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医药卫生   6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15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2~7 Cobb角)、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采用X线片及CT观察是否发生异位骨化(HO);采用MRI观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 ~ 11.0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NDI、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上下邻近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有13例(41.9%)患者发生不同程度HO,10例(32.3%)发生ASD,但并未发生颈痛、根性疼痛等不适症状。末次随访时发生HO患者的手术节段ROM比未发生HO的患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假体能在保持颈椎ROM的基础上减少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过度活动,但易发生HO而导致手术节段ROM下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目前食管贲门癌手术胸内吻合口瘘的诊疗方法.方法 2006年12月~2012年8月期间,本院诊治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患者中,有1109例行胸内吻合,其中18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胸腔内吻合口瘘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15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通过目前多种针对吻合口瘘的治疗方式,配合积极的一般治疗,吻合口瘘的治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肺组织胞浆菌病外科治疗的特点与方法.方法 对2002-01-2010-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家禽或废墟接触史8例,伴发基础性疾病16例.体检发现10例,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12例,影像学表现为直径0.8~5.5 cm球型病灶.结果 所有患者肺部病灶均完整手术切除病理证实,术后随访2个月~8 a无复发.结论 结节或瘤样肺组织胞浆菌病与接触禽类或建筑废墟有关,抵抗力低下者易发,术前极易误诊为肺结核瘤或肺癌,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和诊断的最好方法.术后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4.
杨永林  倪斌 《中国骨伤》2001,14(7):414-415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上颈椎不稳定的病例出现神经症状轻重不一 ,尽管该区椎管矢状径较大 ,但解剖结构的不稳会引起椎管局限性狭窄 ,导致颈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 ,积极施行复位固定 ,解除脊椎压迫 ,稳定失稳的上颈椎是治疗的关键与目的。对这些病例常需行枕颈融合术 ,枕颈部后路显露容易 ,便于安置内固定 ,目前开展广泛。1 各种术式Mixter和Osgood[1] 在 1912年报告寰枢关节脱位的治疗 ,1例采用丝线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棘突获得成功 ;虽然现在人们已改用钢丝固定 ,并加上植骨融合 ,但他们的基本操作方法还继续被称道。 1937年Con…  相似文献   
105.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MRI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46例患者颈前路手术前后均行MRI的检查,按脊髓的受压程度及脊髓内信号改变分类,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MRI的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脊髓受压程度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受压程度越重,临床表现越重(P>0.05),术后脊髓形态无恢复、髓内高信号未消失者术后恢复差。高信号消失或明显降低者术前症状轻,手术效果较好。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对寰枢椎不稳的颈后路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共78例患者,男57例,女21例;年龄3-7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突骨折(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不连)38例,齿突游离小骨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寰枢椎肿瘤6例,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寰椎椎弓陈旧性骨折5例。78例均行颈后路手术,包括枕颈融合术32例,其中单纯植骨融合11例,辅以CD-Cervical内固定11例,Cervifix内固定10例;寰枢椎融合术46例,其中钢丝钛缆内固定37例(9例同时行寰枢椎经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术),Apofix椎板夹内固定9例。结果 7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8年,平均38.4个月。骨性愈合75例,不愈合3例。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38例,术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20例,明显改善11例,轻度改善3例,无改善2例,加重2例。结论 对于由寰枢椎骨折脱位、畸形、肿瘤及横韧带断裂等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应早期进行后路融合术。充分控制寰枢椎活动,精心准备植骨床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颈椎骨折脱位常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目前,临床上对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是否需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我们对18例此类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治疗,现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Gallie植骨联合钛缆固定与Harms C1,2侧块/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7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3岁.按手术方法分组:寰枢椎钛缆固定植骨融合术(Gallie钛缆组,14例),Harms C1,2侧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Harms螺钉组,1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末次随访时间18~84个月,平均37.3个月,Gallie钛缆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少于Harms螺钉组(P<0.05),重返工作时间长于Harms螺钉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ms螺钉组骨融合时间短于Gallie钛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lie钛缆组1例植骨不融合,2例延迟愈合,1例钛缆断裂,再次手术取出钛缆.Harms螺钉组1例因伤口感染再次行清创手术,1例植骨延迟愈合.结论 Gallie钛缆组与Harms椎弓根螺钉固定组患者均有下地时间早、住院周期短的优点.尽管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花费较大,但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Nuss手术、改良Ravitch手术及胸骨翻转手术3种手术方式对漏斗胸的矫正效果。方法:38例漏斗胸患者,行Nuss手术21例,改良Ravitch手术9例,胸骨翻转手术8例,将3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效果等进行比较,同时对行Nuss手术的21例中的对称组(10例)和不对称组(11例)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疼痛天数Nuss组优于改良Ravitch组及胸骨翻转组(P<0.05),Nuss手术对对称型漏斗胸矫正效果优于不对称型漏斗胸(P<0.05)。结论:Nuss手术与其他2种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对称型漏斗胸。  相似文献   
110.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而压迫引起脊髓前动脉阻塞而产生相应节段脊髓缺血症至截瘫比较少见,本组6例患者经手术解除压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