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究平乐筋骨痛消膏联合筋滞骨错理论手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凝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某院院内制剂平乐筋骨痛消膏外敷,1次/d,12 h/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1次/d,共治疗14次;治疗组采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的手法,其中理筋手法1次/d,共12次,正骨手法1次,治疗完成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功能程度评定(Melle评分)的变化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VAS评分及Melle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筋骨痛消膏联合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的手法在缓解患肩疼痛及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提出从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采用腹部针灸和腹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等于腰椎间盘突症,腰腿痛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纯机械性压迫,从腹论治达到机体的前后平衡,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扩展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3.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是在平乐正骨筋病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在临床治疗中,该理论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强调以筋为先、以衡为用的治疗原则;注重综合运用各种中医疗法治疗各类筋病,且治疗方法中手法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分为治筋手法和治骨手法。本文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内涵、核心理论、治疗原则及其与"十二经筋"理论的关系、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异同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4.
35.
腰痛的病因并不是只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等,赵明宇主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有臀部摔伤史或分娩史的患者的腰痛与尾骨脱位有极大的联系。本文拟在“筋滞骨错”理论的基础上,从尾骨的解剖学特点、尾骨脱位相关腰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来进行讨论,为尾骨脱位相关腰痛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1临床资料 近一年来,对同期71例门诊有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治疗组),一组用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并作幽门螺旋菌测验。治疗组46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其中男32例,女14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4年。对照组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按中医理论辩证分型,其中:①肝胃不和型:治疗组20例,对照组12例;②脾胃虚寒型:治疗组13例,对照组7例;③脾虚肝热型:治疗组9例,对照组5例;④脾胃潮湿型:治疗组3例,对照组1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服用方法为2次/d;硫糖铝1.0g,服用方法为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2例,复发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临床治愈率高,而且远期疗效很好,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王学昌  赵明宇 《河南中医》2010,30(12):1195-1195
筋伤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其特点。治疗筋伤应遵循“四阶梯”原则、“综合治疗”原则、“同效取快”原则、“四定”原则。多管齐下,综合治疗,在尽可能减少组织创伤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9.
杨萌  赵明宇 《河南中医》2010,30(4):411-412
对47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三个环节进行精心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0.
筋与骨的关系贯穿于筋骨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筋骨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筋骨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康复。随着人们对筋骨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慢性筋骨疾病的诊治中应遵循筋骨辨证、筋骨并重已成为学界的共识。虽筋骨并重,但仍有筋与骨孰先孰后的问题。鉴于慢性筋骨疾病的病理特点以及骨在维持人体形态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对于慢性筋骨疾病的诊治应“以骨为先”,并从“以骨为先”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及运用方法两大方面,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