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8 毫秒
91.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2011年新昌江下游地表水、地下水、管网末梢水水质,为水质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新昌江下游地表水、地下水及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监测点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BOD5、总磷、铁、锰,内梅罗污染指数1.5-0.3,评价级别由轻度污染到清洁;监测点地下水主要污染指标为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内梅罗污染指数:1.5-0.8,评价级别由轻度污染到清洁;管网末梢水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新昌江下游地表水、地下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总体较好,部分断面地表水、地下水轻度污染。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控制地表水中铁、锰、有机物和地下水中锰、微生物。  相似文献   
92.
我科研制了一种全自动肢体悬吊定时升降器应用于肢体烧伤患者的悬吊护理。为了检验该新型医疗设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我们选用了我科80例肢体烧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与传统采用人工悬吊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肢体烧伤患者悬吊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全自动机械悬吊法在患者舒适感觉,减轻护理工作强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悬吊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由于疫苗、个体差异等因素,少数儿童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和偶合疾病,由此引发的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已成为基层卫生防疫机构较为棘手的问题。我站曾发现1例因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而引起慢性过敏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易与骨折混淆的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资料库1 600例成人正常鼻骨影像资料,其中男800例、女800例,年龄18~80岁。采用MSCT薄层扫描,利用标准算法的原始图像重建出容积再现(VR)图像,分析鼻骨末端形态8种类型(M型、左侧缺损型、右侧缺损型、拱型、V型、倒V型、锯齿型、平坦型)的占比;利用骨算法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出平行于硬腭的横断面和平行于鼻骨的冠状面图像,对鼻骨末端形态、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进行侧别、性别间对比分析;将鼻骨划分为6个象限,分析鼻骨孔、鼻骨其他孔的位置占比。结果 (1)鼻骨末端形态最常见的3种类型依次是M型[男60.00%(480/800)、女48.75%(390/800)]、锯齿型[男12.75%(102/800)、女14.13%(113/800)]和左侧缺损型[男7.63%(61/800)、女11.13%(89/800)],其中M型和左侧缺损型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6种类型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2)鼻骨孔出现率为59.93%(959/1 600,例),共1 683孔,其中男性为67.25%(538/800)、963孔,女性为52.63%(421/800)、720孔,男性鼻骨孔出现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3,P<0.001);左侧为53.25%(852/1 600)、右侧为51.94%(831/1 600),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230)。鼻骨孔以前中象限最多见,男性为67.49%(650/963)、女性为69.86%(503/720)。(3)鼻骨其他孔总出现率为23.13%(370/1 600)、共506孔,男性为31.13%(249/800)、女性为15.13%(121/80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0,P < 0.001);左侧为14.88%(238/1 600)、右侧为16.06%(257/1 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353)。鼻骨其他孔最常见于前上象限,男性为34.49%(119/345)、女性为26.08%(42/161)。(4)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总出现率为39.68%(635/1 600),男性为58.38%(467/800)、女性为21.00%(16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3,P<0.001);左侧为34.75%(556/1 600),右侧为33.25%(532/1 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0)。结论 通过MSCT的MPR和VR技术可以提高对鼻骨末端、鼻骨孔、鼻骨其他孔和咬合缝间骨型鼻颌缝的影像特征的识别。  相似文献   
95.
开设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独立开设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按照基本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病案为线索,以学生实验设计出的方案为方法,以基本技能为手段,进行全面的系统实验,经过2000级-2004级五个年级的实践,证明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6.
南充市发现牛带绦虫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发现牛带绦虫病1例张仁刚王天顺陶建华川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南充637007)作者于1996年首次在南充市发现1例牛带绦虫病,报告如下。患者,女,30岁,四川省南部县雄师乡人。主诉有虫从肛门爬出及肛门搔痒,年余。常有饥饿感。曾诊断为“蛲虫病”...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以常规剂量和大剂量冲击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以确诊的3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为处理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15例。A组采用地塞米松常规剂量联合高压氧等传统综合措施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联合高压氧等传统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从有效率、显效率、总效率三方面进行统计A、B两组疗效。结果B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疗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比加用地塞米松常规剂量治疗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8.
各种异物误入食管,致其阻塞、穿孔、破裂等,临床上并非罕见。本例因误咽金属甲鱼钩引起食管穿孔并发败血症而致死,尚未见报道。患者男性,59岁,农民。住院号137584。1984年8月20日因呕吐、腹泻3天、发热1天,继而意识棋糊入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诊治。患者于8月18日  相似文献   
99.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观察额隐窝区域气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为额窦开放术中准确判断额窦开口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100例无额窦和额隐窝区域病变的患者行头部螺旋CT扫描,应用MPR技术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3个重组图像上连续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结果 100例共200侧中,186侧(93.0%)可见鼻丘气房.88侧(44.0%)可见额气房,其中Ⅰ型占51侧(58.0%),Ⅱ型占23侧(26.1%),Ⅲ型占14侧(15.9%).130侧(65.0%)可见筛泡上气房.23侧(11.5%)可见额筛泡气房.11侧(5.5%)可见眶上筛房.36侧(18.0%)可见额窦间隔气房.结论 运用多层螺旋CT的MPR技术可以多方位连续观察额隐窝区域诸气房,加深对该区域诸气房的理解,为内镜额窦开放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警示烟包教育活动的作用,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偶遇调查抽样法,对来参与警示烟包教育活动的人员开展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发现被调查者对吸烟引起心脏病和中风、皮肤衰老、失明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的知晓率分别为71.88%、64.06%、25.00%和82.81%、81.25%、62.50%。干预前后对被动吸烟引起成人心脏疾病、成人肺癌、新生儿猝死综合症、儿童中耳疾病、低出生体重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的知晓率分别为75.00%、84.38%、62.50%、50.00%、51.56和93.75%、96.88%、82.81%、81.25%、81.25%,而对吸烟引起儿童肺部疾病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警示烟包展教育活动在提高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有积极作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