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医药卫生   9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胃肠道疾病CT检查中口服对比剂的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胃肠道疾病CT检查中口服对比剂的运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45例检查前口服多种对比剂的胃肠道CT扫描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部分病理追踪结果;其中食道病18例,胃病67例,空、回肠病5例,阑尾病3例,结肠病16例,直肠病22例,其它14例。结果阳性、阴性对比剂的运用CT均能显示胃肠道的病变形态、大小的改变,壁的增厚,内腔的狭窄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转移情况。结论胃肠道疾病的CT诊断关健在于扫描前做好充分的胃肠道准备,阳性、阴性对比剂各有其优劣势,口服对比剂的正确选择及运用能有效的提高胃肠道的CT诊断水平,增加检出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HIFU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病理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46例(有可测量病灶者),随机分为热疗组和联合组,联合组采用FBY01北大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奥曲肽治疗,两组均至少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均可评价疗效。联合组临床受益反应率为75.0%(18/24),热疗组为36.4%(8/2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治疗前后及两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热疗组中位生存期约8.8月,联合组中位生存期达到10.8个月,P>0.05。两组的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毒副作用轻微,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FU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受益反应率改善明显,VEGF水平下降明显,且毒副反应轻,病人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SCT)和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劣势。方法2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或查体者分别经EBCT和MSCT血管造影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心血管专业放射诊断医师分别阅读两组资料片,将冠状动脉各支共分成4支9个节段,逐一对照两种检查方法所显示的各支冠状动脉主干的可视长度、可评价长度,各节段血管成像质量等级比率,不同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斑块的显示优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SCT和EBCT所显示的冠状动脉各主干血管的可视长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对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可诊断长度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②MSCT的A级节段比和B级节段比均高于EBCT,总的可诊断节段比明显高于EBCT(P<0.01);而C级节段比则明显低于EBCT(P<0.01)。MSCT的C级节段主要集中在运动伪影明显的右冠中段,EBCT的C级节段则主要集中在前降支和回旋支远段。③MSCT可显示EBCT无法显示的血管上、下壁的非钙化性斑块和EBCT易遗漏的管壁一侧的轻度增厚改变。④在各种三维重建方法中,除了轴位MIP血管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没有明显差别,其他三维重建方法的成像清晰度MSCT均优于EBCT。结论MSCT对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成像及非钙化性斑块的显示优于EBCT,但右冠成像因中段频繁的运动伪影而明显劣于EBCT。EBCT和MSCT,尤其是MSCT,是极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冠状动脉造影,但可作为冠心病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减少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测定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临床意义及理论根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36例哮喘轻中度发作患者血清 ECP及肺功能最高峰值流速( PEF)和第 1秒用力呼气容量( FEVI),并予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治疗 3个月后以及停用丙酸倍氯米松 4周后各复查血清 ECP、肺功能.对照组 30例为非哮喘病人,仅测定血清 ECP.结果哮喘病人血清 ECP明显高于非哮喘者,有明显差异( P<0.01).停用吸入激素 4周后,哮喘患者血清 ECP复又升高,肺功能下降( P<0.01).结论血清 ECP是哮喘病一很好的疾病标记物,检测血清 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以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6.
精神分裂症复发病人服药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蔚 《护理学报》2003,10(3):29-30
笔对60例再入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复发原因分析,结果有54例复发病人与擅自停药或拒绝服药(75.9%)、不规则用药(14%)及中断治疗(9.3%)有关。表明了服药依从性差,是导致精神分裂症高复发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治疗的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函数法分为2组,研究组(50例)采用社区"四位一体"的房颤综合管理模式,对照组(50例)采用社区常规房颤管理模式,研究终点为出现中风事件或内脏出血事件,随访至2020年2月1日。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线临床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显著性提高(P0.001),研究组较对照组血管栓塞事件下降75%(OR=0.25,P0.001),出血事件下降62%(OR=0.38,P0.001)。结论:社区"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优异,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中风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20%脂肪乳剂对大鼠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心肌罗哌卡因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70 g,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组和脂肪乳剂组.股静脉注射l%罗哌卡因5 mg/kg后,脂肪乳剂组股静脉注射20%脂肪乳剂注射液5 ml/kg;生理盐水组股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罗哌卡因后5、10、20、40、60和120 min时取5只大鼠,心尖取血样后取心肌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心肌罗哌卡因含量.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脂肪乳剂组给予罗哌卡因后20 min时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升高,给予罗哌卡因后5、10 min时心肌罗哌卡因含量降低(P<0.01).结论 20%脂肪乳剂可在短时间内与大鼠血液中的罗哌卡因结合,减少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降低其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滑膜肉瘤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①滑膜肉瘤大部分邻近关节,以膝关节最为多见,共11例。②全部病例可见软组织肿块;9例见钙化或骨化;17例见骨质改变;11例见骨膜反应;8例见囊变;16例肿块可见多少不等的分隔,增强后肿块显著不均匀强化,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可以提高滑膜肉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0.
为得到更高效的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γ受体激动剂,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通过1H NMR、HR-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PPARα/γ受体激动活性。其中化合物8a具有PPARα/γ双受体激动活性,其PPARα/γ受体激动活性与阳性对照品WY14643、罗格列酮相比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