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众所周知,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现代细菌分类学研究中。一项比较可靠的鉴定指标。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杂交实验,这种方法除了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以外,同位素价钱较贵也是不大理想的。为此,我们参考国外有关报导,利用国内现有条件初步建立了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DNA遗传同源性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以代替使用同位素的方法,用作细菌分类学的一项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报告应用国产Bio-11-dUTP(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和光敏生物素标记DNA探针,并用于细菌核酸分子杂交的初步实验结果。用亲和素一辣根过氧化物酶(A-HRP)显色表阴,通过二步缺口翻译法制备的Bio-11-dUTP探针,标记活性可达20pg,较常规一步法至少高出10倍;而光照标记的探针显色敏感性略低,为40~80pg;标记探针检测靶DNA的敏感性分别为1~2ng和5~10ng,而与无关DNA不发生非特异反应,可用于斑点杂交和菌落杂交。  相似文献   
94.
我们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制的霍乱弧菌毒素(CT)和溶血素(HLY)基因探针,从遗传基因的水平检测致病因子,并阐明仅靠传统表型鉴定手段难以解释的问题,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是微生物检测中新一代诊断试剂。该项研究建立了外环境样品处理的简便方法和探针直接检测标本的简化程序,首先把基因探针技术直接用于现场标本的霍乱毒素和溶  相似文献   
95.
DNA是决定生物各种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而DNA中四个碱基的顺序又是关键性因素。不同生物种的DNA中碱基顺序是不相同的,生物种的差别越大,其碱基顺序差别也越大。对于细菌,现行的分类在种或亚种等级其碱基顺序多半都有明确的差异。由于细菌DNA中的碱基顺序是稳定的,它不受菌龄和突变因素之外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利用碱基互补的原则,通过DNA-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为探讨牛摩拉氏菌中国地方株MABL8011限制酶的存在。方法:采用改进的GelinasRE等方法对MABL8011菌株的培养物分别进行超声裂解、离心、盐析、BioGel-A0.5M和磷酸纤维素P11柱层析。获得可切割λDNA和pBR332DNA与国际标准酶MboI切点一致的酶提取物。结果:在改进的条件下,3000ml培养物,可获得7200UMboI,纯化率为23.2%,酶产出量高于文献报导值。结论:表明牛摩拉氏菌中国地方株MAL8011确含MboI限制性内切酶,完全可用于基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鼠疫耶尔森氏菌染色体编码的重要致病相关基因。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分析,选定了18个与病原菌粘附、侵袭宿主细胞相关的基因为克隆与表达的目的基因。通过PCR和TA克隆技术从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组中克隆了这些目的基因。上述目的基因经双酶切回收后,分别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共获得14个可经IPTG诱导的高表达的重组转化子菌株。结论 上述重组转化子菌株表达的融合蛋白经进一步纯化可进行宿主感染鼠疫耶尔森氏菌后免疫应答的研究及抗体表达谱变化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对于鼠疫耶尔森氏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有意义,而且在鼠疫疫苗的研制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8.
1、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动物性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检测的常规检验方法,同时研制了自己的增菌培养基吖啶橙增菌液与分离培养基七叶苷琼脂,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单增李氏菌在增菌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抗杂菌干扰能力强。在分离培养基上分离效果好,菌落具有特征性易于辩认.生化鉴定实验快速简捷,整个检测时间仅需5d,1000余份实际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不但适合肉、乳等动物性食品的检测,同时也可用于其它食品检测。  相似文献   
99.
多重生物检测因其快速、耗费少、所需样品量少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等抗原或抗体的快速筛查诊断。多重核酸检测的新技术包括巢式PCR(nPCR)、多重串联PCR、基于毛细管电泳的GeXP平台和luminex xMAP多重分析技术平台,多重免疫检测的新技术包括基于上转换发光、多线点、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多重生物检测及基于蛋白芯片的阵列array-ELISA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重生物检测新技术在呼吸道感染、腹泻、自身免疫性缺陷和肿瘤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0.
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与生态位适应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探索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进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该菌在自然界适应性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对36株鼠疫耶尔森菌和7株假结核耶尔森菌进行芯片比较基因组分析,鉴定差异区段(DFR),并对260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PCR验证,分析各DFR在这些鼠疫耶尔森菌中的分布,同时进行基因组岛分析。结果 在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中鉴定出22个DFR,基于DFR图谱,将鼠疫耶尔森菌中国分离株分成14个基因组型。鼠疫耶尔森菌共有21个基因组岛,其中18个已存在于假结核杆菌中,余下3个为鼠疫耶尔森菌独有。结论 探明了各基因组岛在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间的差异分布,探究了鼠疫耶尔森菌的起源进化;建立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分型系统;建立了各基因组型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初步揭示了鼠疫耶尔森菌基因组的进化规律及其与鼠疫耶尔森菌生态位适应和鼠疫疫源地扩展之间的关系,基本探明了鼠疫耶尔森菌在中国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