年龄(62.3±10.9)岁,平均BMI(27.2±6.3)kg/m~2,平均术前tPSA(15.8±7.2)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平均前列腺体积(44.7±10.8)ml,IIEF-5评分中位值13(6~20)分。经膀胱入路组平均年龄(58.6±9.4)岁,平均BMI(26.5±3.1)kg/m~2,平均术前tPSA(19.5±4.1)ng/ml,术前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平均前列腺体积(33.4±15.8)ml,术前IIEF-5评分中位值16(10~21)分。临床分期前入路组:cT_(1c)期18例,cT_(2a)期3例,cT_(2b)期3例,cT_(2c)期17例,cT_(3a)期1例,cT_(3b)期1例;后入路组:cT_(1c)期17例,cT_(2a)期3例,cT_(2b)期4例,cT_(2c)期2例;经膀胱入路组:cT_(1c)期8例,cT_(2a)期1例,cT_(2b)期1例。所有患者术前尿控均正常。7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合术前检查示前入路组:pT_(2b)期9例,pT_(2c)期16例,pT_(3a)期3例,pT_(3b)期12例,pT_4期3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8(6~9)分;后入路组:pT_(2a)期13例,pT_(2b)期9例,pT_(2c)期2例,pT_(3a)期2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7(6~8)分;经膀胱入路组:pT_(2a)期6例,pT_(2b)期3例,pT_(2c)期1例,Gleason评分中位值6(6~7)分。前入路组切缘阳性11例(25.6%),后入路组切缘阳性6例(23.1%),经膀胱入路组切缘阳性1例(2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手术时间(115.5±20.5)min,后入路组手术时间(126.5±33.5)min,经膀胱入路组手术时间(140.5±15.5)min。前入路组术中失血量(80±20.5)ml,后入路组术中失血量(44.5±9.5)ml,经膀胱入路组术中失血量(65.5±35.5)ml。前入路组术后3周拔除尿管,其余两组患者术后7d拔除导尿管,前入路组完全恢复尿控时间(6.5±3.5)周,后入路组22例即刻实现尿控(尿控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4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经膀胱入路组患者9例即刻实现尿控,1例术后2周实现尿控;后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与经膀胱入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尚无肿瘤复发表现(tPSA0.2ng/ml)。术后第3个月,IIEF-5评分中位值前入路组为10(4~12)分,后入路组为10(4~13)分,经膀胱入路组为11(5~14)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IIEF-5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膀胱入路RARP有待成为治疗局限性低风险前列腺癌的可选术式。经膀胱入路与后入路患者术后即刻尿控率较高,均优于前入路,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和勃起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7.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慢性传染病。每年约有800万人发病,200万人死亡。结核分枝杆菌寄生在巨噬细胞内,主要引起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效的疫苗和快速的诊断是控制此病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人体对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自然免疫中一些重要成分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的作用,也讨论了CD4和CD8T细胞的重要作用。除此以外一些重要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和IL-12等作用的研究进展也在此阐述。  相似文献   
78.
弓形虫病流行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饲养宠物以及卫生状况与弓形虫病传播的关系。方法分别在济宁、枣庄、临沂随机选择1-2个居民区,对养犬和养猫者进行问卷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性别、年龄、住址和职业相同者1:1对照,双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整体阳性率为14.25%,明显高于10年前的调查结果(1.53%)。不养宠物者抗体阳性率为8.60%,养宠物者抗体阳性率为19.91%,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x2=11.57,P<0.01)。单纯养犬者阳性率为16.54%(21/127),单纯养猫者阳性率为24.47%(23/94)。饭前便后每次洗手和经常洗手者感染率为13.19%,偶尔和从不洗手者感染率为34.04%。吃生鸡蛋组感染率(21.05%)明显高于不吃生鸡蛋组(13.61%)。有喝生牛奶史者感染率高于无此习惯者。单纯养犬者中52.38%的感染由于养犬所致,单纯养猫者约有70.96%的感染因养猫所致。结论养犬/猫与弓形虫感染密切相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半生不熟的食品,不喝生奶,对预防弓形虫感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UCF-101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 只大鼠随机分成Sham组、SAH组和UCF-101 组,每组30 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SAH动物模型,按照3.0 μmol/kg剂量给予UCF-101组大鼠腹腔注射UCF-10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10 只大鼠脑组织pro-caspase-3、pro-caspase-9、剪切PARP、caspase-3 和caspase-9蛋白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10只大鼠凋亡神经细胞,记录各组10只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和Kaoutzanis M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SAH组大鼠脑组织pro-caspase-3、pro-caspase-9、剪切PARP、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量、凋亡神经细胞比例和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大鼠显著升高(均P <0.05),而SAH组大鼠Kaoutzanis M神经行为学评分较Sham组大鼠显著降低(P <0.05);与SAH组大鼠比较,UCF-101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逆转(均P <0.05)。结论:UCF-101可以显著抑制SAH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改善SAH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行为能力,对SAH大鼠起到明显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缺血型胆道损伤施行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移植受者术前均接受过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67%,1年存活率为60%,3年存活率为53%。截止至2012年3月,有8例存活并返院随诊,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5例,其余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47个月、58个月、35个月,肝功能及生活情况良好。术后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次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缺血性胆道损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从供肝切取与保存、胆道重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长期随访等等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减少缺血型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