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共收治 1 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训练伤 1例 ,车祸伤 1 6例 ,机器卷伤 1例。新鲜骨折 1 6例 ,陈旧性骨折 2例。 1 0例行三维CT重建检查。 1 8例手术均用腓肠肌内侧斜切口显露。采用可吸收钉内固定 1 0例 ,钢丝 2例 ,螺钉6例。结果  1 8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 6个月~ 2年 ,平均 1 8年。优 1 0例 ,良 6例 ,中 2例 ,差 0例。结论 三维CT重建有利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早期诊断 ;腓肠肌内侧斜切口有利于该损伤的手术显露  相似文献   
72.
目的中晚期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后,为提高术后生存期,提供Ⅱ期切除术最佳指征。方法收集62例中晚期肝癌经TAE后Ⅱ期手术切除完整随访资料,分为未复发组(A)、复发组(B)、以术前TAE次数、间隔时间、AFP变化、肝硬化程度、术前CT检查影像学改变、术后病理标本资料,采用相应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A组病人对TAE反应、肿瘤大小和肝内子结节数等均优于B组。结论TAE后肝肿瘤内碘化油沉积良好,肿瘤缩小达1/4~1/2以上,肝内无播散灶的病人Ⅱ期切除后复发率低,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73.
小肝癌的介入治疗研究(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用介入法治疗42例小肝癌,并用COX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42例小肝癌肝动脉选影显示26例肿瘤血管丰富,37例有肿瘤染色,其中34例为结节状染色。(2)用Kaplan-Meier法计算42例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7/42),74%(31/42),51%(21/42)。(3)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型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CEMRA用于诊断各种动脉狭窄性病变和指导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35例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放置)的病人在术前接受并行采集高分辨力3DCEMRA检查。35例中包括肾动脉狭窄10例、移植后肾动脉狭窄1例、颈动脉狭窄12例、髂动脉狭窄11例和股胭动脉狭窄1例。35例共39段动脉接受了治疗。评价各种动脉病变的显示质量,分析和比较3DCEMRA和DSA显示的狭窄程度和长度以及病变段的特征(偏心性狭窄、有无溃疡、有无狭窄后扩张等),判断3DCEMRA用于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3DCEMRA能很好显示各种动脉闭塞性病变。3DCEMRA和DsA显示狭窄程度和长度的相关性很好。两者显示狭窄特点的符合率高。3DCEMRA高估3例髂动脉严重狭窄。除这3例外,3DCEMRA均能很好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另外与DSA相比,3DCEMRA能更好地显示髂动脉的闭塞和远端再通血管。结论3DCEMRA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动脉狭窄的解剖表现从而指导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5.
姑息性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阻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联合置入内支架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5例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56.3岁,肿瘤侵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下腔静脉入口引起下腔静脉阻塞,产生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选用Z形自膨胀不锈 内支架,长度7.5-10.0cm,直径2.5cm,将其部分置入右心房,大部分置入下腔静脉,以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心腔段内支架置入长度1-3cm,结果 内支架均置入成功,阻塞的下腔静脉全部开通,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7-188天,下腔静脉阻塞症状未见复发,也无与内支架入有关的心脏并发症,结论 对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采用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联合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利用CT灌注成像研究转移性肺癌的血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CT灌注成像观察转移性肺癌的血供。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肺部转移瘤患者19例,通过DSA导引下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插管后将患者平移至多层螺旋CT(MSCT)下分别行转移瘤的双导管增强的同层动态螺旋CT扫描,其中支气管动脉内对比剂流率为1.5ml/s,总量6~8ml,肺动脉导管内对比剂流率3ml/s,总量加ml,2次扫描间隔为10min。扫描后采用功能CT软件分别在转移瘤内选取3个不同感兴趣区,即高强化区、低(不)强化区和整个瘤体区进行灌注值和高峰强化值(PEI)测量,并描绘时间-密度曲线,同时测量转移瘤最大直径。结果经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途径增强后肿瘤结节灌注值分别是133.70(29.00~346.75)和2.30(0~24.25)ml·min^-1·ml^-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81,P〈0.01);PEI值分别是100.00(20.75—428.60)和11.30(1.05~26.00)HU,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5.776,P〈0.01)。3个不同感兴趣区的肿瘤结节,经两种不同途径增强后灌注值和PEI值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肺动脉和经支气管动脉途径增强后灌注值与肿瘤结节直径均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67和0.104,P〉0.05),而经肺动脉和经支气管动脉途径增强后肿瘤结节PEI值与结节直径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和0.405,P〈0.05)。结论 转移性肺癌血供主要来自于肺动脉,同时支气管动脉也参与了肿瘤的血供,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血供均不断增多。功能CT为活体状态下评价肺部转移瘤的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7.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白质疏松常见老年人,磁共成像诊断优于CT,能发现更多的病灶。本文着重讨论该病影像学表现及分级分类,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提高X线和CT在胆石性肠梗阻中的认识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资料4例,且术前都进行过X线和CT检查;其中,年龄在70-88岁,平均年龄为76岁。结果所有病例CT表现可见肠腔内异位结石,肝内胆管积气、胆囊窝结构紊乱;结石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2.5-5.0cm,其中1例为单个结石,3例为多个结石聚集在一起;梗阻以上肠管扩张,并见气液平面;而所有病例X线表现中都见气液平面,伴有肠管扩张,其中只有1例可见阳性结石;术前4例CT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结论胆石性肠梗阻在X线上表现为气液平面,肠管扩张,而无明确典型表现;CT在胆石性肠梗阻中有典型表现,既能定性又能定位;CT是胆石性肠梗阻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结合全身扫描,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与CT融合图像对植入的放射性125I粒子在体内分布的评价.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7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中,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了超声诱导下125I粒子植入,另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诱导下行支架和125I粒子链条植入到血管腔内.所有患者在125I粒子植入24 h后行全身扫描,再根据125I粒子所在部位行SPECT与CT显像检查.结合全身扫描图像和SPECT与CT图像对植入125I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全身扫描图像为SPECT与CT检查提供准确定位,但无法显示粒子的准确解剖部位.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5例患者植入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较好,而1例患者粒子植入到右侧精囊腺内;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40例血管腔内的粒子链条位于合理的位置,1例植入到上腔静脉内的粒子链条脱离到右心腔内.结论 结合全身扫描,SPECT与CT融合图像可以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的分布情况,能及时发现位置偏离的粒子.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药盒治疗肝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4例多发转移性肝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留置管头端深置靶动脉内,药盒埋植在穿刺点外下方皮下,作肿瘤靶动脉内长期灌注治疗。结果:19例导管药盒系统均1次植入成功,术中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12个月,死亡2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阻塞1例,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和临床指标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式药盒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且创伤小;药盒的植入给以后肿瘤靶动脉内长期灌往治疗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