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
目的探讨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患者排尿在原位回肠膀胱术后上尿路损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例规律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接受排尿指导(A组)和29例缺乏规律尿动力学检查未接受排尿指导(B组)的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泌尿系彩超、排泄性尿路造影和肾功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年,A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容量与B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A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B组[(150.5±88.7)vs(220.3±102.5)ml,P<0.05],A组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和残余尿量指导患者科学排尿,有利于预防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上尿路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结肠和回肠正位膀胱替代术的临床观察,重点评价两种术式的尿控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2002~2006年期间行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正位膀胱替代术中选取获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31例,其中17例采用回结肠新膀胱重建术(Le Bag术),14例采用回肠新膀胱重建术(Studer术)。术后3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后(远期)观察相关并发症和尿控情况,并行尿动力学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回结肠新膀胱组手术后并发症率为11.8%(2/17);回肠新膀胱组并发症率为14.3%(2/14)。虽然回结肠新膀胱组3个月后白天完全获得尿控76.4%(13/17).低于回肠新膀胱组92.8%(13/14),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而夜间社会性尿控回肠新膀胱组7I.4%(10/14),显著高于回结肠新膀胱组35.3%(6/17)。尿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尿流率、功能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和新膀胱压力无明显差异,但回结肠新膀胱组容量高于回肠新膀胱组,而顺应性则低于回肠新膀胱组。此外。回结肠新膀胱组的上尿路扩张发生率为11.8%(2/17),略高于回肠新膀胱组0(0/14)。结论:虽然回结肠新膀胱在近期能获得较大容量,但由于回结肠新膀胱顺应性较回肠新膀胱低,因而在获得满意的尿控和对上尿路的保护上,回肠新膀胱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3.
金欢胜  吴雄飞  金锡御  倪兵 《重庆医学》2009,38(23):2999-3001
目的 构建HSP70腺相关病毒载体,用于肾脏缺血预适应(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中HSP70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利用已构建的转染真核表达重组质粒HSP70/pAAV-MCS,用磷酸钙转染法转染AAV-293细胞产生病毒颗粒,用氯仿- PEG8000/NaCl-氯仿的方法纯化病毒,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AAV-293细胞产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病毒颗粒,经纯化,其获得滴度为2.2×106的病毒液,其感染活性能满足下一步体内外转染实验所需. 结论成功制备HSP70腺相关病毒并进行扩增及纯化,为下一步研究HSP70在肾脏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4.
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在含15%胎牛血清DME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扩增情况,用特异性抗α-SM-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结果:膀胱逼尿肌细胞生长照好,培养12h后细胞开始贴附瓶底,3~4d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7d可覆盖培养瓶底部75%~80%以上。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光镜观察梭形细胞胞浆内见纵行排列的棕黄色丝状物。结论:该培养方法简单、可靠,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较纯的膀胱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及其亚型β3-AR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动物模型,以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异丙肾上腺素(ISO)和选择性β3-AR激动剂BRL37344A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BOO型逼尿肌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逼尿肌β及β3-AR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显示,ISO和BRL37344A对不稳定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梗阻后不稳定组β-AR密度(Bmax)较正常对照组及稳定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6.23±6.39、85.85±7.53和81.36±6.72fmol/mg蛋白),β3-AR密度不稳定组同样较对照组及稳定组明显降低(分别为42.34±3.16、61.02±6.38和60.17±5.72fmol/mg蛋白),三组之间β-AR和β3-AR的Kd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逼尿肌不稳定时β-AR激动剂松弛逼尿肌的作用减弱,β-AR密度变化可能参与了大鼠BOO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高选择性β3-AR激动剂可能用于不稳定膀胱的治疗.  相似文献   
36.
膀胱憩室内原发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7例膀胱憩室原发肿瘤。由于憩室壁薄,当发现憩室内肿瘤时,多数已浸润穿过想室壁。7例中已死亡4例,平均存活2年。膀胱镜、CT等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膀胱患室肿瘤易早期浸润转移,故适宜急进的治疗措施。对排空不全的膀脱想室也应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处理。关键词##4膀胱憩宝;;膀胱肿瘤;;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7.
男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到有关男科学的论文140余篇,其中分会场交流30篇,展板交流10篇,书面交流100篇。内容涉及ED、男性不育症、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38.
男性尿道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去30年来,随着对男性尿道解剖、尿道狭窄病理等认识水平的提高及尿道重建外科技术的发展,男性尿道狭窄治疗总的成功率已达90%~95%。由于男性尿道狭窄病变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狭窄病因、部位、程度、长度及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39.
肾脏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回顾分析1975~1995年间收治的肾损伤患者120例,其中血尿116例,行大剂量IVU检查78例,有异常发现45例;Ⅱ~Ⅳ级肾损伤IVU阳性率为95%;CT检查20例,其中9例诊断为Ⅲ类肾损伤并经手术探查证实。对81例Ⅰ、Ⅱ类肾损伤者行保守治疗,除1例随访发现高血压外其他患者无并发症;2例Ⅲ类肾损伤行保守治疗失败行肾切除,8例Ⅲ类肾损伤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而痊愈;手术探查28例,肾脏仅为挫伤者10例,肾深度裂伤6例修复成功,12例伤情重者行了肾切除。120例中除1例死亡外,其他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对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男性尿道损伤初期处理中某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以尿道、肾脏及睾丸损伤最常见。在尿道损伤中 ,又以尿道外暴力闭合性损伤最多见 ,约占全部尿道损伤的 85 %以上 ,最常见的是会阴骑跨伤引起的球部尿道损伤及骨盆骨折并发的后尿道损伤。这类损伤若能及时正确处理 ,绝大多数伤员能在短期内治愈 ,但若未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