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医史学家杨卓寅教授,经过深入研究与多方论证,首次将聚集于旴江干支流域的医学群体命名为旴江医学。21世纪以来,大批中医药学者及传承人开始重视旴江医学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相继成立了旴江医学研究会、工作室.他们积极投身于旴江医学的研究工作中,为旴江医学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强劲的动力。本文基于旴江医学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进行调查,对旴江医学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途径与方法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2.
氨甲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85-3286
目的:以单用氨甲蝶呤(MTX)为对照,探讨氨甲蝶呤配伍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03~2006年122例血β-HCG≤2 000 mIU/ml的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分别给予MTX联合米非司酮(甲组)和单用MTX(乙组)治疗,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甲组成功率86.9%(53/61),乙组成功率70.5%(43/6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成功患者甲组血β-hCG转阴时间与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MTX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优于单用MTX。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服用替比夫定后并发肌病(myopathy,MP)和周围神经病(peripheral neuropathy,PN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例肝移植病人服用替比夫定后并发MP和PN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应用替比夫定的肝移植病人MP和PNP发生率为11.5%(3/26),出现症状时间平均为用药后11.7个月,诊断时间平均为出现症状后10.7个月,治疗后平均3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肝移植病人同时服用替比夫定和他克莫司时MP和PNP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观察其相关症状,监测血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MP和PNP。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接受32次再次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采用了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4例次,采用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8例次.胆道的重建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8例次,采用胆道端端吻合4例次.术后常规使用抗排斥反应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死亡17例,死亡时间为术后2周~28个月,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感染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肝癌复发各3例、血管并发症和心肌梗塞以及颅内出血各1例,其中首次肝移植术后8~30 d行再次肝移植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最高,为66.7%.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存活1~29个月,肝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佳术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首次肝移植相比,再次肝移植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牛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5.
再次肝移植     
在首次移植失败后,再次肝脏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受体病人生命的唯一手段。随着肝移植受体数量的积累,再次肝移植的数量也必将越来越多,再次肝移植越来越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供体紧缺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再次肝移植的适应证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总的再移植发生率逐步下降。严格评估再次肝移植术前受体的状况,充分考虑再次肝移植的危险因素对提高再次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尤为重要。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正确把握、手术技巧的提高是再次肝移植手术成功和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0月,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65.8岁;回肠新膀胱术9例,Bricker术1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5h(5.5~11h),术中平均出血量210ml(150~400ml)。术后3~4d恢复肠蠕动。1例出现术后尿漏,引流6d后停止。未出现感染、肠粘连和出血等并发症。平均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排尿基本正常。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7.
张毅  杨卿  吕海金  傅斌生  刘炜 《器官移植》2017,8(6):472-475
肝移植技术在国内日益普及,但仍然面临着供肝严重短缺的困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我国目前供肝的主要来源,其供肝质量的评估方法仍亟待完善。近年新兴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为移植器官质量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器官捐献的现状,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产生和进展及其在肝移植尤其是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质量评估和功能维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的93例器官捐献供者和87例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介绍该中心对供肝质量的评估和功能维护经验,总结器官捐献器官获取和利用的情况,以及接受器官捐献肝移植受体恢复情况。结果  供者器官的平均热缺血时间为8 min(1~12 min),器官切取手术操作顺利,器官切取手术平均耗时为32 min(20~52 min)。93例供体获取了93个肝脏,成功用于肝移植87例,弃用6例(重度脂肪肝3例、肝纤维化2例、肝脏撕裂伤1例),含2例肝肾联合移植。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仅有1例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结论  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供者进行早期正确的评估和维护,能够提高移植器官质量,改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69.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免疫抑制剂常见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明确肝移植供、受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细胞色素3A5(cytochrome P450 3A5,CYP3A5)及多药耐药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基因多态性对术后患者他克莫司(FK506)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方法 选取CYP3A5和MDR1基因外显子的8个常见变异基因位点 (CYP3A5 Exon1、Exon2、Exon3、Exon13 和MDR1 Exon1、Exon12、Exon21、Exon26)设计特异性野生型、突变型引物检测探针,通过AD3200微阵列芯片点样仪点样于醛基基片上,室温保湿过夜固定.采用该基因芯片对109份肝移植供、受者全血标本进行检测,每份样本重复检测 3 次,GenePix 4100共聚焦扫描仪阅读芯片,GenePix Pro 410 芯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根据同一检测位点野生型探针和突变型探针在阴阳性状态的信号值比值来确定探针的切值(cut-off值).引物探针和样本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作比对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供、受体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患者FK506 C/D值的影响.结果 芯片样点分布均匀、清晰、规整度好、无漏点和连点,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信号强度区分明显;按照突变型探针和野生型探针的荧光强度比值设定cut-off值,结果易于判断,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符合率高达99%.供体 CYP3A5基因Exon3第6986位点 A/G单核苷酸多态性 (CYP3A5*3) 与FK506 C/D值有关,术后2、4、12周供体CYP3A5*1/*1和*1/*3型患者的FK506 C/D值明显低于*3/*3型患者(均为P< 0.05),而供、受体CYP3A5其它基因型及供受体MDR1各基因型组间FK506 C/D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供体CYP3A5基因第6986位点携带*1等位基因的患者需更高剂量FK506才能达到目标血药浓度.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的微阵列芯片技术的检测效果理想,可重复性强,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及分流术对其行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18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史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肝移植前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9例设为断流术组,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5例设为分流术组,其余无断流或分流手术史的1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者在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最大血流速度(Vmax)、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3年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断流术组受者术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均为P < 0.05),断流术组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5)。断流术组、分流术组的3年存活率明显降低(均为P < 0.05)。3组受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门静脉吻合口V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既往接受的断流术或分流术不会给后续的肝移植造成严重的困难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