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医药卫生   9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91.
本实验旨在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PDLIM4基因表达模型,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运用EvaGreen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AML患者中PDLIM4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21例对照相比,94例AML患者PDLIM4转录本水平降低非常显著(P<0.01),共有42例(45%)AML患者为PDLIM4转录本低表达,M1/M2/M3亚型的PDLIM4低表达率非常显著地高于M4/M5/M6亚型(56%对20%,P<0.01),AML中PDLIM4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OS)显著长于非低表达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可信区间:0.801-0.930),表明PDLIM4低表达对AML具有诊断意义.结论:PDLIM4低表达是一个常见事件,且对AML预后具有良性影响,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肿瘤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92.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引起的化脓性病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肝区叩击痛、畏寒发热、白细胞升高,如不及时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据统计,肝脓肿死亡率6%~14%[1],死亡原因主要是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2,3]。脓肿较小或尚未局限液化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脓肿较大、脓肿壁增厚者需脓液引流[4]。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已成功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治疗方法[5]。本文分析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脓肿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93.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CML)患者中SALL4基因的水平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应用RQ-PCR方法检测35例AML、12例CML患者和2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ALL4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ML患者SALL4表达水平(0%-14%,中位1.43%)明显高于对照组(0%-1%,中位0%)(P<0.001),65.7%(23/35)AML患者中SALL4转录本呈阳性,SALL4表达频率依次为M2(86.7%,13/15)、M3(75.0%,6/8)、M1(60.0%,3/5)、M4(14.3%,1/7),4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8);SALL4表达频率与AML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染色体异常均无相关性(P>0.05)。13例CML患者中SALL4转录本均为阳性表达,相对含量为1%-128%(中位1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显示,AML和C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3(95%可信区间0.95-1.017)和0.997(95%可信区间0.986-1.007)。结论:SALL4基因表达是AML和CML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并且可考虑作为AML和CML辅助诊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94.
患者 ,女 ,5 4岁 ,因双下肢瘀点于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就诊。既往体健 ,发病前无感染史、服药史和毒物接触史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体检无肝、脾肿大。血常规 :WBC 5 .5× 10 9/L ,Hb 112 g/L ,BPC 6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6 4 ,淋巴细胞0 .35 ,单核细胞 0 .0 1。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为2 .4 6∶1,粒系 0 .5 8,红系 0 .2 3,淋巴细胞 0 .16 ,巨核细胞 >2 0 0个 /片 ,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并可见典型小巨核细胞 ,红系偶见类巨幼变 ,粒系未见形态异常 ;肝、肾功能正常 ,PAIgG阴性。予泼尼松 1mg/kg治疗 3个月 ,…  相似文献   
89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fu lly deprote in ized bone,FDB)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3×106/m 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FDB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接种植入修复缺损为实验A组、单纯FDB为对照B组和不处理为空白对照C组,移植8、16周后经人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的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 2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FDB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896.
为了减少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作者采用术前足量应用卢戈氏液作准备,术中采用小T管阻断血运,确定待切除平面,保护背侧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263例术后均无呼吸困难、切口内出血、甲状腺危象、声嘶、呛咳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仅发生短暂手足抽搐3例。92例随访1年3个月至3年,复发2例。提示术前足量应用卢戈氏液,术中精细的操作与恰当应用小T管阻断血运能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3273例PT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LNM的危险因素。结果 PTC的CLNM发生率为40.6%(1331/3273),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中位数7.0(4.0,12.0)枚,平均转移(3.70±3.84)枚。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腺外浸润、多灶性、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体征、是否观察均与CLNM相关(P<0.05)。在肿瘤仅占据甲状腺单个区域病人中,位于下份(41.6%)是CLNM的危险因素(P<0.001),而与肿瘤数量无关(P=0.68)。多灶癌CLNM发生率双侧多区域(51.3%)>单侧多区域(47.2%)>单个区域(36.7%)(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腺外浸润和观察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病理特征对CLNM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PTC病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8.
目的 分析颈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连续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男15例,女8例;年龄32~66岁,平均51.4岁.通过分析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观察其改善率,并记录术后颈部症状及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颈椎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在末次随访时,观察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以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19.8个月.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11.1±1.0)分,术后3个月(14.6±1.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改善率6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症状全部消失,1例左侧三角肌肌力由术前2级恢复至4级.术后Odom分级:优15例,良4例,一般4例.术后17.4%(4/23)的患者颈部仍有症状.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术后1周为10.8°,末次随访为10.4°.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病变.无神经系统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可以获得很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899.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依西美坦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的DMEM培养液)、30 μmol/L依西美坦组和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用药组[30 μmol/L依西美坦联合不同浓度(50、33、17 μmol/L)卡培他滨]。CCK...  相似文献   
900.
来氟米特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被动型Heymann肾炎(PHN)大鼠模型,观察来氟米特对肾组织Wilms瘤抑癌因子(WT-1)表达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HN组、来氟米特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抗FX1A血清,建立PHN模型.于实验第4、8、12周末,BCA法检测24h尿蛋白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变,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WT-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HN组从第4周末起,来氟米特组从第8周末起,24h尿蛋白均增多(P<0.01);来氟米特组24h尿蛋白均低于同时间点的PHN组(P<0.01).光镜、电镜检查来氟米特组肾脏病变程度轻于PHN组.第4周末PHN组和来氟米特组WT-1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HN组WT-1表达渐减少,来氟米特组WT-1表达渐增多;12周末来氟米特组WT-1表达多于PHN组(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来氟米特可能是通过上调足细胞WT-1表达,维持足细胞功能,对PHN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