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1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闻与娱乐的创新大众传播具有四大功能———传播新闻、教育大众、提供娱乐、服务社会。其中“新闻”与“娱乐”是大众传播中两项重要的功能。纵观广播发展史,我们看到从早期广播摆脱报纸压制,异军突起到遭遇电视挑战,重新定位焕发二次青春,“新闻”与“娱乐”始终是广播...  相似文献   
32.
媒介形象的"三重资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今传媒》2006,(12):18-19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等特点,是媒介符号化的社会体征。形象的价值在于形象对于个体与社会的有用性、有价性。媒介形象是媒介组织获取社会行动者注意  相似文献   
33.
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有计算与情感两个分析维度: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精确营销、用户画像、舆论分析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大数据计算出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内容;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于国际传播目标用户的了解,使个人化传播成为可能,从而给传播内容“情感赋能”,让不同的用户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与个人化的情感依赖,给“情感传播”提供策略支持。本研究综合对两个维度和国际传播多元主体的认知和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34.
正人工智能赋予传播更多的"情感""情绪"色彩,影响着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与对象国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人工智能能增强我们对于国际受众的认知,从而在国际舆论的引导中占据主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总体趋势是"个人化""拟人化""智慧化"的,随着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将更知晓人们的偏好,知道哪类媒介话语会产生"共情"效应,知道何种传播能引导人们的想法,哪种场景能激发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35.
两会报道作为一种固态报道模式,为了保留存量受众、寻找增量受众,需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在技术驱动和疫情背景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两会报道呈现出“虚拟与现实的连接、此地与彼地的连接、当下与未来的连接”的“云传播”模式创新,通过“实景化再现、视频化传播、可视化呈现、智能化表达”的呈现创新;“两会神曲”“对话语态”“VLOG我记录”...  相似文献   
36.
广播改革一直步履艰难,对于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言.每一次改革因影响面大.微调微动的谨慎调整一直是改革的主要特色。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的步伐不得不加快.力度不得不加大。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以第三套“音乐之声”.第二套“经济之声”.第七套“华夏之声”为代表的频率专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37.
奥运广播“非常道”:联盟——电台通过结成联盟扩充国家广播影响力;联动——电台与网络等新媒体之间的联动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联想——声音拓展了解说文本的背景与内涵,引发了听觉想象力;联接一精致化广播与低成本广播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8.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一突发事件再一次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而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南方风雪灾害中,广播因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广播是兼具大众传播功能与通讯功能的“二合一”媒介,它在大灾发生通信、电力中断后,  相似文献   
39.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对于传统广播电视而言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首要的是处理好新旧媒体的关系,即“发展布局要全面——即媒体要素要全面,传统媒体一定要布局新媒体;发展阶段有侧重——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要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任务有所侧重;发展步调可持续——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要注重科学搭建,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40.
CNN等西方媒体在拉萨事件中有意歪曲新闻事实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清华学子饶谨率先对CNN等西方媒体对中国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宣战,自办了一个“Anti—CNN”(反CNN的网站),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访问人数就突破数万。而此前,中华网的军事论坛发起了抵制状告西方媒体签名,全球招募律师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