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模拟测量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辐射剂量学数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中接触粒籽源环节,模拟125I粒籽植入手术过程,植入前及植入后,分别测量距离其0.05 m及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植入时,分别将10粒、50粒、100粒、150粒125I粒籽源置于治疗床上,分别测量0 mm、1 mm、10 mm、20 mm固体水以及0.25 mmPb的铅方巾覆盖粒籽源的条件下,距离床边10 cm处头部、胸部、腹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头部、胸部、腹部分别代表距地高度155 cm、125 cm和105 cm。手部代表距离辐射源0.05 m。结果 粒籽源活度测定时,井型电离室0.05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46~0.64 μSv/h。粒籽源装入植入枪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5.7~16.3 μSv/h,所检测的其余各阶段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粒籽植入过程中,随着所植入的粒籽数量的增加,工作人员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均随头部、腹部、胸部、手部顺序递增。但随着固体水厚度的增加,各操作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顺序递减。当粒籽源覆盖铅方巾后,其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为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操作125I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虽未超过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处于较高的水平,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2.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13家医院2016年度放射治疗、核医学医疗照射频度进行调查并分析,为了解我省放射治疗、核医学医疗照射发展现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借助医院现有系统(如PACS系统、HIS系统、医院收费系统等)调取相关数据及通过抄录手记登记本等方法获取所需数据,统一录入频度调查方案调查表中。使用EXCEL软件初步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分类,使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13家医院,其中12家医院开展了放射治疗工作,全年开展放射治疗共计14598例,放射治疗应用频度范围为:0.25~28.68/(千人·年);6家医院开展了核医学诊断、核医学治疗,核医学检查共34034例,核医学检查频度范围为:0.36~37.04/(千人·年),核医学治疗共1295例,核医学治疗频度范围为:0.25~0.44/(千人·年)。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基本掌握13家医院放射治疗与核医学现状,为了解我省放射治疗和核医学开展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展医疗照射频度调查工作得到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估算X射线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时患者的受照剂量。方法 调查省级三甲医院6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记录术中透视时间、管电压、管电流等信息,根据透视时间的长短、累积剂量和DAP的大小将仿真人体模型实验分为3组,在仿真人体模型内的预定孔中放入热释光剂量计,按实验条件分组还原手术过程。根据热释光剂量计测量结果估算患者的受照剂量。结果 X射线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时,高、中、低3个剂量组患者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0.773、4.004、1.889 mSv。高、中、低3个剂量组中不同组织或器官吸收剂量值最大的为红骨髓,其次为肌肉、食管、肺等,最小值为睾丸。结论 患者有效剂量的估算结果与实验条件中透视时间的长短、累积剂量和DAP的大小成正比;不同剂量组中,同一组织、器官吸收剂量的大小随透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剂量组中,不同组织、器官吸收剂量的大小与组织权重因子、质量能量吸收系数的大小及该组织、器官是否受到主射束照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某氯化稀土测量结果,进一步认识放射性不平衡样品的测量分析。方法 依据《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 11743-2013)对某氯化稀土样品进行测量。结果 2019.4.26、2019.5.31和2021.1.13某氯化稀土样品中228Ac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别为3.5×104、3.5×104和2.9×104 Bq·kg-1,208Tl活度浓度分别为2.05×103、2.43×103和6.5×103 Bq·kg-1;227Th活度浓度分别为7.2×102、7.7×102和7.1×102 Bq·kg-1;234mPa活度浓度分别为8.5×102、7.3×102和4.4×102 Bq·kg-1,214Pb活度浓度分别为5.5×103、5.4×103和5.6×103 Bq·kg-1,214Bi活度浓度分别为6.1×103、6.0×103和6.2×103 Bq·kg-1;138La(788.742 keV)活度浓度分别为3.3×101、2.7×101和2.2×101 Bq·kg-1,138La(1435.795 keV)活度浓度分别为5.2×101、5.2×101和5.6×101 Bq·kg-1结论 氯化稀土样品钍系、铀系放射性平衡已破坏;锕-铀系227Ac活度在产品制备完成140 d后测量;达到部分放射性平衡时,选择234mPa的1 001.441 keV特征γ射线全能峰分析母体238U活度更为合理;138La活度测量应选择1 435.795 keV特征γ射线全能峰。  相似文献   
35.
介入放射学患者受照剂量水平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发展成为了继内科、外科后的临床医疗支柱。  相似文献   
36.
针对某些常见的防护问题,主要调查了山东省各级医院开展介入诊疗的基本情况、86台设备的机器性能和防护状况,以便提出加以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用于血管检查医用诊断X射线透视机的防护和质量控制情况,及对工作人员剂量的影响,为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监测的用于血管检查的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状况。结果 机器性能检测其各项检测项目平均合格率为96.2%,其中病人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合格率最高为98.5%,影像增强器自动亮度控制系统的合格率最低为88.9%。本次调查中机房防护设施的各项指标中,机房面积和通风状况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电离辐射标志和工作指示灯的设置状况不是很好。工作人员和助手的胸部和腹部所受剂量要普遍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X射线机房的防护设施和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对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调查3家医院共56例ERCP手术,并记录管电压、管电流、透视时间、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等信息,根据每例测量的DAP,选择DAP值中最大值、中位值和最小值的3例ERCP手术,以这3例手术分别作为仿真人体模型实验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拟ERCP介入诊疗手术,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热释光剂量计,通过模拟测量得到器官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3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11.52和39.27 mSv。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间有效剂量相差约14倍。3个组的吸收剂量最大值都集中在照射野范围内的器官。结论ERCP体模实验不同组的受照剂量差距较大,对比其他介入诊疗程序的体模实验,属于高剂量的诊疗类型。建议合理并安全地运用介入诊疗,优化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估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中患者的辐射剂量水平,为制定介入放射学中患者的防护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ERCP手术调查的相关参数(透视时间、点片张数及设备相关参数)为条件,测量剂量面积乘积(DAP),并利用测量的DAP值,通过基于蒙特卡罗(Monte Carlo)计算方法剂量估算软件(Ref Dose),估算出患者的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结果 按照操作难易程度分组,患者有效剂量分别为:ERCP操作复杂组4.448 mSv、ERCP操作中等组0.715 mSv、ERCP操作简单组0.247 mSv。结论 患者有效剂量的大小与3个剂量组中透视时间及DAP值呈正相关关系。ERCP手术中,在不影响临床效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透视时间、减少摄片帧数、缩小照射野,从而尽可能降低患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40.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