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吴飞  顾翔 《现代保健》2011,(5):61-62
目的探讨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11月,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7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6~40个月,平均25个月,按Harris疗效标准评价,优14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2.4%,术后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5.9%(1/17)和11.8%(2/17)。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固定确切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是一项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吴筱蔓  周兴星  顾翔  喻慧岭  潘晓玲  周敏 《西部医学》2021,33(12):1787-1792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36份喉癌标本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上述36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LC3、MMP-14及PD-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C3、MMP-14及PD-1表达与病理特征及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 喉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LC3、MMP-14及PD-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MMP-14及P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LC3表达阴性及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65±2.49)个月、(32.92±1.99)个月,MMP-14表达阴性及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46±1.48)个月、(24.48±1.79)个月,PD-1表达阴性及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71±2.04)个月、(19.40±1.63)个月。生存分析显示LC3表达阳性者生存期较长,MMP-14及PD-1表达阴性者生存期较长(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Ⅵ期)、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LC3表达阳性、MMP-14表达阳性及PD-1表达阳性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C3阴性表达及MMP-14、PD-1阳性表达会增加喉癌患者死亡率,临床分期(Ⅲ~Ⅵ期)、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LC3表达阴性、MMP14表达阳性及PD-1表达阳性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LC3、MMP-14、PD-1可作为判断喉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究开放性骨折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脓性分泌物分离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分子型、耐药性及毒力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开放性骨折术后患者脓性分泌物分离MRSA 90株,分为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检测葡萄球菌染色体mec(SCCmec)分型,分析系统检测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 90株MRSA中检出CA-MRSA 53株(58.89%),HA-MRSA 37株(41.11%);53株CA-MRSA对苯唑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0%,对米诺环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3.77%和13.21%,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与HA-MRSA比较,CA-MRSA对氯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P<0.05);MLST分型中有ST59型33株(62.26%),ST338型7株(13.21%),ST217型4株(7.55%),ST398型、ST5432型各3株(5.66%...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缓释片与苯那普利的降压疗效。方法: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缓释片组(F组)与苯那普利组(B组),123例完成治疗。结果:降压幅度F组均高于B组,但差异尤显著性(P>0.05)。2周后F组与B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66.7%、48.7%;4周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7.3%、68.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药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两药均为有效、耐受性好的降压药,而在降压效果方面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d优于苯那普利10~20mg/d。  相似文献   
35.
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60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即有剧烈而持续的上腹痛,恶心呕吐,或有发热,上腹部压痛,但腹肌不紧张强直,同时有尿淀粉酶升高>800u/L,或血淀粉酶升高>160u/L,而无胰外系统受累者。或伴有发热,便秘,尿赤。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下称治疗组)与西药治疗对照组(下称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2~82岁,平均50.7岁。所有病人均有腹…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动态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FNF)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及辅助T细胞(Th)1/Th2变化,分析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FNF术后感染患者50例为感染组,术后未感染患者50例为未感染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测算血清SDF-1、CRP/AL...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及利湿化瘀降浊方穴位敷贴对慢性肾衰竭肾脏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合利湿化瘀降浊方穴位敷贴,两组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肌酐、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7%、43.3%;组间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酐、血清胱抑素C、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上升(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肌酐、血清胱抑素C、24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显著提高(P〈0.05),肾动脉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利湿化瘀降浊方穴位敷贴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肾脏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8.
正1临床资料患者韩某,女,50岁,主因"阵发性胸痛3年,再发1周"收住我院心内科。该患者自3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痛,呈针刺样,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静息后可缓解,未规律诊治。既往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在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21例亚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病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血肿清除彻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钻孔引流术手术简单可行,术后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清除血肿,缩短住院日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白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6-04至2007-08人选18例AMI患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年龄<75岁,为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连用5 d,在第6天分离PBSC,经处理后将采集到的干细胞悬液部分经over-the-wire球囊中心腔注入到已行血运重建的罪犯血管远端.在PBSC动员、采集及经冠脉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选用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冠脉造影显示梗死部位及罪犯血管与移植组相匹配的接受标准常规治疗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3~6个月随访,包括临床、实验室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6 min步行距离(6 MWT).结果 移植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减小,(42.22±8.43)mm与(39.67±8.06)mm,P<0.0l;LVEF明显提高,(41.44±4.27)%与(46.22±4.39)%,P<0.01;6 MWT明显提高,(225.06±38.13)m与(288.12±34.54)m,P<0.01.对照组介入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较,LVES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1、0.052);6 MWT有明显提高,(226.67±47.38)m与(264.56±28.67)m,P<0.01;不良反应:在PBSC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过程中总的不良反应共3例次.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PBSC治疗AMI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