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院自1958年10月至1963年6月,共用小夹板固定治疗陉腓骨骨干骨折30例,均在院内观察到骨折临床愈合,部分病人观察到恢复劳动能力。全部病人在住院期间经两次或两次以上的X綫照片检查,并有较完整的病情记录。现将治疗方法、结果和体会作一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42.
作者总结1989年1月~1992年7月10例腰骶神经根疾患,其中8例术前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但从病史、临床体征分析显示两者在本质上有差异。此病病程较长,最长超过10年;疼痛呈持续性,夜间疼痛更甚,稍活动后疼痛可稍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受累侧肢体常有肌肉萎缩。术前CTM可提供某些有助于确定此病之线索。本组1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神经根变性伴囊性变4例,神经根神经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神经根神经鞘瘤2例,游离髓核1例。平均随访2.2年,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3.
上肢骨折创伤常可并发血管损伤,若延误诊断可导致严重后果。我科自1986年6月~1989年12月,3年半内共收治上肢创伤骨折89例,其中合并血管损伤者23例,另有外出会诊病例4例,共计2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23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72岁。部位:腕部9例,前臂10例,肘部6例,上臂及肩部2例。致伤原因:锐器伤15例;挤压伤4例;骨折脱位5例。血管损伤情况:尺动脉10例,桡动脉7  相似文献   
44.
腕前区皮下组织少,遭锐器伤后易发生神经、肌腱损伤,处理不妥可导致手部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我院1980年12月~1988年1月共收治初、晚期腕前区伤合并肌腱神经血管伤者2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6~60岁,以10~30岁者最多,为18例,占69.2%。初期伤(30分钟~10小时)者16例,占62%;晚期伤(24天~1年)者10例,占38%。致伤原因均为锐器所致,伤口最小0.6cm,最大10cm,平均4.6cm。合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者3例;单纯肌腱断离者2例;肌腱、神经均有损伤者11例;血管、神经合并伤者3例;血管、肌  相似文献   
45.
颈椎損伤由于常合併損伤脊髓,常需迅速作出治疗决定。本文通过作者等所在六个医院几年来所积累頸椎損伤50例的临床分析,結合复习一部分有关文献,对頸椎損伤若干問题加以綜述,期为今后工作中参考。一、颈椎解剖特点及損伤部位 頸椎的解剖学特点是颈椎第三至第六称为典型,第七頸椎为不典型,而第一第二頸椎称为奇形等。第3—7頸椎的共同特点在于椎体側徑长于前后徑,横突具有椎动脉孔,棘突呈分义状等。第一頸椎(寰椎)的特点无椎体无棘突,而第二頸椎(枢椎)的特点为具备齿状突。 頸椎由于承托头部,而头部又由于具有重要感觉器管,常需快速活动,所以頸椎也要求灵活并运动幅度广泛,从而在解剖构造上,稳定性也相对地减少。 Fielding氏(1957)通过X綫螢光电影攝影,証实在枕骨与寰椎間祇有屈(1O°)与伸(25°)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下腰骶椎CT 扫描已成为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个重要方法。我院在1986年一年中,共手术治疗下腰骶椎间盘突出113例,其中,经CT 检查69例,结合临床分析作一报道。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和检查方法本组69例中,男性47例,女性22例。22~49岁计46例,50~68岁21例,17~19岁2例。病史最长28年,最短3个月。主要症状是下腰痛伴下肢放射性麻痛。所有病例均采用2060型高分辨率CT 扫描机,扫指参数为120KV,400~600mAs,距阵512×512,扫描孔径12.5cm,层厚0.5cm,扫描范围起自骶上缘止于腰_4椎体。结果左腰_(4~5) 16例,右腰_(4~5) 18例,腰_(4~5)中央型2例;左腰_5骶_115例,右腰_5骶_111例,腰_5骶_1中央型4例,腰_4~骶_1阴性3例,计69例。上述病例均经手术治疗,CT 扫描3例阴  相似文献   
47.
48.
腹部巨大切口疝伴腹壁大缺损并不少见,处理比较困难。我院于1981~1983年采用大块带血供的阔筋膜张肌,修补切口疝伴腹壁大块缺损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麻醉满意后,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处理修补腹壁疝,一组取阔筋膜张肌。腹部组。先切除原切口之疤痕组织,分离皮下组织,此时常可遇到巨大的疝囊,用锐器仔细的将疝囊与周围组织分开,并将疝口四周分出4~5cm,以备修补之用。切开疝囊,分离和还纳疝囊内之内容物,将疝囊重迭缝合,尽可能缝合腹壁肌肉及腱膜,缺损  相似文献   
49.
小儿麻痹后遗症常因臀肌瘫痪,而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行走功能。本文对Barr和Ober用骶棘肌通过髂胫束腱膜条固定于股骨大转子上以治疗臀肌瘫痪作了改进,用腰背筋膜加强骶棘肌代臀肌,共治疗35例,随访31例,有效率达90%以上,效果满意。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手术方法及结果评定标准,并讨论了关于手术设计原理、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50.
我科自1988年1月~1993年6月收治四肢大面积撕脱伤患者22例,均行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回植而治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8(5~50)岁。皮肤撕脱伤,上肢5例,下肢17例;3例伴胫腓骨骨折。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