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1.1 对象 2001-10-2004—05以急性胸痛来我院急症科就诊患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24~70岁,平均53.2岁。排除有明显的局部外伤、肺或胸膜病变,2周前有AMI病史。98例中,AMI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急性心衰5例,心肌炎8例,非心源性胸痛17例。所有诊断均符合WH0或国内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将UAP按Braunwald分为3级,Ⅰ级为2个月内无静息心绞痛共8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术后在我院复查MRI检查患者121例,其中行放疗37例,以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复发32例,先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再按术后是否行放射治疗分为单纯术后组及手术加放疗组,复发组分为单纯术后复发组及手术后加放疗后复发组,分别测量术后、放疗后宫颈残端与复发肿瘤的ADC值,进行对比分析;采用DWI诊断宫颈癌复发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三项指标分析DWI对其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术后放疗后与复发癌灶ADC值两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复发与术后放疗后复发无统计学意义;DWI成像对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5.51%、96.69%。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复发的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65 岁,主因巩膜及小便黄染20 d 入院,外院CT 平扫示肝右叶占位.入院查体: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及Murphy 征( -);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既往体健,无慢性肝病史,不嗜烟酒,无输血和血制品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4 ×109 /L,红细胞3.12 ×1012 /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120 ×109 /L,肝功能、乙型肝炎五项、HCV-Ab、HCV-DNA 均无异常,甲胎蛋白(AFP) <20 ng/L.  相似文献   
64.
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燕  龚君佐 《西部医学》2011,23(11):2166-2167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7例处于非活动期或肝功能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予以3HREV/6HRE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3HREZ/6HRE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或者加重几率23.7%,对照组肝功能损害发生或者加重几率48.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抗结核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94.9%,抗结核化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好,且肝毒性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以乙醇为介质将制备的氧化钴溶胶与酚醛树脂进行复合,经固化后在埋炭条件下炭化处理,制备热解碳。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热解碳的晶体结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钴溶胶粒子在酚醛树脂中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复合树脂热解过程中氧化钴被还原为单质钴,从而对树脂热解过程起到了催化作用,使其由无定形玻璃态碳部分转变为石墨化碳。对热解碳的显微结构分析表明,热解碳中有大量的碳纳米管生成,其含量、形貌与氧化钴溶胶掺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6.
于晓燕  秦波 《西部医学》2010,22(12):2210-22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以接受α干扰素正规治疗的77名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治疗前患者外周血清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及Th2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最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全应答组患者外周血清IFN-γ水平较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高(P〈0.05),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组IL-10水平较无应答组低(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开放性访谈了解癌症病人的情绪特征,获取他们主要负性情绪体验与反应维度.[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对癌症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采用Hyper TRANSCRIBE软件处理音频原始资料,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通过编码分析,了解癌症病人常见的负性情绪体验及具体表现有5个维度:焦虑、抑郁、愤怒、回避、依赖.[结论]癌症病人存在多种负性情绪及行为,护理人员应准确识别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必要护理措施,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微波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病毒、应用肠黏膜保护剂和肠道益生菌),微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连续治疗3 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微波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8.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疗效显著,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寻如何做好护理人员参与灾害救援工作的策略。方法用半封闭式自制问卷对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害救援的9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灾害救援中护理急救技能应用频率最高的为病情观察能力,护士操作技术最好的是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表现一般的有特殊感染控制、心理危机干预等。被调查者认为最重要的技能为转运救护,最迫切需要进行培训的技能也为转运救护。有76%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的职能需要拓展;清创换药包,输液装置等护理器具需要改进;52.8%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次灾害救护中护理人员的配备不足。结论应进行针对性的灾难救护培训,界定灾难救护护理人员的职能范围,研发便携式护理用具,根据不同的地点及场所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70.
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肠绒毛高度及表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华  于晓燕  朱京慈 《护理研究》2009,(12):3117-3119
[目的]探讨益生茵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肠绒毛高度及表面积的影响.为益生菌用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吸收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茵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茵)、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肠黏膜进行检测。通过IMAGE—PRO—PLUS彩色图像分析系统确定肠绒毛的高度和表面积。[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在创伤后14d内肠绒毛高度显著下降(P〈0.01)。益生菌组在创伤后3d、7d绒毛高度比肠内营养组平均增加了12.6%(P〈0.05).创伤后14d后.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肠绒毛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肠绒毛表面积较假手术组迅速降低(P〈0.01);创伤后14d肠内营养组肠绒毛面积为假手术组的76.2%(P〈0.01).而益生菌组表面积达到假手术组的93.0%(P〉0.05)。益生菌组与肠内营养组比较,肠绒毛表面积在伤后3d、7d、14d分别提高了40.0%、32.0%、21.9%(P〈0.05或P〈0.01)。[结论]益生菌可能通过促进小肠绒毛增生加快肠黏膜的恢复,从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小肠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