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在血管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37名住院医师随机划分为CBL教学组(21人)和传统带教组(16人)。CBL教学通过典型病例的选择——典型病例库的建立与应用——自主学习——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步骤开展教学。传统带教以基础理论学习、参与临床实践、参加科室病例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以出科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技能)、住院医师对教学法的反馈进行效果评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BL教学组的笔试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后测成绩均高于传统带教组『笔试成绩(85.53±1.75)VS.(79.94±2.29);临床技能成绩(85.10±1.64)VS.(80.31±1.82)1。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促进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拓宽知识面、增进交流与表达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等方面,CBL教学组也有较大优势。结论CBL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获得更高的评价,但必须不断完善典型病例库,加强对血管外科基础理论的教育更有利于CBL的开展。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股动脉为代表的导入动脉假性动脉瘤(false aneurysm of access artery)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9例介入术后假性股动脉瘤(femoral false aneurysm,FFA)临床资料,调查介入术后FFA治疗方式和疗效。结果 局部病程2d~35d,瘤体体积2×1.2×0.9cm3~5×3×2.5cm3,瘤颈直径0.2~0.8cm。7例采用压迫疗法,其中6例(85.7%,6/7)完成压迫,另1例(14.3%,1/7)以沙袋均匀压迫3d,3个月后超声提示瘤腔内血栓填充。2例行手术治疗,1例(穿刺后12d)予以适当修剪股动脉管壁后修补;1例(穿刺后32d)经瘤腔内以6-0的prolane线缝合瘤颈,管腔丢失在20%以下,术后3个月超声提示股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导入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宜个体化,早期患者压迫治疗大多奏效,中晚期较大瘤体宜手术修补或重建。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腰痛10 d余,加重伴腹痛6 h",明确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脉瘤"于2006年11月20日第1次急诊入院行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康复均顺利,术后11 d出院.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接受髂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手术;4例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支架修复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获成功,1例接受腔内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腹膜后脓肿,经积极抗感染及手术引流后治愈;余7例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存活良好,无复发。结论外科开放手术及腔内手术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对于高龄且合并症较多的高危患者应首选腔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EVLT)+muller术治疗C3~6级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术前准确标记曲张静脉,精细操控导丝,驱血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GSV)近端,抬高患肢和压迫下闭合曲张GSV主干,精心设计muller切口的部位和间距.结果 95列(146个肢体)手术顺利,其中2次导丝经小腿交通支进入深静脉,1条下肢muller切口渗血,8条GSV主干血栓性静脉炎,7条下肢隐神经热损伤,1条下肢GSV行程皮肤热损伤,2条下肢腹股沟区域血肿,2条下肢足背凹陷性水肿,1条下肢muller切口下脂肪液化,1条下肢muller切口线头排异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40条肢体曲张浅静脉均消失,4条肢体存在小腿前内侧曲张浅静脉部分残留.结论 规范高位结扎+EVLT+muller术的操作流程,在手术中注意上述操作细节,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6.
心悸病是心系病证常见病之一,历代医家对其辨证论治各有见解。总的看来,其不外虚实两端,其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心的气、血、形有耐于脾胃强健的生化功能去滋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离不开脾升清、统血、主肉的生理协助。脾病可致气血生化不足,脾病生湿生痰,痰郁化热生火,阴火内生,久病生瘀,使心气不旺、心血不足、心脉被阻、心神被扰,因此,心脏正常跳动的节律性被打乱,引起心悸病的产生。主要病理基础为虚、痰、火,治疗当围绕这三方面重视心脾同治。  相似文献   
47.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604例临床已确诊的男性泌尿系感染患者衣原体(CT)感染情况,发现阳性率为:急性淋菌性尿道炎26.9%(117/435)、淋菌后尿道炎48.5%(32/66)、非淋菌性尿道炎31.1%(32/103)。认为PCR技术是临床快速诊断男性衣原体尿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颈动脉损伤(carotid artery injury,CAI)病程凶险,死亡率高.按受伤部位可分为颅内段及颅外段.按伤情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后者也被称为钝性颈动脉损伤(blunt carotid artery injuries,BCAI).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颅外段CAI患者的诊治过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在治疗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2月间采用杂交技术治疗的22例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24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患者12例,采用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患者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含股深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患者6例。 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患肢疼痛改善,皮温升高,平均踝肱指数从术前的0.38升至术后的0.75。18例患者获随访3~28个月,2例患者术后发生人工血管旁路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余患者未发生人工血管或支架相关并发症。 结论:杂交技术微创、安全、有效,是处理TASC D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合理选择,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单纯腔内治疗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血管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5例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2.6岁。25例中6例术前合并肠管缺血,5例合并肾动脉缺血,3例既有肠管缺血又有肾动脉缺血,5例腹主动脉真腔完全被假腔压闭,4例合并下肢缺血,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进行了腔内血管外科治疗,并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的夹层患者予以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口后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内漏3例(2例漏血7d后停止,1例漏血持续存在);其余22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示瘘口已被完整覆盖,假腔无血漏人,内脏动脉等恢复真腔供血。前述的合并症术后均逐渐恢复,无脏器及肢体缺血坏死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腔内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操作简单、损伤小、安全度大、并发症少,且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腔内血管外科技术上的改进,使复杂的主动脉病变得以成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