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结果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3、4、5、6、7、8天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在用药后第3、5、6、7天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9、0.011、0.005),B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细胞数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峰型曲线,在动员后第5天,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659),与体重变化呈负相关(r=-0.536),与性别、年龄变化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行G-CSF300μg,每日2次组动员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的动员效率要明显优于300μg,每日1次组。  相似文献   
82.
本实验以绿萝的叶片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并进一步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建立绿萝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显示:在诱导培养基MS+TDZ 0.2mg/L+2,4-D 0.5mg/L的上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且褐化率较低;上述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进一步继代培养于MS+6-BA 3.0mg/L+NAA 0.2mg/L和MS+TDZ 0.2mg/L两种培养基上,分别采用黑暗和光照处理,发现光照可以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转绿、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83.
目的:为了解本溪县农村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掌握育龄妇女对生殖道感染和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广大农村育龄妇女预防生殖道感染和今后对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生殖道感染适宜技术推广的8个乡镇中抽取18——45周岁的989名育龄妇女,采取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对调查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广播、电视、书报、网络。结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针对各年龄段、各学历段与妇女相关生殖健康卫生知识加以宣传、预防,建立良好的宣传网络,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生殖道感染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对44例AMI患者在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续5d;或分泌型GCSF600μg/d,皮下注射,连续5d,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过程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6例(36.4%),骨痛6例(13.6%),低热3例(6.8%),皮疹、乏力、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加重各2例(4.5%),脾栓塞1例(2.3%)。结论GCSF动员过程中近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I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5.
86.
本实验分别以绿萝的茎、腋芽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并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建立绿萝的快繁体系。结果显示:(1)以茎段为外植体,在培养基MS+6-BA 3.0mg/L+NAA 0.4mg/L+2,4-D 1.0mg/L上愈伤诱导率最高;(2)以腋芽(带节的茎段)为外植体,在两种培养基MS+6-BA 3.0mg/L+NAA 0.2mg/L和MS+6-BA 5.0mg/L+NAA 0.2mg/L上初代培养即可诱导不定芽长分化。上述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进一步继代培养,分别采用黑暗和光照处理,发现光照可以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转绿、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6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简称主动脉夹层组)、同期7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肺栓塞组)和70例因胸痛住院的其他患者(胸痛组)的血浆D-二聚体等临床资料,比较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均超过500μg/L,敏感性100%;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存活患者(P〈0.05)。血浆D-二聚体浓度主动脉夹层组、肺栓塞组和胸痛组分别为(3479.2±2200.0)μg/L、(1560.7±940.0)μg/L和(179.8±167.0)txg/L,三组比较P〈0.01,每两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其平均浓度超过急性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募集接受FET的患者264例、共264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内膜准备方案不同予以分组:人工周期组177例(共177个周期),自然周期(NC)组72例(共72个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组15例(共15个周期)。因促排卵周期组例数较少,故本文只对前两组即:人工周期组和自然周期(NC)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育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人工周期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略高于自然周期组(27.0%vs.19.9%;42.9%vs.40.3%)。结论人工周期在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方面略高于自然周期,且前者方便并利于临床医师工作安排,因此人工周期可作为常规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  相似文献   
89.
对硬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获得了一种快速而实用的对支架置入后器官组织切片制备的方法,这种方法制备的切片能完整的保留置入支架与组织,充分获得置入物与组织界面反应的信息。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分析能成功的在制备的切片上开展,为评价各种血管支架质量好坏和研究支架置入后血管再狭窄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0.
苏广林  赵红岩 《中原医刊》2004,31(18):31-32
目的:分析隐睾患者采用Surraco法、Fowler-Stephens法及睾丸切除法的适应证。方法:将44例隐睾病人分成Surraco组、Fowler-Stephens组及睾丸切除组。结果:三种手术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Surraco法简易,固定可靠,是基层医院隐睾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Fowler-Stephens法适用于可游离的精索长度较短的隐睾患者;为防止睾丸癌,青春期后不提倡保留睾丸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