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以灰度共生矩阵描述乳腺钼靶X线影像中结构扭曲的纹理特征.对学习样本(乳腺结构扭曲样本44个,正常样本78个),计算五个反映纹理性质的特征参数,根据相应的Fisher系数,确定最适合作为分类依据的特征参数或特征参数组合.用线性判别分析对测试样本(乳腺结构扭曲样本43个,正常样本78个)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本研究确定的纹理特征熵(ENT)是识别乳腺结构扭曲的最佳统计参数(分类正确率达78.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86).  相似文献   
102.
CAD辅助X线诊断乳腺癌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探讨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辅助应用CAD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1999~2002年4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并具X线检查的病例,分别使用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和其辅助应用CAD系统(激光扫描法)诊断,统计各自诊断发现肿块及微钙化的敏感性,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科医师独立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80.94%,辅助CAD诊断敏感性为88.01%,其中对肿块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1.42%,89.38%;对微钙化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0.70%,94.74%。结论:放射科医师辅助CAD的应用使钼靶诊断乳腺癌检出率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对于微钙化病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常规MRI联合DCE-MRI在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5例作为观察对象,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35例,恶性30例,予以常规MRI、DCE-MRI检查,以常规MRI结果定为单一组,以常规MRI联合DCE-MRI为联合组,评价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联合组诊断恶性率高于单一组(47.69%>30.77%)(χ2=3.904,P=0.048);两组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对比(P>0.05);联合组准确度、敏感度、良性预测值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DCE-MRI在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4.
数字化乳腺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按顺序抽取接受数字化乳腺摄影和传统屏片乳腺摄影检查的各5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就其图像病变显示率、摄片质量及照射剂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传统屏片乳腺摄影对病变显示率的比较如下:微小钙化分别为26%和11.2%(P=0.000),肿块分别为15.2%和10.8%(P=0.039),结构扭曲分别为18%和8.8%(P=0.000),皮肤、乳头影改变分别为4.8%和1.8%(P=0.0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照射剂量及重检率比较:数字化乳腺摄影照射剂量较传统屏片乳腺摄影减少,因设备因素引起的重检率为0;传统屏片乳腺摄影因设备凶素引起的重检率为1.4%.结论 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技术及图像的病变显示率均优于传统屏片乳腺摄影.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操作简便、成像快捷、辐射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方法对磁共振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计算准确性影响。方法:41例行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的乳腺肿瘤患者分成A、B两组:A组16例于T1WI平扫图像(T1map)扫描完成后置入静脉留置针并连接高压注射器,由系统进行自动预扫描,确定动态增强序列的中心频率后注射对比剂同时扫描;B组25例于T1WI平扫图像(T1map)扫描开始前置入静脉留置针,T1map扫描结束后,人工设置动态增强序列预扫描参数并扫描,第一期结束后注射对比剂。扫描结束后,图像传输至ADW4.3工作站用cine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计算肿瘤的K^trans。最后,以WeiHuang等提供的K^trans指标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扫描方法得出的K^trans与相应病理结果的吻合程度。结果:A组16例患者T1map图和动态增强图像位置有较为明显错位,得出的K^trans与相应病理结果一致者1例,不一致者15例。B组25例患者T1map图和动态增强图像位置较为吻合,出的K^trans与相应病理结果一致者24例,不一致者1例。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6,P〈0.01)。结论:扫描方案的正确制订与序列扫描参数的合理使用在乳腺肿瘤定量动态增强MRI扫描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静脉注射的时机选择和中心频率的控制直接影响到K^trans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6.
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相应的病理组织切片 ,了解产生特殊CT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 71例共 72个肿瘤 ,增强扫描 5 7个 ,平扫加增强扫描 15个。观察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结果 增强扫描表现特殊 :(1)均匀低密度背景伴团状高密度改变 (2 4/ 72 )。 (2 )弥漫点状改变 (2 0 / 72 )。 (3)低密度环伴中央弥漫点状改变 (5 / 72 )。(4)中央低密度伴不同形态的厚环改变 (8/ 72 )。 (5 )均匀密度 12个 ,其中等密度、低密度各 5个 ,囊性变 2个。 (6 )增强特别明显 3个。平扫表现以均匀密度为主 (10 / 15 ) ,如同时再行增强扫描 ,病灶又呈现出特征性的点状、团状改变 (9/ 10 )。上述现象和病理对照 ,低密度区由疏细胞区 (AntoniB区 )、陈旧性出血及囊性变组成 ;高密度区由富细胞区 (AntoniA区 )及胶原组成。不同的细胞区域构成形成不同的CT影像表现。增强扫描表现与AntoniA区容易增强有关。结论 颈部神经鞘瘤特殊的CT影像与其病理改变有关 ,掌握这些变化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属于乳腺浸润性癌的前驱病变,是一类非全身性的导管内局部病变,与其他导管内病变在影像上存在相似之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MRI鉴别诊断DCIS与其他乳腺导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24例、DCIS伴微浸润(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DP)20例临床资料。以DCIS为研究主体,分析3种病变MRI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DCIS与DCIS-MI的病灶强化形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病灶伪彩图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IS与BIDP的病灶强化形态、强化方式、TIC、病灶伪彩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以导管样(8/24)及段样强化(6/24)为主、病灶伪彩图像为红色(22/24)、TIC以Ⅲ型(12/24)为主要特征性表现;BIDP以乳头后局灶性强化为主(13/20)、病灶伪彩图像为非红色(14/20)、TIC以Ⅱ型(11/20)为主要特征性表现。结论:MRI较难鉴别DCIS与DCIS-MI,但具有鉴别诊断DCIS与BIDP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3.0T MRI检查,且获得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共234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7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1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报告及数据系统标准评估其MRI表现,记录病灶形态(非肿块/肿块)。若为肿块,则继续从肿块形状(圆形/卵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边缘(光滑/不规则/毛刺)、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环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记录病灶数目(单灶/多灶)。若为非肿块,则分析病灶分布形式(段样/区域样/弥漫)、内部强化特征(不均匀/点簇状/网状)。在T2WI上记录病灶信号特点(低或等/高/高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差异。结果 78例三阴性乳腺癌中,69例为肿块样强化、9例为非肿块样强化。15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120例为肿块样强化、36例为非肿块样强化。单因素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灶形态(P=0.035)、肿块边缘(P<0.001)、内部强化特点(P<0.001)及T2WI信号(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性乳腺癌更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边缘光滑、环形强化及T2WI上高亮信号。其中边缘、内部强化特点进入回归模型,比值比(OR)分别为3.279和4.5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证实,病灶表现为边缘光滑及环形强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结论边缘光滑及呈环形强化的肿块样强化为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较为特征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109.
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CT在评价不同病理类型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并评价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颈椎骨同侧最背侧点的连线)在腮腺肿瘤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用U线定位分析其中经手术治疗的27例肿瘤的深浅叶划分结果。结果(1)低度恶性腮腺上皮源性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或部分清晰、形态较规则、常见小片状坏死区的肿块,强化明显,较少累及两叶。(2)中高度恶性腮腺上皮源性肿瘤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或较大片的坏死区的肿块,强化较明显,常累及两叶并浸润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多见。(3)非上皮源性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常单侧或双侧多发的肿块,轻度强化。(4)使用U线分析,腮腺肿瘤定位的符合率为70.4%。结论CT在区分不同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学类型的腮腺恶性肿瘤上有一定的作用。U线在恶性腮腺肿瘤的定位评价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茎突乳突问区及下颌后静脉受侵情况,评价则更准确,符合率可提高到88.9%。  相似文献   
110.
头颈部恶性肿瘤最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性淋巴结的正确诊断对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意义重大.就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