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医药卫生   5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脊柱侧凸与脊髓纵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侧凸常见于青少年,是一种重要的脊柱畸形。脊柱侧凸常可合并脊髓异常,忽略对脊髓异常的诊断和处理即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可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此目前尚缺乏必要的认识。脊髓纵裂是一种较常见脊髓异常,本文就脊柱侧凸脊髓纵裂的相关性,诊断和处理作一综述。脊柱侧凸和脊髓纵裂的相关性脊柱侧凸和脊髓纵裂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研究发现脊柱侧凸患者均可合并一定类型的脊髓异常。脊柱侧凸患者脊髓异常的发生差别比较大,与所选择的病例不同有关。综合有关文献报告,可得出以下结论:1.不加区分的各种侧凸脊髓异常发…  相似文献   
82.
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脊柱侧凸手术矫正器械不断涌现,治疗效果日益提高。脊柱侧凸的支具疗法是否必要、有效,其地位如何等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下面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支具治疗的历史及现状支具治疗脊柱侧凸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到16世...  相似文献   
83.
股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EES)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1989—1998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病人212例,对并发EES的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184例单股骨骨折病人发生EES4例28例双股骨骨折病人发生EES4例,发生率分别为2.2%和16.7%,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 EES更好发于双股骨骨折病人;骨折的早期开放复位固定可降低EES的发生率,而骨折髓内钉固定有增加EES发生的危险:呼吸支持和循环维持是治疗EES的关键,早期大剂量激素应用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4.
股骨交锁髓内钉应用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访本院1987年4月 ̄1999年5月,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患者352例,对治疗中的并发症,处理及预后作研究。331例得到随访(5-145个月),共发生明确的并发症16例;断钉8例(合并骨不连3例)畸形愈合2例,会阴神经损伤1例,感染2例,股骨颈骨折1便,退钉2例。经及时处理,2例功能差,其余优良。对严重创伤2,骨折早期交锁髓内钉固定,不增另并发症。Ⅰ度或Ⅱ度开放骨折可在清创彻底的情况下作一期交锁  相似文献   
85.
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离子内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强  侯铁胜 《现代康复》2000,4(11):1684-1684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SCI)后局部组织中多种离子含量的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损伤组(n=4),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损伤后1、4、8和24h局部组织中Ca^2+、K^+、Na^+、Zn^2+、Mg^2+和Cu^2+含量变化。结果 SCI后局部组织中Ca^2+、Na^2+离子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K^+、Mg^2+离子继发损伤期多种细胞死亡式的共同通道。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椎板下钢丝技术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本组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5岁(9-21)岁。患者术前诊断均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且均为首次手术。本文对所有患者的侧凸类型、严重程度、固定椎体的数量、钢丝固定的椎体水平、术后神经学并发症以及术中脊髓监测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评估。所有患者的椎板下钢丝均在矫正操作之前进行。结果总计放置了76根钢丝,75%(n=57)位于胸椎,20%(n=15)位于胸腰段,5%(n=4)位于腰椎。术中脊髓监测未发现明显的改变。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唤醒试验。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未发现有神经学并发症。结论尽管脊柱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复杂,椎板下穿钢丝的技术在无神经症状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还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87.
目的总结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78例采用腰椎单枚斜向融合器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0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为62.4岁。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0min(120-210min)。随访0.5-5年,平均3.9年。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明显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3±1.4减至末次随访时的2.2±0.6,ODI由术前的59.6%±9.4%减至末次随访时的28.4%±3.2%。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多伴有椎间隙狭窄和节段性失稳,其治疗需要兼顾减压和稳定两个方面,腰椎单枚斜向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8.
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我院1993~2001年间40例21岁以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守治疗7例,单侧椎板开窗术治疗16例,半椎板切除术治疗14例,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3例.随访时间3~10年,平均(4.2±0.6)年,并采用JOA评分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腰痛及腿痛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组治疗后无患者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情况.随访时发现8例手术治疗患者偶尔有轻度腰痛,但不影响生活;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仍存在感觉麻木;手术组患者未发现明显腰椎退变情况.手术组JOA评分改善优于非手术组,各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表现为症状较轻但体征较重;在诊断上,体征、影像学改变比症状可靠;治疗上宜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9.
背景:目前椎体成形在脊柱外科应用日益广泛,疗效显著,但国内外文献对其影响因素的报道很少,仅有少量对单个因素的研究。 目的:对22个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影响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愈后的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方法:采用门诊复查方式有效随访到61例椎体成形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由两名脊柱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结果采用两人评分的平均值。由患者自行填写影响因素信息表,应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因素与椎体成形前后目测类比评分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椎体成形治疗各种性质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椎体成形后疗效与伤椎节段、病程、器械种类、是否内固定有关;建议使用Sky产品;椎体成形同时应该合理选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把握好手术适应证,能不行内固定尽量不用;及早发现骨折并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0.
非外源性损伤致颈椎间盘突出症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无明显外来暴力作用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治疗9例无明显外来暴力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9例病人中,有6例患者颈椎间盘突出属于非外来暴力所致,多数是在不良姿势的基础上承受自身颈部活动力量引起,笔者称其为"内源性致损力"。患者表现为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临床医生需要特别关注无外来暴力作用下的年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需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