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的组织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观察其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将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和普通引流袋,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实验组在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基础上,于留置尿管表面、尿道外口、龟头和包皮处喷涂外用抗菌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根据使用说明书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比较2组患者第3、7天膀胱尿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 对照组培养细菌3 d有12株,7 d有30株,实验组则分别为5株和8株。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留置导尿感染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总体、3 d以及7 d阳性率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3 d与7 d阳性率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留置尿管表面和尿道外口周围组织喷涂洁悠神,并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可显著降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提示能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效果可维持7 d以上。但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检测前列腺增生后不同逼尿肌结构功能状态下肌聚糖(sarcoglycan,SG)的表达,分析SG的表达与逼尿肌收缩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标本,其中,逼尿肌收缩力下降组26例,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组30例, 选择同期因膀胱肿瘤住院患者25例作为阴性对照组;常规检查收集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指标、Qmax和 Pdet-Qmax尿动力学参数等临床数据;所有膀胱逼尿肌均经HE染色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逼尿肌中SG的α、β、γ亚基的mRNA和蛋白水平;用等级相关法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SG表达与临床数据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组的平滑肌肌纤维断裂,密度降低,排列稀疏,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宽,且可见结缔组织增生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的平滑肌肌纤维排列紧密,无变性坏死等表现;3组两两相比较,下降组SG的α、β、γ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而正常组其表达量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中SG的α、β、γ亚基蛋白的表达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呈正相关(P<0.01).结论 SG表达的下降与前列腺增生后造成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下降有关,检测SG表达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后造成逼尿肌收缩力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列腺液常规 (EPS)及前列腺炎的症状评分 (NIH CPSI)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 ,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宁泌泰胶囊 ,疗程 1个月 ,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前列腺液常规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宁泌泰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使前列腺液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不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简化诊断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陈映鹤医师:泌尿外科中的“肾脏占位”有肿瘤性的,有炎症性的;有恶性的,有良性的;有单发的,有多发的,病种繁多,预后相差极大。通常它的性质主要以恶性肿瘤为主,诊断时要首先考虑恶性肿瘤,但也不能轻易忽视非恶性的可能性,我们应极其慎重地对待每一例肾脏占位病例,关注占位病例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总结阴囊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1年1月至2006年6月诊治阴囊坏疽4例,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48岁。伴有肛周脓肿1例;Ⅱ型糖尿病1例。4例阴囊渗出物细菌培养3例阳性。4例患者均采用早期局部坏死组织清除,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的综合疗法。1例行植皮术。结果 4例患者均治愈,3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 阴囊坏疽治疗应以局部清创联合大剂量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PP)在判断良性前列腺梗阻(BP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9例,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无前列腺梗阻25例、可疑梗阻15例、梗阻69例.采用经腹超声测量IPP,比较3组患者的IPP变化,统计学比较分析IPP与尿动力学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无梗阻组、可疑梗阻组及梗阻组患者的IPP分别为(2.7±1.2)、(2.9±1.4)和(15.4±6.5)mm,无梗阻、可疑梗阻组与梗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P与尿流开始时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尿流结束时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及A-G数均相关,r分别为0.628、0.714、0.591、-0.450及0.729(P<0.01).以IPP≥10 mm为BPO判断标准,其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为98.4%、阴性预测值为84.8%,约登指数为0.87. 结论 经腹超声测量IPP操作简便、无痛苦,判断BPO准确,可作为尿动力学诊断BPO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7.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对16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6例患者中,125例(75.3%)证实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 ),25例(15.1%)为可疑BOO(BOO±),16例(9.6%)无BOO(BOO-),3组之间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V)、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上差异无统计意义,BOO( )组的逼尿肌不稳定(DI)、低顺应性膀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诊断BPH、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8.
外伤性睾丸扭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睾丸扭转临床上少见,极易误诊为睾丸挫伤而导致严重后果,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27岁,阴囊被足球踢伤后左睾丸肿痛5小时,向左腹股沟及腰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查体阴囊无明显青紫肿胀,左睾丸肿大,压痛,张力增高。偶然发现托起左睾丸时疼痛明显加重,并进一步检查发现左睾丸呈斜位,精索增粗,压痛明显,怀疑左睾丸扭转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睾丸肿大,白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血供消失,立即手术探查发现左睾丸顺时针扭转360°,复位后血供恢复,睾丸为鞘膜内型,行双侧睾丸固定,术后随访半年…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CD4^+T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的分化情况。方法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将病例分成ⅢA型/组(47例)、ⅢB型/组(29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液(EPS)中Th;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以及Th1/Th2比值(IFN-γ/IL-4)。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ⅢB组IFN-γ水平明显上调(P〈0.05),ⅢA组较ⅢB组升高更明显(P〈0.05);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ⅢB组IL-4水平上调(P〈0.05):和对照组比较,ⅢA组IFN-γ/IL-4明显升高(P〈0.05),ⅢB组IFN-γ/IL-4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ⅢA型前列腺炎Th;细胞分化占优势,Th1/Th2平衡向Th1漂移,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Th细胞分化也参与了ⅢB型前列腺炎的发病,但Th1/Th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肾盂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MFH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肾静脉癌栓切除+周围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病理报道左肾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伴肾静脉癌栓。结论:术后应终身定期随访.如复发则相应积极治疗,从而能使部分患者有机会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