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湿热型慢性肾炎慢性肾脏病(C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最终纳入统计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针对危险因素等进行一般治疗与营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2.5 g/次,3次/d,饭后30 min口服)治疗,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黄葵胶囊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慢性肾炎CKD3期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症状(P<0.05),降低SCr,24 h尿蛋白定量(P<0.05),使GFR有显著的增加(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葵胶囊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尤其能明显升高GFR,具有稳定GFR作用。  相似文献   
62.
苏行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4):616-618,I0001
目的:分析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肾病科2011年9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活检患者病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FSGS与MCG在15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年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龄段多见。IgAN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FSGS、MN、GML、MCG、MsPGN。中医证型中脾肾气虚为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后期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FSGS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IgA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M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MCG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较多;MsPGN患者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占多数;GML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后四者在疾病进展中也出现明显的血瘀与湿热证。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抗行灵方的主要药用成分齐墩果酸和丹酚酸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假手术组、UUP模型组、齐墩果酸组、丹酚酸组各12只。造模后第28日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取肾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结果在UUO模型中.丹酚酸和齐墩果酸在延缓实验大鼠肾功能衰竭中的功能和侧重各有不同,除假手术外各组大鼠肾功能出现失代偿,尿微量蛋白排泄增多,肾间质纤维化加重;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齐墩果酸组SCr、NAG、24h尿蛋白定量的水平显著降低;丹芬酸组BUN、NAG、α1-M、24h尿蛋白定量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酚酸及齐墩果酸单体均能够保护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尿微量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64.
归纳和分析历代医家有关中医肾与心、肝、脾、肺关系,梳理近20年来国内学者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观点对这些学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5.
66.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 ml/min·1. 73 m2)超过3个月。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如不能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CKD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并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多,CK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防治CKD、减轻CKD危害,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温补固肾方对于慢性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标志蛋白影响。方法:120例诊断慢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谷胱甘肽片;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补固肾方免煎颗粒。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cetyl-B-D-glucosaminidase,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conjugated protein,RBP)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1.67%,对照组有效率为31.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AG、RBP、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AG、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固肾方可显著改善慢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损害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可有效降低尿NAG、RBP,延缓肾小管间质损害,减少精微蛋白外泄。  相似文献   
68.
童少伯(1906~1987年),字德渊,江苏人士,年轻时就读于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先生自幼喜好中医。童老熟读中医各家经典,行医济世数载,问道岐黄,名声斐然,为后人留下《随笔录》、《有见必录》等病案总结。先生临证察病经验丰富,长期临床工作中积累大量宝贵经验,同时积极结合西方医学,融入祖国医学之医理中,可谓中西医结合之先驱。童老内外妇儿之病,皆通其理,尤好肾病。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观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单独和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A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B组: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口服,C组:C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3组都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炎性细胞因子,评价临床疗效,为中西药联合陆氏针灸内外合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A、B、C 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临床效果比较C组好于B组,B组好于A组,C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改善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结论:中西医联合针灸综合疗法对于治疗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0.
慢性肾脏病目前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慢性肾脏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及体征较少,很容易被忽视,若未在早中期给予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现作者就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附验案1则,与诸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