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10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综合预测模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情况,指导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14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采用χ2/t检验对两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构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综合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此模型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化疗方案、化疗前淋巴结穿刺病理、术前查体、术前彩超、术前CT/MRI、RECIST分级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前淋巴结穿刺病理、术前彩超、RECIST分级是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特异度为85.4%,敏感度为59.8%。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的综合预测模型对腋窝淋巴结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42.
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居所有泌尿系肿瘤的首位,近两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对于局部切除术后肿瘤多次复发、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广基肿瘤的病人,都建议行膀胱全切及膀胱重建术。我科2000年11月~2006年12月,行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8例,均为男性,年龄40~78岁,平均56岁,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史。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存在及部位,术前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11例为移行性细胞癌,5例为腺癌,2例为上皮混合细胞癌;CT检查,无周围器官浸润及其它部位转移。1.2手术方法行膀胱全切术,取…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P170表达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75例急性白血病的P170表达,ANLL129例,ALL46例。分为3组:初治组120例,完全缓解组36例,复发难治组19例,结合预后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初治组、完全缓解组(CR)、复发难治组中P17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7%、16.7%、57.8%,其中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完全缓解组与复发难治组相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0和P=0.0016)。结论:P170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FAB分型等无关,与预后密切相关,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脊柱动力平衡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对1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用KKT技术进行治疗,疗程8~51.3周,每周2次,平均19.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站立位X线片主弯段Cobb' s角的变化.[结果]10例中6例Cobb' s角有改善,改善度为1°~13°,平均6.17°,4例Cobb' s角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脊柱动力平衡KKT技术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新理念,尤其对少年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而Cobb' s角加重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的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MT中MVD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VD、VEGF的表达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增高(P<0.01或P<0.05)。同时,MVD、VEGF的表达与肿瘤良、恶性的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P<0.01或P<0.05)。MVD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而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则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此外,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的MVD(P<0.01)。结论MVD、VEGF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互补作为判断GISMT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疗效及二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CHF患者114例,随机分3组。A组为对照组,予以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B组为卡维地洛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随访6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衰症状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B组和C组LVEDD、LVESD缩小,LVEF明显提高,心衰症状明显好转,但卡维地洛组LVEF改善优于美托洛尔组:卡维地洛组的成本-效果分析低于美托洛尔组。结论: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均可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卡维地洛疗效略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孙莉  赵毅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420-2424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2,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按其功能特征可归纳为5类分子分型:以DNA修复缺陷或生长因子为途径的基底细胞样三阴性乳腺癌;以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为特征的间质样三阴性乳腺癌;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过表达的管腔/分泌型三阴性乳腺癌;HER-2富集型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且异型性较大,其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不敏感。目前很多学者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各有研究,并有临床试验证实下述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9.
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对硝酸甘油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泵维持静脉注射时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对硝酸甘油的吸附作用。方法:模拟临床微泵维持静脉注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硝酸甘油在注射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结果: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对硝酸甘油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8h内平均吸附率为(73 .88±2. 05) %。结论:硝酸甘油经微泵维持静脉注射时,不宜使用对硝酸甘油具有吸附作用的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  相似文献   
50.
赵毅  袁淑华 《安徽医药》2002,6(4):32-3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消化不良症状群.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肠功能障碍是导致FD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神状态在其发病中亦有一定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