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患者,男,11岁,因发现左侧睾丸增大3个月余于2016年7月20日以"左侧睾丸占位"收治入院。查体:左侧睾丸增大,可触及大小约10cm×6cm×4cm包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术前检查:血甲胎蛋白(AFP)、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B)、癌胚抗原(CEA)及乳酸脱氢酶(LDH)均阴性。盆腔增强CT检查示(图1):左侧阴囊区见团状等低混杂密度灶,大小约63mm×68mm,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To11样受体4(TLR4)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例肾移植手术1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前、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百分率,并与20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的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较,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4表达的百分率[(30.45±5.17)%]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6.01±0.93)%,P<0.01]及正常对照组[(7.15±0.85)%,P<0.01];MP冲击治疗两周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TLR4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下降程度与激素治疗敏感与否有关.结论 TLR4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中表达上调,TLR4水平的监测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3.
乌司他丁减轻移植肾热缺血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移植肾热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8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供肾热缺血时间长短分为 2组 :A组 38例 ,热缺血时间 <5min ,B组 4 8例 ,热缺血时间 8~ 12min。其中A组 2 0例 ,B组 2 6例为乌司他丁治疗组 ,其余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第 1、3、7、10、14天血肌酐水平及肌酐恢复正常 ( <133μmol/L)的时间。  结果 A组中治疗组术后第 1、3、7、10、14天血肌酐水平测定值分别为 :( 2 6 1.5± 14 3.8) ,( 137.7± 35 .3) ,( 131.3± 4 6 .2 ) ,( 12 6 .2± 32 .0 ) ,( 10 8.5± 2 8.6 )μmol/L ;对照组分别为 :( 32 0 .2± 15 6 .3) ,( 182 .2± 72 .9) ,( 139.8± 6 4 .1) ,( 133.1± 5 6 .4 ) ,( 116 .2±34.9) μmol/L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时间 :A组中治疗组为 2~ 12d ,平均 5 .8d ;对照组为 3~ 16d ,平均 7.2d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B组中治疗组术后第 1、3、7、10、14天血肌酐水平测定值分别为 :( 372 .6± 12 8.1) ,( 2 78.4± 38.9) ,( 14 5 .9±4 7.2 ) ,( 133.2± 39.8) ,( 12 8.0± 30 .6 ) μmol/L ;对照组分别为 :( 4 96 .3± 12 5 .6 ) ,( 36 4 .7±6 0 .2 ) ,( 196 .2± 36 .8) ,( 16 1.4± 4 1.5 ) ,( 14 9.8±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抗淋巴细胞制剂诱导治疗对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271例首次接受尸体肾移植的受者,其中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者110例(ATG组),使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者88例(Bax组),未接受诱导治疗者73例(对照组).所有受者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了1~5年的随访,观察和比较各组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5年的人、肾存活率.结果 ATG组、Bax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AR的发生率分别为9.1 %(10/110)、10.2 %(9/88)和17.8 %(13/73),ATG组和Bax组间AR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CMV感染及非CMV感染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G组和Bax组术后1、3、5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5 %、90.9 %、87.3 %和93.2 %、87.5 %、83.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 %、80.8 %、75.3 %(P<0.05).结论 应用抗淋巴细胞制剂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早期AR的发生率,并显著改善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lymphocyte agents on long-term survival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Methods 271 recipients of first cadaveric kidney trans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tacrolimus,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prednisone.110 patients of them received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 group),88 patients received Basiliximab(Bax group),and the remaining 73 patients did not receive induction therapy(control group).The data of AR,DGF,CMV infection,and 1- 3- 5-year patient/allograft survival rate in three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 to 5 years postoperatively.Results Within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incidence of AR in control group,ATG group and Bax group was 17.8 %(13/73),9.1 %(10/110)and 10.2 %(9/88)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AR in ATG group and Bax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DGF and CMV infection among three groups.The 1-,3- and 5-year allograft survival rate postoperation in ATG group and Bax group was 95.5 %,90.9 %,87.3 % and 93.2 %,87.5 %,83.8 % respectively,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87.7 %,80.8 % and 75.3 %,P<0.05).Conclusion Induction therapy with anti-lymphocyte agents may reduce the early incidence of AR and prolong long-term allograft survival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CD80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初次肾移植受者32例,术前群体反应抗体检测均阴性.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者肾移植术前及术后第1、4、7、14、21、28、35天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的百分率;根据肾移植术后2周内发生排斥与否将患者分为排斥组(7例)和无排斥组(25例).10例PRA阴性健康成年志愿者标本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等综合判断有无急性排斥反应.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排斥组肾移植术前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值为(8.03±0.84)%、(0.85±0.31)%,无排斥组为(6.14±0.85)%、(0.84±0.39)%,正常对照组为(6.37±0.56)%、(0.85±0.35)%;排斥组TLR4表达显著高于无排斥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无排斥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3组间CD8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患者单核细胞TLR4、CD80表达在移植术后第4天开始出现升高趋势,排斥组为(16.50±1.02)%、(7.82±1.66)%,无排斥组为(11.60±0.98)%、(2.26±0.96)%,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第7天左右达高峰,排斥组为(36.40±4.86)%、(9.53±1.97)%,无排斥组为(22.70±3.45)%、(1.87±0.72)%;随肾功能恢复逐渐回落,排斥组于第35天降至(7.10±0.82)%、(0.87±0.57)%,无排斥组第21天降至(7.20±0.76)%、(0.81±0.37)%;与无排斥组比较,排斥组TLR4、CD80表达峰值较高(P<0.01),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 TLR4高表达增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TLR4、CD80在肾移植术后早期上调,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27.
耐药逆转剂联合应用对肾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理及克服耐药的方法。方法:通过肾癌细胞体外实验观察两种逆转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环孢素A(CsA)小剂量(≤1mg/L)单独应用可以逆转RCO925肾癌细胞对阿霉素和长春新碱的耐药,丁硫氨酸亚矾胺(BSO)在无细胞毒性剂量下(〈56μM)单独应用可以逆转RCC925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但对长春新碱无效。28μM的丁硫氨酸亚矾胺和小剂量环孢素A联合应用逆转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结论:针对不同耐 药机制的逆转剂联合应用克服肾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8.
于立新  余玉明 《广东医学》2004,25(7):743-744
目的 提高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病例资料。结果  2 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存活 3年以上 15例 ,存活率 6 5 % ,5年以上 14例 ,存活率 6 1% ,10年以上 9例 ,存活率 39%。结论 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细胞分化分级是最有用的预后指标 ,重视肾盂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肾盂癌的长期存活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三色和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在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TLR4监测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10例肾移植术后病例,分别采用三色和双色FCM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4和CD80表达情况,计算CD14阳性单核细胞中TLR4和CD80的表达百分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CDl4阳性单核细胞中TLR4和CD80阳性表达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198,P=0.872),两种方法对相同血标本的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积矩相关系数r=l,P=0.000;积矩相关系数r=0.999,P=0.0001。另外,应用三色FCM还可同时获得单核细胞中TLR4和CD80双阳性的表达情况。结论 三色和双色FCM检测TLR4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色FCM可同时显示TLR4与其下游分子CD80双阳性表达情况,对揭示TLR4参与移植免疫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血标本用量少。节约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单中心超声引导下12+x针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比较不同穿刺途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完成的407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经直肠前列腺穿刺290例(经直肠组),经会阴前列腺穿刺117例(经会阴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12+x针法,前列腺影像学正常者行系统穿刺,影像学异常者行系统+靶向穿刺。比较两组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及并发症差异,分析两组按PSA、影像学分层PCa检出率的差异,比较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癌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情况。结果:(1)PCa总检出率为44.0%(179/407),经直肠组与经会阴组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130/290)vs.41.9%(49/117),P>0.05]。其中,PSA≤4 ng/mL、4 ng/mL20 ng/mL各水平分层中,两组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前列腺影像学异常者的PCa检出率均高于影像学正常者(P<0.05)。影像学异常者中,经直肠组与经会阴组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前列腺影像学异常者总的PCa检出率为57.5%(111/193),靶向穿刺PCa检出率为42.0%(81/193),系统穿刺为47.7%(92/1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穿刺单针阳性率比系统穿刺更高(P<0.01)。同一途径下的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分别比较靶向穿刺、系统穿刺的PC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所有患者中,经直肠途径csPCa检出率为36.9%(107/290),经会阴途径csPCa检出率为40.2%(47/1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在csPCa的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PCa在诊断出的PCa患者中的占比,经会阴途径占比高于经直肠途径[95.9%(47/49)vs.82.3%(107/130),P<0.05]。(4)经直肠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经会阴组[39.3%(114/290)vs.20.5%(24/117),P<0.01]。经直肠组发热、血便发生率比经会阴组更高,分别为[10.3%(30/290)vs.3.4%(4/117),P<0.05]、[14.1%(41/290)vs.1.7%(2/117),P<0.01],两组在血尿、下尿路症状、尿潴留、迷走反射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12+x针前列腺穿刺活检PCa检出率较好,影像学异常者靶向穿刺与系统穿刺PCa、csPC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单针阳性率较高。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在PCa、csPCa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会阴途径并发症更少。在诊断出的PCa中,经会阴途径可检出更多的csP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