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肺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肺继发淋巴瘤的CT征象,其中1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例为霍奇金病(HD)。本研究采用GE Hispeed CT/i,10例平扫,16例直接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多样:肺内毛玻璃样影(NHL 13vs HD6);单发或多发肿块结节及肿块样实变(NHL 10vs HD8),其中仅HD组肿块中有4例病灶密度不均匀,5例见毛玻璃样晕症;黍粒样结节(NHL1);支气管血管束增粗(NHL 1vs HD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NHL 9vs HD8);胸膜侵犯(NHL 5vs HD2);心包累及(NHL 2vs HD1);常为多个征象合并出现(NHL 12vs HD5)。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肺炎肺泡型(NHL 3vs HD1),肿块(结节)型(NHL 2vs HD2),黍粒型(NHL1),混合型(NHL 12vs HD5)。结论:多样性为肺继发性淋巴瘤的特点,不均匀的肿块或伴有病灶周围的毛玻璃样晕症多见于HD,对诊断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62.
MR扩散成像确定乳腺癌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利用MR扩散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定确定乳腺癌范围的可行性。方法测定57例59个乳腺癌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500(b=500s·mm^-2组)和1000(b=1000s·mm^-2组)时的ADC值,根据设定的ADC值测量不同b值时的肿瘤范围;比较动态增强和DWI测量病灶大小的异同。以2条径线作为比较参照:病灶最大径、过最大径线中点并与之垂直的径线。所有测量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1)59个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48个,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6个,黏液腺癌3个,髓样癌2个。(2)小于设定ADC值的异常区域作为扩散所测病灶大小。则b值为500和1000s·mm^-2时2组结果与病理检查肿瘤范围比较。范围一致组b=500s·mm^-2组略高于b=1000s·mm^-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689);过度诊断2组一致(2个);假阴性b=500s·mm^-2组略低于b=1000s·mm^-2组(χ^2=0.172,P=0.679)。2组均诊断错误14个,分别是过度诊断2个,假阴性12个。8个病灶2组表现不一致,5个在b值为500s·mm^-2时诊断正确的病灶中,3个是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3)以4min时测定的大小作为动态增强显示病灶的测定点,与同一层面DWI上显示的异常区域大小进行比较。两者符合47个(80%);增强径线测定较小而DWI测定符合8个,其中3个为黏液腺癌,5个为浸润性导管癌3级。结论MR DWI和ADC测定可以对乳腺癌范围进行评价。对某些特定病理类型乳腺癌范围的测量,DWI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63.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磁共振成像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与X线片、超声检查比较,评价MPd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诊断的正确率和界定病灶范围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MR检查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连续病例17例,其中13例同时行X线检查、16例行超声检查。以病理资料作为金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1)MR检查14例病灶有强化,11例表现为非块状强化,其中6例呈段样强化,2例呈区域性强化,导管样强化、多灶性局灶性强化、双乳大致对称的弥漫性强化各1例。这11例中有2例伴病变侧增强前的乳头后大导管扩张,其中1例增强后大导管强化,这2例均以乳头滴血为临床症状。2例块样强化表现为信号均匀、形态不规则的肿块。混合有肿块和非块样强化的1例,为信号均匀、边缘光整的卵圆形肿块伴肿块周围线样强化。(2)13例行X线检查,2例阴性;单纯钙化表现6例;钙化伴其他征象2例;非钙化病灶3例。8例含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5例,交界性钙化3例;钙化簇状分布5例,区域性分布2例,弥漫分布1例。(3)16例行超声检查,4例阴性,1例诊为良性病变,其余11例作出了正确的术前诊断,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伴有点状的强回声改变。(4)以病理检查测量的大小作为金标准,对病灶范围界定方面MRI符合13例(13/17),高估2例;X线诊断符合7例(7/13),高估3例,低估1例;超声符合7例(7/16),高估2例,低估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原位癌伴微浸润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X线和MR检查能提高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人中的广泛应用,已使乳腺癌临床治疗的理念和方法有了很大转变.但是,对于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一直缺乏较为及时、准确、有效的方法.常规的体格检查、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MRI检查,包括功能性MR检查技术在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综述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5.
弥散成像在肝细胞肝癌及TACE治疗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HCC)的应用及介入治疗前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1例确诊HCC进行屏气状态下多个弥散梯度因子(b值=200s/mm^2、400s/mm^2、600s/mm^2、1000s/mm^2、2000s/mm^2)的弥散加权成像,选用自旋平面回波(SE—EPI)序列(TR/TE=2000/46.7—78.1ms,层厚:8mm,层距:2mm),对肿瘤层面的瘤灶、邻近未累及肝实质区与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SI)进行测量,并观察经皮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肝脏DWI图像质量呈下降趋势。低b值DWI图像清晰但存在较明显的T2透过效应;高b值时则图像模糊信号接近于背景噪声,当b值取600s/mm^2时,肝癌肿瘤与肝实质之间存在着最佳对比度。介入治疗后肿瘤的ADC值普遍有所增大,其中高b值时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屏气状态下DWI在肝脏肿瘤的应用完全可行,ADC值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可能具有监测肿瘤内部坏死情况的价值。  相似文献   
66.
1资料患者,女性,24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块,最大径约3 cm,无明显疼痛,皮肤无红肿,无皮肤粘连,无乳头溢血溢液,近期自感肿块增大就诊。体检:左乳外侧象限可及4 cm×8 cm大小肿块,边界尚清,活动欠佳,质地韧,无明显皮肤粘连,左侧腋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乳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阴性。生化检测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结果:示双乳乳腺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匀,结构较紊乱,呈结节状团块状改变。左乳外  相似文献   
67.
乳腺断层摄影是通过多点投照获得多个层面的重建图像,这种技术能够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降低筛查回叫率。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与乳腺癌的筛查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双能量乳腺增强摄影检查时需给患者注入碘造影剂,并通过高低能量两次曝光获得标准能量图和高低能量减影图,后者能显示有异常的强化区域。这种技术仅用于诊断性检查,跟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或常规X线检查加超声组合相比,其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更高;与增强乳腺MRI相比,对主病灶判断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则相当。  相似文献   
68.
乳腺MRI具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射线辐射等优点,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局部分期明显优于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随着乳腺癌个体化、规范化综合治疗理念的推广,乳腺MRI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伴随对乳腺MRI临床应用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入,其在乳腺癌分期中的评估、保乳手术病例术前的筛选、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不明者的诊断、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的疗效评估、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很好的评估。同时,乳腺MRI对肿瘤范围的客观准确的评估也是正确选择治疗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9.
随着乳腺癌的逐年高发,乳腺影像技术和诊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影像诊断的规范化,还是各种影像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治疗的评估、保留乳房手术病例术前筛选、术后随访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一些常规的影像技术也因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而克服了以往的局限。可以说现代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改变得益于乳腺影像技术的发展、诊断的规范化和影像评估的日益准确,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影像技术和诊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0.
乳腺肌样错构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肌样错构瘤(myoid harmatoma,M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5例MH,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电镜观察。结果 5例发病年龄29~44岁,平均39岁。肿瘤直径1.4~2.0 cm,平均1.7 cm。镜检: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乳腺腺泡、导管,肌样细胞束,纤维间质及脂肪组织组成。肌样细胞束散在灶性分布于纤维脂肪间质之中(4例),或与间质弥漫片状混合(1例)。肌样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1例)或肌纤维母细胞(4例)。免疫表型:5例肌样成分均表达desmin,α-SMA,MSA。电镜检查:1例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5例均行肿块切除术,2例局部复发。结论 MH是乳腺错构瘤的少见亚型,以呈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肌样细胞束为典型特征。肌样细胞表达平滑肌标记,而超微结构上可能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少数MH存在复发潜能;需局部广泛切除,保证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