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用于开胸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超前镇痛组术前1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术后6、18 h重复给药;术后镇痛组手术结束时肌注帕瑞昔布40mg,术后6、18 h重复给药。分别于术后4、12、24、36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结果超前镇痛组在术后24、36 h的VAS均明显低于术后镇痛组(P均〈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帕瑞昔布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终末期肺病是肺移植最常见的病因,我院于2002年9月~2004年12月为11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成功进行了肺移植。本文就11例肺移植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肺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一、临床资料11例肺移植患者,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6例为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低的患者,3例为肺纤维化患者,1例肺血管平滑肌瘤病患者及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术前9例需卧床并吸氧,2例术前依靠呼吸机维持。术前检查:6例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动脉压30~50mmHg(1mmHg=0.133kPa)有6例,50~80mm Hg有4例,>80mm Hg有1例。有10…  相似文献   
33.
同一供体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利用同一供体进行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同一供体同时为2例终末期肺病肺气肿受体进行单肺移植,2台手术完成用时430min。受体1接受右肺移植,受体2术前为呼吸机依赖的重症肺气肿患,接受左肺移植。结果受体1术后早期肺功能良好,术后第7天出现A4c级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无效于术后15天死亡。受体2术后第7天因对侧肺急性过度膨胀,而行肺减容得以纠正.术后第9天、15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缓解,术后2个月检查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第71天出院。结论利用同一供体进行单肺移植能充分利用供体.使更多的终末期肺病患接受肺移植。  相似文献   
34.
机械通气在肺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附5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于2002-09~2004-01共为3例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低的患者及2例肺纤维化患者成功进行了单肺移植。由于肺移植手术在目前临床所开展的异体器官移植中难度最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我国发展缓慢。现就我院5例肺移植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机械通气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5.
双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16岁.体重45 kg,身高165 cm.半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进行性加重.右心导管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内科保守治疗数月无效,病程进展.查体:心率120次/min,血压95/65 mm Hg(1 mm Hg=0.133 kPa).面色灰,颈静脉怒张,P2亢进.肝脏肋下1指.心功能Ⅳ级.术前右心导管肺动脉压力为100/60 mm Hg.血气氧分压37~42mm Hg,二氧化碳分压15~20mm Hg.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帕瑞昔布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40例全麻下开胸行肺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二组:A组术前1 h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术后6 h及首剂后24 h重复给药;B组手术结束时给予帕瑞昔布40 mg肌肉注射,术后6 h及24 h重复给药.两组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8、24和36 h对患者作疼痛评分.结果 A组术后24 h和36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于B组,PCA自主给药次数少B组.结论 术前使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37.
肺移植治疗儿童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儿童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 受者例1、2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IPAH)患儿,均经右心导管术确诊为IPAH,术前心功能不全Ⅳ级,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分别为110、7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148、72 mm Hg,在全麻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术,术中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550 min和450 min,出血量分别为3000 ml和1200 ml.受者例3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内直视探查术后,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双向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为110、60 mm Hg,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右侧单肺移植术,术中CPB时间244 min.3例受者与供者体型较匹配,ABO血型相同.结果 受者例1、2术后ECMO分别维持16h、13 h后撤离,术后第3、4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均于术后第3、6天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3天、12天脱离呼吸机.受者例3术后3天内移植肺出现中等程度再植反应性肺水肿,术后第7天气管切开,第12天撤离呼吸机;术后第14天出现急性排斥1次,治疗后缓解.3例受者术后UCG提示心脏形态和心功能明显改善,受者例3室间隔缺损修补完整,无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第93天、32天、62天康复出院,心功能均达Ⅰ级,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分别降为54、32 mm Hg,60、36 mm Hg和53、39 mm Hg.术后已随访41、21、82个月,患儿正常工作学习,至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对终末期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PAH患儿行肺移植能很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2年9月至2011年4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105例:单肺移植73例,双肺移植32例。其中63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手术。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预防感染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等治疗。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PGD分级分别给予受者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前列腺素E1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治疗。结果 105例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为81.9%(86/105),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10例,PGD6例,肺梗死、急性排斥反应、支气管吻合口瘘各1例。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肺部感染12例、PGD3级10例、支气管吻合口狭窄10例、支气管吻合口瘘4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动脉狭窄1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86例存活受者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均较好。结论防治感染、免疫抑制、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等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受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9.
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18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静瑜郑明峰朱艳红胡春晓何毅军王永功周敏陆国础陆明华【摘要】目的探讨国内开展临床肺移植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4月共完成临床肺移植18例,其中肺气肿9例、肺纤维化5例、矽肺1例、支气管肺扩张1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及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1例。受者术前均为重症呼吸衰竭,长期靠呼吸机依赖3例。手术方式为:单肺移植15例(左肺移植9例,右肺移植6例),其中2例受者的供肺为同一供者同期的左、右单肺,有1例为左侧供肺植入右胸腔,1例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后行右肺移植;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侧单肺移植3例。结果术后短期内死亡3例,1例于术后15d死于急性排斥,1例于术后30d死于感染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36d死于肺梗死。其余15例均痊愈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生存1年以上3例,生存2年以上2例,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肺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的手段;但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和感染仍是肺移植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肺移植围术期的并发症处理(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观察肺移植围术期患者重症监护室(ICU)监测与治疗手段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于2002年9月—2005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有18例肺移植患者,其中肺气肿9例,肺纤维化5例,矽肺、支气管扩张、肺血管平滑肌瘤病及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各1例。手术方式:左肺移植9例,右肺移植5例,室缺修补加右肺移植1例,双肺移植3例。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治疗,并预防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术前常规心脏超声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并通过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结果术后机械通气平均脱机时间(7.39±4.89)d,平均ICU停留时间为(9.72±8.32)d。术后1周通过SwanGanz导管测得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有明显下降(48.94±14.45)mmHg比(39.59±7.45)mmHg,1mmHg=0.133kPa,P<0.05;PaO2/FiO2明显改善(263.89±82.09)mmHg比(345.56±92.18)mmHg,P<0.05;PaCO2明显下降(63.29±22.56)mmHg比(38.37±9.19)mmHg,P均<0.05。术后短期内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于术后15d死于急性排斥,1例于术后28d死于真菌感染,1例术后36d死于肺梗死。15例恢复良好出院,最长生存达32个月。结论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患者的最佳选择,而肺移植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是肺移植手术成功和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