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多段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对下肢长骨多段骨折治疗体会及效果。方法 回顾36例胫骨及股骨多段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20例为小腿多段骨折,16例为股骨多段骨折,术后36例病人均获随访。结果:采用Jonher-wruh评分评准,本组优25例、良10例、差1例,无断钉及严重骨折畸形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骨多段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46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二线化疗失败的复发性EO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并评估其安全性。  结果  4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为6(2~15)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6.1%(12/4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6.9%(40/46)。46例患者中30例(65.2%)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占39.1%(18/ 46),手足皮肤综合征占30.4%(14/46),仅1例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性高血压,所有患者的1、2级不良事件均能迅速缓解,且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后患者耐受性良好。  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于二线化疗失败的EOC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逃逸机制对于研发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肿瘤细胞可能借此“别吃我”信号,逃避了肿瘤免疫;肿瘤干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甚至比肿瘤细胞更高。通过使用抗CD47抗体阻断CD47-SIRPα通路,从而介导细胞吞噬作用,能够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在多项关于CD47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两种单克隆抗体和一种融合蛋白。然而由于使用动物模型不一,可能高估了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预测。现将CD47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潜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该治疗的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34.
胸腺素β4是由43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保守的水溶性多肽,存在于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它可以和G-actin结合,抑制F-actin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骨架,被认为是细胞中主要的肌动蛋白调节因子.细胞外的胸腺素β4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促进血管生成、加速内皮细胞迁移、调节炎症反应和神经系统发育等.它有可能成为促进角膜、皮肤和心脏创伤愈合的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5.
爆裂性椎体骨折是常见的不稳定性骨折,常规X线片较难区分椎体的爆裂性骨折与单纯压缩性骨折。自从Quesadu、Scher等首例报道损伤会导致椎弓根间距变宽以来,脊椎前后位片所示椎弓根间距成为检测脊椎损伤的重要特征。另,Richarch提出椎体后缘线的断裂是诊断椎体爆裂性骨折的可靠征象。我们回顾分析了79例胸腰椎员伤病人,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4~1998年间,我院收治了胸腰椎损伤病人79例,其中爆裂性椎体骨折23例,单纯性椎体压缩骨折56例。爆裂性椎体骨折均经手术和/或CT证实。我们对79例…  相似文献   
36.
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部位骨折6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徐松  于虎 《重庆医学》2007,36(22):2332-2333
目的 总结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材料采用成都迪康公司PDLLA产品和日本刚子PLLA可吸收钉棒系统以及美国生产的MAXON聚甘醇碳酸可吸收线,手术治疗关节部位骨折61例.结果 61例平均随访5个月,功能评估以关节功能恢复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优47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8.3%.结论 生物可吸收性材料治疗关节部位较大撕脱性骨折,劈裂骨折等相对简单损伤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无须二次取出,避免了再次损伤关节.  相似文献   
37.
微型钢板嵌入式固定治疗桡骨颈压缩性骨折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颈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多见于少年的特殊类型桡骨颈骨折,因常伴有肘关节内侧损伤而预后不佳[1].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笔者应用微型钢板嵌入式固定治疗桡骨颈压缩性骨折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背景:由于机体自身修复愈合的能力极其有限,一旦发生损伤或者病变很难自愈。近年来,胸腺素β4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受到关注,为刨伤愈合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目的:通过制作大鼠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局部给予重组胸腺素β4对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并分析其剂量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因子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1在南开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材料:胸腺素β4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纳入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直径8mm的自制打孔器在大鼠脊柱两侧脊肋角处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胸腺素13440,120,360mg/L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早7:00、晚7:00给每个伤口表面滴加相应剂量的胸腺素B450μL及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2,4,7d,每组每时相点取5只大鼠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一伊红和三原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创面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胸腺素β4各剂量组造模后毛细血管增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多,排列较规则,以胸腺素134120mg/L组最明显。胸腺素β4处理后4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多,造模后7d表达减少,胸腺素β4120mg/L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阳性血管面积大于40,360mg/L组(P〈0.05~0.01)。胸腺素B4120mg/L组造模后2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强,造模后4,7d表达逐渐减弱(P〈0.01)。结论:实验中120mg/L胸腺素β4可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持续稳定较高表达。在愈合早期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在愈合晚期,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病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及其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给予积极处理。结果 1例术后2月出现假体松动,进行了髋关节翻修手术;1例术后3天出现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成功;2例出现肺部感染转内科治疗;1倒出现术后精神障碍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全森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评估,积极应对处理。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急诊心搏骤停(CA)患者实施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以提高CPR的能力及常见急诊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急诊科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有关时程及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救治急诊CPR患者340例,CPR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1、2012、2013年分别为90、75、83、92例;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稳居首位(共108例),其余依次为病因不详、严重创伤、各类急性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晚期。340例患者中复苏成功74例,成功率为21.76%;其中以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后CPR复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58.33%、50.00%,最低的是恶性肿瘤晚期(10.00%)和各种严重创伤(交通事故18.75%、高空坠落5.00%、其他14.29%)。从整体上来看,CA至CPR开始时间逐年缩短(字2=23.858,P=0.021),且CA患者在CA发生5 min内进行CPR的比例逐年提高,至2013年高达57.6%;2010、2011、2012、2013年CPR成功率逐年提高,分别为14.44%、12.00%、26.51%和32.61%。4年中有217例CA患者除颤,其中单次除颤83例,多次除颤134例,成功率分别为34.94%、19.40%(字2=6.539,P=0.011)。结论CPR成功与否与患者的基础疾病、CA至CPR开始时间及除颤次数有关。应加强社区群众、高危作业人员的急救知识及CPR技术的普及,让群众参与自救、互救,可有效提高CPR成功率。加强急救中心建设,引进先进的CPR设备,建设高效的CPR团队,加强人员业务及技能培训,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