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4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头颅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扩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患者的初诊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观察初诊头颅CT检查脑内血肿发生部位、血肿形态及血肿密度,记录"点征"发生位置、多少,观察有无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结果 47例脑内血肿扩大患者发生丘脑35例(74.5%),外囊区9例(19.1%),枕叶2例(4.2%),额叶1例(2.1%)。脑内血肿形态不规则44例(94%),血肿密度不均匀28例(59.5%),点征检出34例(72.3%),其中动脉期检出28例,静脉期检出5例,4例为多处点征;有3例(6.3%)血肿密度均匀、形态规则,未发现点征;血管畸形并出血1例,Willis环动脉瘤3例。结论通过对脑内血肿发生部位、形态、血肿密度及双期增强扫描点征的观察,可以有效预测脑内血肿扩大,对临床治疗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2.
患者,女,28岁,因发现子宫内膜癌3 +年,保守治疗成功后完成生育9个月,于 2016 年 7 月 20 日入我院.患者于2012年9月17日于外院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息肉",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二甲双胍治疗,当时身高162 cm,体重70 kg,体质指数26.7 kg/m2. 7 个月后( 2013年4 月20 日) ,因不孕行宫腔镜检:子宫前后壁及双侧宫角弥漫性、结节状赘生物.  相似文献   
103.
104.
脊柱硬膜外血肿(SEH)的原因多是由于凝血机能障碍、硬膜外肿瘤浸润、脊髓硬膜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抗凝治疗、脊柱手术术后、硬膜外麻醉插管、诊断性穿刺和外伤所致的脊柱骨折或脱位等原因引起。无明显诱因出  相似文献   
105.
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妇科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过去认为子宫肌瘤太大会影响手术野的暴露,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大,一般认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子宫小于12孕周的患者,超过12孕周的子宫应选择剖腹手术[1].  相似文献   
106.
1病案摘要 患者,男,28岁.2000年9月8日因铝粉爆炸全身皮肤被烧伤,受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80%,其中浅Ⅱ度烧伤占体表面积的3%,深Ⅱ度烧伤占体表面积的43%,Ⅲ度烧伤占体表面积的34%,伴颅脑伤,小脑内血肿(直径为2 cm),左面、耳部皮肤软组织裂伤和轻度吸入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7.
病例女,2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0天入院.查体:T39℃,急性痛苦面容,腹平坦,满腹压痛反跳痛,以右侧腹为甚,腹肌强直,右下腹稍丰满,未扪及明显包块,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弱,右侧大阴唇红肿,压痛,有波动感.WBC 1.57×109/L,N 80.2%.腹部CT示(图1~4):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腹壁、会阴部蜂窝织炎.  相似文献   
108.
丁杰  乔旭霞 《河北医药》2013,(18):2747-2748
目的探讨Bryan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使用Bryan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并与40例传统植骨融合患者比较,术后3个月颈椎相关角度变化情况,并统计颈髓功能JOA评分和颈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颈椎运动范围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节段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颈髓功能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疼痛VAS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发生臂丛神经损伤和异位骨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ryan椎间盘置换术相对于传统的植骨融合术能更好的保留患者的颈部的生理活动度和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09.
吻合口漏(AL)是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术期管理的经验积累,尤其是吻合器的临床应用,使得AL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不过仍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为棘手问题之一。因此,早期发现或预测AL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而可提早干预,避免或减轻AL带来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后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关于预测AL的方法并未有严格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术后生物标记物的检测,本文旨在对降钙素原(PCT)在预测AL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原因及内镜球囊扩张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内镜球囊扩张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 ,分析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方法 应用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癌、胃癌切除术引起的吻合口狭窄 1 94例 ,术后用内镜、钡餐造影定期随访并观察梗阻症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结果 经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后吻合口狭窄的近期症状缓解率为 96 4 % (1 87/ 1 94 )。治疗后吻合口平均直径由0 4 4cm增加到 2 36cm(P <0 0 0 1 )。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为黑便 (2 1 % )和穿孔 (1 0 % )。治疗后随访 0 5、1、2和 3年梗阻症状缓解率依次为 88 1 %、92 7%、91 6 %和 90 1 % ;生存率分别为98 4 %、89 8%、2 5 8%和 2 2 3%。绝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 (92 6 % ) ,极少数死于反复狭窄 (2 1 % )。该方法的疗效与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球囊扩张参数有关。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可能与吻合口部位 (如食管上段、食管 胃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留置过小、双合钉使用不当、放射治疗等有关。结论 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上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安全可靠 ,近期和远期均有很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