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血管成像在肾癌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机,对超声提示有肾占位性病变的46例病人进行扫描,利用获得的皮质早期容积数据,显示肾占位性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肿瘤血管及类似肿瘤染色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显示肾动脉有无变异和其他病变。结果:28例肾癌中23例(82.1%)在皮质早期病灶即呈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25例(89.3%)可见邻近动脉分支的受侵改变;21例(75.0%)可见确切的一支或多支粗大的供血动脉,以及瘤体内可见明显的肿瘤血管影或血池影;23例(82.1%)出现类似血管造影的肿瘤染色表现;2例(7.1%)患肾出现静脉早显;3例(10.7%)病人中患肾出现副肾动脉,其中1例为两支;1例(3.6%)病人患侧肾动脉重度狭窄,健侧肾动脉中度狭窄。8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仅2例(25%)见供血动脉影,其中1例供血动脉增粗,均未见相邻动脉分支破坏、明显肿瘤血管、血池及肿瘤染色改变。10例囊肿,仅表现为相邻肾动脉分支受压移位、拉直变细。结论:应用优化方案扫描进行皮质早期扫描及CTA重建,不仅为肾癌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肾癌的术前评估也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62.
肝门部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放、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门部肝细胞肝癌(HCC)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并发症和疗效.材料和方法:83例肝门部HCC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肝胆道引流后放置胆道支架,部分患者接受TACE,观察手术并发症,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随访黄疸复发时间和患者生存期.结果:83例共计放置支架97枚,其中14例放置2枚支架,其中连续重叠置放4例,"Y"型置放9例,"T"型置放1例.术后胆道出血5例;胆道感染9例,9例中2例形成肝脓肿.83例中,39例接受TACE术共计70次,术后1例出现肝功能衰竭,2例出现胆囊炎.83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由术前263.7μmol/L降至术后69.2μmol/L(t=10.312,P<0.05).1例患者于术后1月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6例失访.83例生存期1~72个月,平均7.9个月,中位值6.0个月.43例黄疸复发,复发率51.8%,黄疸复发时间1~20个月,平均13.6个月,中位值6.0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放、TACE治疗肝门部HCC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有较好疗效.左右肝管分别梗阻的病例,"Y"型置放支架较"T"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63.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引流术 (PTCD)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价值 ,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的最佳时机。方法 :13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测定其PTCD术后第 1~ 3周血清总胆红素 (TB)值 ,并与术前测定值作比较。结果 :PTCD术后第 1~ 3周TB均下降 ,第 2周下降最显著。结论 :PTCD术后第 2周是进行TAE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结合全身扫描,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与CT融合图像对植入的放射性125I粒子在体内分布的评价.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接受治疗的47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中,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了超声诱导下125I粒子植入,另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诱导下行支架和125I粒子链条植入到血管腔内.所有患者在125I粒子植入24 h后行全身扫描,再根据125I粒子所在部位行SPECT与CT显像检查.结合全身扫描图像和SPECT与CT图像对植入125I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全身扫描图像为SPECT与CT检查提供准确定位,但无法显示粒子的准确解剖部位.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5例患者植入粒子在前列腺内分布较好,而1例患者粒子植入到右侧精囊腺内;41例有明确肿瘤病史并伴有门静脉或上腔静脉癌栓患者中,SPECT与CT融合图像显示40例血管腔内的粒子链条位于合理的位置,1例植入到上腔静脉内的粒子链条脱离到右心腔内.结论 结合全身扫描,SPECT与CT融合图像可以评价125I粒子在靶器官的分布情况,能及时发现位置偏离的粒子.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药盒治疗肝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4例多发转移性肝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留置管头端深置靶动脉内,药盒埋植在穿刺点外下方皮下,作肿瘤靶动脉内长期灌注治疗。结果:19例导管药盒系统均1次植入成功,术中无明显并发症;随访1~12个月,死亡2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阻塞1例,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和临床指标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式药盒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且创伤小;药盒的植入给以后肿瘤靶动脉内长期灌往治疗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评价血管内近程放疗 (endovascular brachytherapy,EVBT)联合支架植入及经动脉化疗栓塞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合并门脉主干癌栓 (mai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MPVT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支架植入及TACE治疗的289例HCC合并MPVTT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4例 (研究组)同期在门脉主干内植入碘-125粒子条,余95例未接受EVB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支架通畅期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碘-125粒子条及支架均准确植入门脉主干梗阻段,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平均随访(10.1±5.2)个月,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3±1.1)及(4.9±0.5)个月 (P<0.001),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0±0.3)及(3.0±0.1)个月 (P<0.001),中位支架通畅期分别为(11.0±1.1)及(4.8±0.3)个月 (P<0.001)。结论  血管内EVBT联合支架植入及TACE治疗HCC合并MPVT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ContourSe微球对兔VX-2移植性肝癌的栓塞作用及对正常肝组织的影响,初步确定ContourSe微球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最佳粒径范围.方法:经剖腹途径将VX-2瘤粒悬液直接注入兔肝实质内建立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共30只兔.用不同粒径的ContourSe微球对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根据使用ContourSe微球粒径的不同分为5组,第1组(n=6):注入1mL 0.9%氯化钠液,作为对照组;第2组(n=6):用ContourSe微球(100~300μm)栓塞;第3组(n=6):用ContourSe微球(300~500 μm)栓塞;第4组(n=6):用ContourSe微球(500~700 μm)栓塞;第5组(n=6):用ContourSe微球(700~900μm)栓塞.栓塞术前行CT扫描了解免肝肿瘤大小,栓塞术后定期处死作肝脏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了解肿瘤大小及坏死程度、正常肝组织损害情况和腹腔胜器并发症.结果:兔肝肿瘤种植成功率达100%.各组兔肝肿瘤生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第1组:2.5450;第2组:1.3711;第3组:1.5263;第4组:1.9431;第5组:2.1699.第2组与第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95),此2组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第2组及第3组肿瘤坏死均以重度坏死为主,尤其第2组坏死率最高.第2组免肝可见多发灶状坏死.汇管区可见胆管壁坏死,肝纤维结缔组织间隔亦可见坏死溶解改变.结论:(1)小于500μm的ContourSe微球能较有效地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生长;(2)100~300μmContourSe微球组虽然肿瘤坏死最明显.但可以引起正常肝组织胆道及肝内结缔组织坏死,临床使用须在超选择插管的前提下谨慎使用;(3)300 500 μmContourSe微球最适于临床肝肿瘤的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8.
姑息性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阻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联合置入内支架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5例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56.3岁,肿瘤侵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下腔静脉入口引起下腔静脉阻塞,产生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选用Z形自膨胀不锈 内支架,长度7.5-10.0cm,直径2.5cm,将其部分置入右心房,大部分置入下腔静脉,以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心腔段内支架置入长度1-3cm,结果 内支架均置入成功,阻塞的下腔静脉全部开通,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7-188天,下腔静脉阻塞症状未见复发,也无与内支架入有关的心脏并发症,结论 对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采用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联合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利用CT灌注成像研究转移性肺癌的血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CT灌注成像观察转移性肺癌的血供。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肺部转移瘤患者19例,通过DSA导引下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选择性肺动脉插管,插管后将患者平移至多层螺旋CT(MSCT)下分别行转移瘤的双导管增强的同层动态螺旋CT扫描,其中支气管动脉内对比剂流率为1.5ml/s,总量6~8ml,肺动脉导管内对比剂流率3ml/s,总量加ml,2次扫描间隔为10min。扫描后采用功能CT软件分别在转移瘤内选取3个不同感兴趣区,即高强化区、低(不)强化区和整个瘤体区进行灌注值和高峰强化值(PEI)测量,并描绘时间-密度曲线,同时测量转移瘤最大直径。结果经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途径增强后肿瘤结节灌注值分别是133.70(29.00~346.75)和2.30(0~24.25)ml·min^-1·ml^-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81,P〈0.01);PEI值分别是100.00(20.75—428.60)和11.30(1.05~26.00)HU,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5.776,P〈0.01)。3个不同感兴趣区的肿瘤结节,经两种不同途径增强后灌注值和PEI值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肺动脉和经支气管动脉途径增强后灌注值与肿瘤结节直径均无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67和0.104,P〉0.05),而经肺动脉和经支气管动脉途径增强后肿瘤结节PEI值与结节直径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和0.405,P〈0.05)。结论 转移性肺癌血供主要来自于肺动脉,同时支气管动脉也参与了肿瘤的血供,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血供均不断增多。功能CT为活体状态下评价肺部转移瘤的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0.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白质疏松常见老年人,磁共成像诊断优于CT,能发现更多的病灶。本文着重讨论该病影像学表现及分级分类,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