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总结不同侵袭危险程度小肠间质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不同侵袭危险程度的DSA征象.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极低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动脉期见引流静脉,边缘清晰,肿瘤染色均匀;4例低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供血动脉增粗、边缘清晰,肿瘤染色均匀;4例中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动脉增粗紊乱,形态不规则,其中3例肿瘤染色不均匀;6例高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见肿瘤血管明显增粗紊乱、边缘模糊,肿瘤染色不均匀.结论 小肠间质瘤侵袭危险程度越高,DSA检查示肿瘤血管越不规则、紊乱;而侵袭危险程度越低肿瘤血管越规则、整齐.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华西医院2012年1—12月31例因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行TIPS治疗的患者,评估腹腔积液缓解率、TIPS并发症和远期预后。应用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腹腔积液缓解的危险因素;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100%。平均随访(9.4±3.1)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腹腔积液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9%(6/31)和71%(22/31)。多因素分析显示TIPS术前Child-pugh评分是腹腔积液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对危险度0.275,95%CI 0.037~0.716,P=0.012)。结论 TIPS可有效缓解肝硬化顽固性腹腔积液,同时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SD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硝基二乙胺(DENA)诱发SD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为肝癌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浓度0.95g/L的DENA水溶液供140只雄性SD大鼠自由饮用,10周后停止饮用此水溶液。第11周时行MR检查,以筛查大鼠肝脏肿瘤发病情况;首次影像检查结果阳性者进入后续处理,阴性者继续饲养、观察,并于4周后复查;其中64只大鼠于处死前行血管造影以了解肝肿瘤的血供情况;最后获得的组织标本按不同的目的分别保存备用,分别于光镜下和电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源性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结果肝脏成癌时间最早11.0周、最迟20.0周,中位成癌期13.9周,至20.0周末72只存活动物100%成癌;肝脏单发肿瘤占9.7%(7/72),多发占90.3%(65/72),多发者中有肝硬化背景者占87.7%(57/65);远处转移占18.1%(13/72);血管造影提示肝肿瘤血供丰富且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组织属于肝细胞源性,且肿瘤标志物AFP呈强阳性;光镜下鉴定组织学类型:肝细胞肝癌占92.0%(66/72),胆管细胞癌占4.0%(3/72),混合型占4.0%(3/72);电镜证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器异常。结论DENA可诱发较理想的用于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研究的大鼠肝癌模型,MRI是较简捷而有效的动态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55.
关舟,原名程宝鉴,1918年出生于山西省潞城。1937年4月参加革命,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入党。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岳区反“扫荡”战斗。历任黑龙江省商业厅厅长、黑龙江省政府财贸办公室主任、副省长及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1978年任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常务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胸水与血清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C)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16例(结核组),肝性胸水50例(对照组),对胸水和血清中的CysC、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测量,分别计算胸水与血清中含量的比值.结果 ①两组中胸水腺苷脱氨酶(PADA)、血清腺苷脱氨酶(SADA)、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ysC)、胸水与血清中的CysC比值(PCysC/SCysC)和胸水与血清中的ADA比值(PADA/SAD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结核组中,以PADA/SADA>2为诊断依据,作出ROC曲线.根据ROC曲线“敏感度+特异度”取最大值原则,确立PCysC/SCysC和PCysC的临界值为2.84和1.71 μmol/L.PCysC/SCys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可信区间0.692~1.000;PCys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可信区间0.528 ~0.965.③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PCysC/SCysC的敏感度(60.3%)和准确度(80.2%),高于PCysC的敏感度(44.9%)和准确度(72.4%).结论 PCysC/SCysC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表达优于PCysC,由此可见PCysC/SCysC可以做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一个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8例患者中,合并结直肠癌21例,胃癌6例,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分期手术治疗,其中21例选择先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期行肿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动脉瘤破裂、肠缺血、肠瘘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存在Ⅱ型内漏,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性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微创、不改变腹腔内解剖结构等特点,缩短了分期手术时间间隔,降低了消化系统肿瘤手术难度,是治疗方案中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消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60例软组织肉瘤的资料,于冷冻消融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CT或MRI检查判断消融率,对冷冻消融软组织肉瘤消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长径和肿瘤生长部位与软组织肉瘤冷冻消融术后消融率有关(χ~2=10.408,P=0.015;χ~2=36.778,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生长部位是冷冻消融术后消融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冷冻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安全有效。软组织肉瘤生长部位是冷冻消融后消融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小肠肿瘤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和对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DSA检查诊断24例为小肠肿瘤伴下消化道大出血并行手术治疗。结果24例患者的DSA结果中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7例,其中9例发现明显肿瘤血管;所有病例均显示团块状肿瘤染色,且DSA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DSA对小肠肿瘤伴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成人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肝移植后出现血管、胆道并发症的患者12例行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期12个月(4~48个月)内,除1例患者死亡外,余所有患者存活。结论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胆道并发症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