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61.
仇洪影  周冬生  杨文慧  邓永强 《军事医学》2021,45(7):548-552,557
病毒气溶胶传播感染动物模型在阐明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发生、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啮齿类、禽类、非人灵长类等动物的病毒气溶胶传播感染模型进行综述,为研究者在选择合适的病毒气溶胶传播与感染模型方面提供参考,从而加深对病毒气溶胶传播的认知和理解,使病毒感染防控策略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62.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其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血管内抑素(endostatin)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生长及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63.
患者,男,30岁。主因咳嗽、咯痰1周于2011年10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6.6℃,脉搏82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kPa);一般状况好,神志清,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应用颞下颌关节内镜手术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所致张口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07 ~ 2009年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MRI检查发现关节盘出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内紊乱患者23名(28侧关节),局麻下进行行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采用关节上腔前后隐窝双通道手术(包括灌洗术、粘连松解术、关节盘盘前松解+盘复位术).主客观评价资料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张口度及MRI检查在术前和术后7,30和60 d及以上收集分析,评价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开口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6个月最大张口度平均值由(20.4±4.5)mm改善至(38.9±3.2)mm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由术前的(56.4±9.9)改善至(9.2±2.7),差异有显著性(P=0.0023).术前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其中18侧(18/28,64%)关节可见关节盘变形,5侧(5/28,18%)关节腔内可见积液.术后60 d复查MRI,发现14侧关节盘与术前相比位置明显改善,13侧关节盘与术前相比位置少许改善,1侧关节盘无改变.所有颞下颌关节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该颞下颌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并能有效改善关节区疼痛和下颌运动受限的治疗方法,并且关节盘位置明显改善.与开放手术相比较拥有风险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成功率高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前景光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实现登革病毒衣壳蛋白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S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通过BamHⅠ连接在一起的CSN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LEX,转化大肠杆茵G1724并以色氨酸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TDA显色法检测融合蛋白中SN的活性。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EX-CSN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7000,可被抗登革病毒C蛋白抗体识别,并具有SN的生物活性。为探讨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性抗病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痘苗病毒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法观察痘苗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通过电镜直接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观察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的痘斑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痘苗病毒HA基因片段。结果与结论:痘苗病毒感染HeLa细胞34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病毒感染细胞47h后的培养上清和胞浆中均可通过电镜观察到病毒颗粒。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出现痘宽。进一步采用PCR法扩增病毒的HA基因,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分析和序列测定证明该序列与已知序列一致。所建立的痘苗病毒系列检测方法。为天花相关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西尼罗病毒Chin-01株5′非编码区(UTR)中复制相关元件的功能,为探讨该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筛选出Chin-01株5′UTR中可能的复制相关位点,并构建相应的重组亚基因组突变体,然后以上此为模板,经体外RdRp活性分析及凝胶阻滞试验,观察NS5的RdRp活性及与突变体的结合能力,再将突变位点引入该病毒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初步观察突变体恢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结果5′UTR中第45-60位核苷酸缺失的突变体无法合成子链,与NS5的结合能力也显著降低。第8和9位核苷酸改变的突变体则丧失了合成子代RNA及与NS5的结合能力,第8、9、69和70位核苷酸突变后形成的结构恢复突变体则可以合成子链RNA,并可与NS5特异性结合。同时,第45-60位核苷酸缺失及第8和9位核苷酸突变的恢复病毒的增殖能力也显著降低。结论Chin-01株5′UTR中的第45-60位及第8、9、69和70位核苷酸维持的结构可能是该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68.
患者,男,18岁,因发热12d,双侧腮部肿胀5d,全身皮疹3d入院。于入院前12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颈后淋巴结肿大,压痛,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7d无效,出现双侧腮腺肿痛,进食后疼痛加剧等症状。腮腺肿大2d后全身出现淡红色皮疹,以“流行性腮腺炎”收住。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兔颞下颌关节内氧化应激-粘连模型的建立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检测,阐明氧化应激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应用关节镜技术证实粘连的形成。方法取20只6月龄家兔进行分组实验,动物的左侧颞下颌关节局麻下于关节上腔内注入不同浓度的H2O2为实验侧,右侧关节作为空白对照侧。根据干预的不同梯度浓度分为4个浓度组(每组5只):0.5 mmol/L,2 mmol/L,5 mmol/L,10 mmol/L,连续注射7 d,每天2 ml进入关节腔后头颅绷带限制下颌活动正常进食。各组在注射后的第30天,应用颞下颌关节镜下检查各组家兔实验侧和对照侧关节内滑膜组织的变化和关节内粘连的形成情况,获得的致颞下颌关节内粘连的有效浓度的H2O2组动物和时间点,应用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实验侧和对照侧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被公认为DNA氧化损伤和细胞氧化应激的指示剂)的变化。结果 4个浓度组中5 mmol/L,10 mmol/L组的动物,左侧关节腔内在第30天通过关节镜证实,获得了关节内粘连,右侧均无粘连的出现。抽取关节内滑液2 ml,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100μl,ELISA试剂盒测定氧化应激检测,2,5,10 mmol/L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氧化应激-关节内粘连的动物模型,证明5 mmol/L以上浓度的活性氧自由基H2O2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使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性变化,形成关节腔内的粘连。  相似文献   
70.
腮腺嗜酸性腺瘤临床上较罕见,我科于1989年11月24日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5岁,维吾尔族。右耳屏前无痛性肿块3年,无诱因,无自觉症状,近一年来肿块迅速增大伴局部隐痛。曾行抗炎治疗无效。口腔检查:右耳屏前有一2.5cm×5.5cm肿块,肤色正常,表面光滑,呈球状,质中软,有囊性感,基底部活动度较差,有压痛,双侧颌下及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侧面神经轻度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肿块穿刺见淡红色液体。涂片报告为慢性腮腺炎。其他各项化验正常。胸片示:右肺有钙化灶。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频发房早,逆钟向转位。嗜酸性细胞计数: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