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化疗治疗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步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炜  周芳坚  余绍龙  秦自科  韩辉  王斌  王欢  李永红 《癌症》2004,23(Z1):1517-1519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之首,其中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具有易复发、浸润和转移的特性,我们拟采用手术结合动脉化疗或姑息性动脉化疗的方法治疗这部分高危患者,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3患者,其中21例行手术后辅助性动脉化疗各3疗程,3例局部晚期患者行姑息性动脉化疗各6疗程.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20个月,21例辅助性化疗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1例发现盆腔转移灶,其余无瘤生存.3例姑息性化疗患者1例随访8个月继续获CR,1例随访6个月PR,1例PR患者随访13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动脉化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化疗对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位新膀胱术后输尿管末端粘连致上尿路积水的诊断和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7年4月共施行全膀胱切除加原位新膀胱术250例,发现8例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上尿路积水是由输尿管末端互相粘连或与新膀胱壁粘连引起,在内镜下经尿道切断粘连带予以处理。结果:术后中位随访8个月(1~22个月),7例肾功能和积水程度明显改善,1例稳定,并在密切随访观察中。1例在积水缓解后7个月再次复发,发现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行开放手术作输尿管新膀胱再植,随访5个月,积水程度明显改善。结论:输尿管末端粘连是使用输尿管直接种植法的原位新膀胱术后上尿路积水的原因之一。膀胱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又能同时作粘连带切断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对原位新膀胱术后上尿路积水患者应常规作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非泌尿系肿瘤累及膀胱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泌尿系肿瘤累及膀胱时肿瘤根治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施行肿瘤根治术并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术后都无并发症发生,病理证实膀胱受肿瘤侵犯5例.膀胱炎性增生2例。随访9~36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局部进展的大肠癌或妇科恶性肿瘤常常侵犯膀胱。合理地联合膀胱部分切除能够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27~81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年者46例(56.8%),≥1年者35例(43.2%).行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6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75例.按2002年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记录患者年龄、有无包皮过长/包茎史、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状、分级、腹股沟淋巴结体格检查情况和淋巴结大小等指标.结果 81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pN+42例(51.9%),无淋巴结转移者pN0 39例(48.1%).G1、G2、G3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78.3%(18/23)和100.0%(8/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根据腹股沟淋巴结体格检查结果,cN+和cN0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3.5%(40/63)和11.1%(2/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27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4%与92.3%(P=0.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与91.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股沟淋巴结体格检查结果和肿瘤分级是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对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过去近10年间晚期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NSGCT)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临床晚期NSGCT不同治疗方案疗效与化疗疗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近10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治疗的所有晚期NS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临床晚期NSGCT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的患者3程以上BEP方案化疗与3程及以下化疗疗效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Kaplan-Meier。结果:RPLND术后行BEP方案≤3程与3程化疗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3)。未行RPLND的患者3程化疗预后优于≤3程化疗(P=0.021)。结论:Ⅱ/Ⅲ期NSGCT化疗前接受RPLND可减少化疗疗程从而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开放手术比较,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低分化肾盂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肾盂癌患者33例,病理为肿瘤局限于肾脏(T1N0M0~T3N0M0),细胞分化3级.12例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联合下腹部小切口切除患侧输尿管口,21例行开放性肾盂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2±36)和(212±17)min(P=0.100),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62±64)和(233±51)ml(P=0.001),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为(2.5±0.5)和(3.9±0.3)d(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6<0.9)和(9.8±1.1)d(P<0.001).术后随访7~67个月,腹腔镜组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开放组患者中术后1年腹膜后复发1例,发生浅表性膀胱癌3例,无患者死亡.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的肾盂癌根治术能有效治疗肿瘤局限但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男性全膀胱切除后下尿路功能重建——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6岁.120例中移行细胞癌113例,鳞癌3例,腺癌4例.TNM临床分期T2N0M0101例、T3N0M0 7例、T3N1M0 2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病人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85~332分钟,平均254分钟.术中出血150~1270 ml,输血40例.病理分期T1N0M0 3例,T2N0M0 111例,T3aN0M0、T3aN1M0和T3bN1M0各2例.随访4~71个月,平均37个月.111例无瘤生存,因肿瘤死亡9例.新膀胱白天控尿良好112例(93.3%),夜间控尿良好95例(79.2%).残余尿量0~100 ml 112例,101~250 ml 8例.主要并发症:切口裂开3例,二次缝合治愈;输尿管吻合口漏1例,再吻合后治愈;输尿管口狭窄4侧,2侧经内镜下切开和扩张纠正,2侧行输尿管新膀胱再吻合治愈.输尿管口粘连4侧,经内镜下手术纠正;严重肠梗阻3例和慢性酸中毒低钾2例,均经内科处理纠正.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少、肿瘤控制满意,重建的新膀胱功能良好,能较好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资料表明,小肾癌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效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同.本研究拟探讨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63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4cm.23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8例;切缘多点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21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肿瘤控制情况.结果:6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5 min.21例切缘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透明细胞癌53例、颗粒细胞癌3例、错构瘤7例.术后出血2例,尿漏1例.平均随访4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局限性肾癌患者在密切随诊的基础上,应以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上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UTU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多发性UTUC与单发性UTUC组间的病理TN分期、Grade分级、合并膀胱内肿瘤有无差异(χ2检验)以及两组间术后生存时间是否相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Wilcoxon检验)。结果:3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发性UTUC,与单发性UTUC相比,其预示着更高的病理分级(P=0.031)、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率(P=0.023)及合并膀胱肿瘤的比例(P=0.002)。术后随访3~302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发现死亡66例,其中多发性UTUC组死亡13例,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40.0%(P=0.036)。结论:多发性UTUC具有更强的生物学侵袭特性,预后更差,治疗策略应选择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需要更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院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7例,肿瘤最大径为3.0~6.5cm,平均5.0cm。6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术前常规行降压、扩容处理。采用后腹腔镜入路6例,经腹入路1例,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5例腹腔镜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70-360min,平均163min,术中出血50-600ml,平均300ml。7例患者术中均出现血压波动,无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病理报告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7~49个月,5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1例仍需服用降压药物。结论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可行,疗效确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