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78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6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患者女,54岁。颈部肿块15年伴颈前区肿块突然增大,局部红肿热7 d,于2012年5月9日以"巨大甲状腺占位伴感染"收入院。体检:体温39.2℃,左颈侧区可及一质硬肿块,大小约15 cm×8 cm,无压痛,随吞咽活动度不佳,下端深入胸骨后,上端深入下颌骨后方。颈前区可及肿块,大小约8 cm×8 cm,突出体表,周边质硬,与颈部组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JAK/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胆囊癌细胞株GBC-SD用IL-6或IL-6+AG490(JAK/STAT3通路抑制剂)作用后,分别用MTT法检测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侵袭能力;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IL-6(10,50,100 ng/mL)作用后,GBC-SD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均P<0.05),AG490能取消IL-6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IL-6作用GBC-SD细胞后,细胞侵袭能力及MMP-9的分泌明显增加(均P<0.05),细胞p-STAT3和VEGF的表达明显上调,加入AG490后,以上作用均被取消.结论:IL-6能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通和侵袭,其作用可能与其活化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上调下游的MMP-9和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中男4例,女18例;年龄16~74(平均47.0)岁。患者多以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无症状。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6.3%(19/22),CT诊断灵敏度为93.8%(15/16),MRI诊断灵敏度为100%(12/1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胰腺残端出血,1例发生胃排空延迟,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1月间行ERCP术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术后给予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0.1 mg/8 h皮下注射连用24 h)和质子泵抑制剂作预防治疗(泮托拉唑40 mg/d静脉滴注连用2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后3,12,24 h的血清淀粉酶情况,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在术后3,12,24 h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2,24 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明显均低于对照组(18% vs. 42%;8% vs. 22%;2% vs. 16%)(均P<0.05)。 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初步评价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7月完成的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 结果:实施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02例,中转开腹2例(1.96%)。成功完成手术100例,全胃切除术53例,远端胃切除术39例,近端胃切除术8例;联合胆囊切除术4例,联合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2例,联合胰体尾部分切除+脾切除术1例。平均手术切口长度(6.81±0.29)cm;术中出血量(244.10±117.02)mL;手术时间(172.28±24.02)min;病理检获淋巴结数(17.10±5.70)枚;术后住院时间(10.20±3.84)d。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率9%(9/100)。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失访率6%(6/100),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淋巴结转移1例,局部复发1例。 结论: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良好,且并不会增加肿瘤在腹腔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改良DCF方案(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8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改良DCF方案化疗,即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5-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第1~5天)。21 d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随访日期截止2013年2月,无失访病例。全组患者总有效率(ORR)为29.2%(14/48),疾病控制率(DCR)为87.5%(42/48),其中完全缓解(CR)1例(2.1%),部分缓解(PR)13例(27.1%),病情稳定(SD)28例(58.3%),病情进展(PD)6例(1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5个月;不良反应为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粒细胞减低发生率为66.7%(32/48),其中III~IV度占21.8%(7/32),血小板减低发生率为20.8%(10/48),无III~IV度发生者;无严重感染、出血等治疗相关死亡。化疗后KPS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影响指标。 结论:改良D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TNM分期II期结肠癌癌巢、癌间质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原发性II期结肠腺癌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分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癌组织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高中分化癌组织Treg细胞数量多于中低分化组癌组织,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低于癌间质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P<0.001);癌组织Treg细胞高数量组、癌间质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总生存率(OS)分别明显高于癌组织Treg细胞低数量组与癌间质Treg细胞低数量组(均P<0.05);癌巢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OS低于癌巢Treg细胞低数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 结论:Treg细胞在II期结肠癌癌巢及癌间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癌组织、癌间质及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可能分别是影响结肠癌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或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后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11例,门奇静脉断流术12例。 结果:21例术后1年内无上消化道出血,2例因出血行再次套扎。1例于2年后患肝癌死亡,1例3年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 结论: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出血创伤小,近期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或单口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8月共完成经脐单孔或单口腹腔镜肝切除术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单孔5例,单口3例。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93 min,术中出血50~200 mL,平均90 mL,术后发生胆瘘1例, 3 d后自愈。术后6 d内均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情况良好,美学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达100%。 结论:普通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或单口完成腹腔镜肝II,III,V,VI段较边缘的病变(病灶<5 cm) 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明显微创性和美学效果。但对较大的肝脏病变切除或难度较大的肝段叶切除,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比较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接受不同根治术术中及术后5年内生存情况。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50例。传统开腹组行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及5年内生存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时间、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清扫淋巴结数、切缘阳性率及术中冷冻切片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及术后5年内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20.0%(P<0.05)。 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5年内生存率与开腹术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