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调查,以便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采用荧光PCR快速检测、常规病原学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方法对疑似患者、环境水源水和饮用水采样,进行病原学的检测和鉴定。结果经荧光PCR检测与病原分离培养鉴定,来自患者粪便、血液、水源水和饮用水共12份疑似标本中,10份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83.33%,其中4份来自粪便标本,4份来自血,1份来自水源水,1份来自饮用水。10株不同来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生化反应、药物敏感性、噬菌体裂解试验均相同。结论这是一起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水源污染所致的腹泻暴发疫情。该菌的检出为本地区腹泻病原谱增加了一种新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2.
一般认为 ,中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甚至有“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的说法 ,使许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有所忽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成因作一初步分析。1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不良反应涉及多系统 ,以皮肤反应和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多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多见 ;中草药不良反应以神经、消化、循环系统为多见 ,发生频数较高的有乌头类中药、蔓陀罗、雷公藤、斑蝥等。1 1 神经系统反应 速效伤风…  相似文献   
43.
中等卫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卫生部新颁布了妇产科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它为中等卫校培养实用人才这个总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下面就妇产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目标教学,谈谈笔者...  相似文献   
44.
郭惠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45-145
本院自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纳洛酮佐治小儿重症脑炎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优选陕产吴茱萸总生物碱提取条件。方法首先做单因素实验,选择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然后设计Lq(3^4)正交实验,以溶剂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考察提取条件。结朵最佳提取条件为80%的乙醇15倍量、70℃水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6.
他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除具降血脂效应外,还具有不依赖于调脂作用的多效性.新近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丙型肝炎的作用,但也有相反的结论报道.当此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治疗HCV感染时,他汀类药物显示出了很强的协同作用,可能是临床治疗丙型肝炎的新途径.本文就近几年他汀类药物与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许明州  郭惠  曹兴兵 《西部医学》2009,21(10):1709-1710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已不能手术切除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果多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1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患者肿块完全消失,肿块缩小50%以上者6例,肿块缩小≥15%、〈50%者8倒,无明显变化者7例,随访3~12个月,死亡9例,3例死于肝衰,4例死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肾衰,存活1年以上者7例,生存率约23.3%。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已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考察壳聚糖用于单味中药水煎液的最佳澄清效果。方法以1%壳聚糖的醋酸液做絮凝剂,探索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并进行了TLC鉴别。结果壳聚糖对所选中药水煎液有较好的澄清作用,通过实验得到了部分单味中药水煎液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并用TLC法检测了絮凝前后的药液的有效成分。结论壳聚糖对中药水煎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澄清作用,且能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9.
6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惠  江艇  蒋道碧 《重庆医学》2005,34(4):580-581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人组40例及抗凝治疗组20例,在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上采用配套试剂(R1)和其他5种不同ISI值的凝血活酶试剂(R2~6)测定PT,结果用SPSS10.0 for Windows 20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1~R5测定PT的批内CV为1.15%~4.9%,R6为7.3%;R1和R2的批间CV分别为2.38%、3.45%,R3~R6为6.43%~8.10%;与R1测定结果相比较,R2~R6测定病人组P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12、0.940、0.600和0.120,其中R6测定PT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时,R3~R6测定抗凝治疗组的INR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加入33.3μmol/L胆红质、8.6mmol/L甘油三脂和0.62g/L血红蛋白对R2~R6测定PT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除该仪器配套试剂R1外,其它5种不同来源的凝血活酶试剂对测定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使用原装配套试剂与仪器组成标准的检测系统,有效确保PT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0.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实习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El前临床实习教学形式以临床医生带教为主,临床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一线参与者,是医学生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其各方面素质对医学生实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生临床实习质量。本文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带教素质等方面对临床带教老师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