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 H2O、(43.5±7.5)cm H2O和(36.9±8.2)cm 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在肝内门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DIPS术与TIPS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分流道通畅情况。材料和方法:随机将需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入DIPS(D组)及TIPS(T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直接性门腔分流(D组)及传统TIPS术(T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实验室检查值及门腔压力差的改变、分流道参数、术后30d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并用彩超对两组患者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30例(男/女27/3)门脉高压患者(其中3例合并肝癌)入选本组研究,平均年龄(54.83±13.33)岁(31~76岁)。分组后,D组14例,T组16例。所有介入性门腔分流术均成功。D组、T组患者分流道的平均初次通畅时间分别为(188±19.8)d及(171.3±15.8)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48)。结论:直接性门腔分流安全、可行;DIPS术后的并发症、近期临床疗效及分流道的通畅性与TIPS术后接近,有望成为治疗门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63.
微导管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3.0F微导管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讨论其操作技术和使用适应证。资料与方法 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3.0F SP导管进行化疗栓塞治疗。使用SP导管的原因为:肿瘤肝外侧支供血(n=9);肿瘤供养血管细小需超选择(n=16);腹腔干和肝动脉解剖变异(n=6);肝动脉痉挛(n=1)。结果 32例患者共使用SP导管42次,操作成功39次,失败3次,成功率为92.9%。治疗后AFP下降>50%者27例(84.4%),肿瘤病灶缩小>50%者8例(25%),略有缩小者16例(50%),其余患者肿瘤无明显变化。2例成功进行肿瘤内科性亚肝段切除。全部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导管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特别适用于肿瘤供血动脉严重狭窄、细小,走行迂曲和容易痉挛的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 (n =4 0 ) ,单纯TACE为C组者 (无利多卡因组 ,n =4 0 )。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 (即视觉模拟等级 VAS 0 - 1 0)和一客观指标评价 (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 ) ,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 ,B ,C组平均积分分别为 2 .78,3.87和 4 .4 6。术后疼痛积分提示A组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注镇痛剂控制难以忍受疼痛的药量上A组和B组患者均较C组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和B组患者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均较C组低 ,恶性肿瘤内碘油沉积在A组患者中最致密 ,尤其是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碘油沉积更好。结论 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不但能减轻疼痛发生率 ,而且能阻止动脉痉挛的发生。它较术前给予哌替啶等强效镇痛剂和术中动脉灌注利多卡因更有效  相似文献   
65.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研究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门静脉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9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穿肝或穿脾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记录手术成功率,狭窄开通率,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7%,狭窄开通率77.8%,2例发生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支架中位通畅期4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43.8%(7/16)、25%(4/16)、12.5%(2/16)。结论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置于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应用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3月后根据GOS判断治疗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例,占34%,轻残8例,占25%,重残5例,占16%,植物生存1例,占3%,死亡7例,占22%。结论: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简单,清除血肿彻底,能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7.
透视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的转移性椎体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椎怵转移性肿瘤常引起顽同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本研究评价透视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疼痛的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2年9门-2007年4门.收件我科的惟体转移性肿瘤患苕中选择病例人选标准:①惟体转移性肿瘤引起腰背部疼痛;②CT示转移病灶以溶骨性改变为主排除标准:①转移病灶引起神经系统症状;②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病例均住透视导引下经椎弓根途径进针。结果:共33例患者接受PVP术.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53岁。共计治疗惟体45个.其中38个行单侧椎弓根注射,7个行蚁侧椎弓根注射.骨水泥汴射量1.5~6.0ml,中位值3.0ml26个惟体(57.8%)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14个渗漏至椎旁软绀织,8个渗漏人椎旁静脉丛,1个同时渗漏人椎旁软组织和椎旁静脉丛,3个渗漏至椎间隙.术后3d疼痛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14例,轻微缓解(MR)11例,有效率97.0%;术后1个门CR17例,PR14例,MR2例,有效率93.9%,14例患者术后有穿刺部位烽痛.酸胀,给于抗炎、抗感染治疗后缓解.结论:透视导引下椎体成形术是治疗伴有疼痛的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肝癌Buffalo模型大鼠肿瘤微转移时间窗。方法:采用McA-RH7777/EGFP细胞株皮下注射成瘤后制备瘤块。取35只Buffalo大鼠,开腹直视下将瘤组织块种植到肝脏,制备大鼠肝癌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生物学行为,于种植后7、12、18、21、26d检测大鼠肝功能后分别处死7只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内肿瘤生长情况、肺转移情况。结果:种植后7d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见大鼠肝内均有肿瘤提示造模成功。种植后大鼠体质量7d内增长不明显,之后开始增加至21d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大鼠肝内肿瘤体积7d时为(13.36±2.90)mm3,12d时为(162.5±69.71)mm3,26d时达(1 683.36±375.02)mm3。肝外转移情况:21d时肺部出现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的小转移灶,26d时肺部出现肉眼可见多发小转移灶。肝功能检测发现26d时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肝癌Buffalo大鼠模型中,12~18d为肝癌的微转移期,21d后为晚期肝癌。  相似文献   
69.
影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影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对策。方法: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33~91岁。胃癌肝门淋巴结转移8例、肝癌21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6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导管扩张,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或行PTCD引流。对术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92.68%,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70.73%,术后胆红素下降(105.47±100.96)μmol/L。11例出现并发症,30d内死亡3例。疗效相关因素有:肿瘤类别、肝功能级别、肝硬化情况、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梗阻部位与性质及并发症。结论:PTCD及PTIBS治疗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注意术前全身状态的改善,提高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和控制胆系感染,减少并发症,加强术后综合治疗,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有望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 了解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补救性肝切除(SLR)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构建SLR术前选择性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CE+SLR治疗的119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6个月,存活时间≥36个月患者82 例(长期存活组),存活时间<36个月患者37 例(短期存活组)。通过卡方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确定SLR前的关键因素,构建接受TACE+SLR治疗HCC患者的SLR术前选择性预后预测Nomogram模型。结果 119例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0.8%、80.6%、68.6%。SLR术前AFP>20 ng/mL、癌灶数目≥4个、TACE治疗后肿瘤负荷降低<0.15、门脉癌栓(PVTT)和主瘤最大径>10 cm等是影响预后、增加死亡风险的SLR术前关键因素。基于上述5个关键因素构建新的SLR前预后预测Nomogram模型,其C指数=0.781(95% CI:0.714~0.848),具有较好的预测患者生存的准确性和区分能力。结论 TACE联合SLR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疗效确切。基于SLR前AFP水平、癌灶数目、肿瘤负荷下降水平、PVTT、主瘤最大径构建的Nomogram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接受TACE+SLR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