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191篇
  免费   43498篇
  国内免费   25476篇
医药卫生   504165篇
  2024年   1676篇
  2023年   5481篇
  2022年   13893篇
  2021年   18008篇
  2020年   15469篇
  2019年   8540篇
  2018年   9145篇
  2017年   12286篇
  2016年   9502篇
  2015年   17190篇
  2014年   22273篇
  2013年   27925篇
  2012年   40678篇
  2011年   43214篇
  2010年   38259篇
  2009年   34212篇
  2008年   34940篇
  2007年   33364篇
  2006年   29593篇
  2005年   23491篇
  2004年   16626篇
  2003年   13721篇
  2002年   10361篇
  2001年   9232篇
  2000年   6959篇
  1999年   2705篇
  1998年   682篇
  1997年   606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458篇
  1993年   311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150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140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47篇
  1975年   39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36例宫颈癌组织aFGF 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并以不同浓度的aFGF 和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genistein诱导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液体闪烁测定蛋白激酶C(PKC)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活性.结果 aFGF mRNA 和FGFR1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半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233±0.064)和(1.168±0.103),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Ⅲ~Ⅳ期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随着aFGF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PKC及ERK 活性随之升高,与aFGF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genistein抑制细胞内PKC及ERK 活性,与genistein 浓度亦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提示aFGF 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呈正相关,其受体具有TPK活性,TPK激活后可进一步激活PKC和ERK,进一步证明PKC及ERK确是TPK的下游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992.
眼轴线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比值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眼眶扩大患者的后部眼眶容积、观察眼球内陷出现的时间及程度,研究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的关系比值,为病情预测和眶内填充手术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96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病例组(60例、受伤时间1周以内)和晚期病例组(36例、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早期组除进行后部眼眶容积测量外,分别于1周、2周、3周测定眼球突出度(相差>1mm为阳性),记录眼球内陷出现时间,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晚期组测量后部眶容积增大值和眼球内陷量,对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早期组60例患者中,(58.33%)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眼球内陷,4(880%)例在2周内出现内陷,3周时有5(388.33%)例呈现出内陷;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的例数与1周时有显著性差异(χ2=62.484,P<0.001),2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无差异(χ2=1.563,P>0.05),1周时出现眼球内陷例数与3周时有显著差异(χ2=76.885,P<0.001),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的比值约为1.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94,P<0.001),即后部眶容积每增加1ml,产生1.0mm的眼球内陷。结论: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3周出现,3个月时趋向稳定;后部眶容积增大与眼球内陷产生比值为1.0,呈正相关;后部眶容积扩大与眼球内陷比值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为手术矫正眼球内陷提供可靠、精确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液透滤清除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对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血滤组(HF组)85人,非血滤组(NHF组)93人。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和全身表现,观察各时相点促炎细胞因子血清IL-6的测定值的差异。结果HF组与NHF组比较: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为(18.8±4.2)hvs(89.7±28.1)h(P〈0.05);治疗后第10天APACHEⅡ积分为(5.5±3.6)分vs(13.8±3.8)分(P〈0.05);住院天数和医疗费为(28.2±12.4)天vs(42.4±11.2)天和(4.38±2.8)万元vs(7.46±2.2)万元,(P〈0.05)。治疗后各时相点血清IL-6检测结果:HF组较NHF组显著降低(P〈0.05);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47%vs.36.28%和4.28%vs.12.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短时血滤有利于纠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使病情减轻,降低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4.
对13例慢性重症肝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采用微量泵大剂量高浓度补钾,结果3~14d血钾均达到正常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提示利用微量泵补钾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高浓度钾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和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气压固定带的制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引流量、置管时间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使用胸部气压固定带加压固定可减少渗出,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铜绿假单胞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验持续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我院2001年3月-2002年10月临床分离241株PA中,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共83株,检出率为34.4%,其中高产AmpC酶28株(11.6%),产ESBLs69株(28.6%),ESBLs与高产AmpC酶均阳性21株(8.7%),非AmpC酶、非ESBLs 7株(2.9%)。83株产酶PA主要分离自痰液(56株,67.5%)和烧伤创面分泌物(23株,27.7%)。易感人群以重症肺炎(34例,41.0%)、烧伤(23例,27.7 %)和肿瘤患者(10例,12.0%)为主。产酶株呈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8%,对受试的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49.4%~86.7%;除亚胺培南外,产酶株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X2≥16.1,P<0.005)。结论:我院PA临床株产ESBLs为主(约28.6%),其次是持续高产AmpC酶(约11.6%)。产酶株主要分离自重症肺炎、烧伤和肿瘤患者,其耐药率高,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7.
近来发现Wnt信号通路对个体发育和肿瘤生成具有重要作用[1-2].为进一步探讨Wnt通路在胶质瘤中是否存在表达异常及其在胶质瘤生成中的作用,我们采用RT-PcR、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蛋白印迹法,对人脑胶质瘤Wnt2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计算机导航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将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4年2~12月,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共行134枚椎弓根螺钉固定,51枚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58枚交锁髓内钉远端交锁螺钉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导航下完成手术,术中明显减少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导航手术安全有效,更有利于微创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生长板软骨细胞旁分泌作用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成骨分化的相关性。方法大鼠BMSCs与生长板软骨细胞进行间接共培养,培养终末期做细胞化学染色,定量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生长板软骨细胞持续高表达VEGF。BMSCs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ALP活性升高,BMSCs的VEGF的表达也逐渐增强。培养液加入两种分泌型VEGF中和抗体后,VEGF表达趋势不变,ALP活性仍为升高趋势,也不影响培养终末期钙化结节的形成。培养终末期BMSCs的CD31和CD34均阴性。结论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VEGF的表达符合成骨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规律,与成骨细胞特征性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体外条件共培养条件下,中和VEGF后并不能阻碍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AO加压空心螺钉术治疗老年人有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5年5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有移位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A、B两组,A组为人工关节置换组,B组为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组。AO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组(内固定组)随访12~91个月,平均41.7个月,随访人工关节置换组12~96个月,平均40.3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A组术后优良率达到82.9%;B组内固定组优良率57.1%。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19.5%;B组为42.9%。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和A0加压空心螺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AO加压空心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