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90钇标记单克隆抗体LC1对荷肺癌裸鼠局部放射免疫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90 钇 (90 Y)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1IgM ,研究放射免疫导向药物局部用药对荷肺癌裸鼠的治疗作用 ,判断其疗效。方法 将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1IgM与90 Y耦合 ,制成放射免疫导向药物。将皮下已接种肺癌组织的裸鼠按药物不同放射剂量随机分成对照、3.7、7.4、11.1、14 .8和 2 2 .2MBq 6个组。对荷肺癌裸鼠进行肿瘤局部注射90 Y LC1。给药当日及给药后 4周内每周测定肿瘤大小 ,计算肿瘤抑制率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7.4MBq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11.1、14 .8MBq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 3.7MBq组与对照组及各治疗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当剂量大于 11.1MBq时 ,局部给药可引起裸鼠死亡。结论 放射性核素90 Y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LC1局部治疗可抑制荷肺癌裸鼠的肿瘤生长。放射剂量过大 (>11.1MBq)可产生毒性。90 Y LC1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病灶中p53,ki-67,p21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9名病理证实为NSCLC的患者,取其肺肿瘤组织检测p53,ki-67和p21,再取其淋巴结检测细胞角蛋白CK,以显示是否有淋巴结微转移灶。结果:p53(-)和( )患者的CK阳性率分别为33%和71%,Fisher's精确卡方P=0.045,ki-67(-),( )者CK阳性率分别为39%和81%,P=0.02,p21为28%和81%,P=0.001。结论:原发肺癌病灶中p53蛋白,ki67,p21的表达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有必然的联系,p53( )的患者淋巴结中检出微转移灶的机率要大于p53(-)的患者,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ki-67和p21两个基因上。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大鼠的原位异体左单肺移植模型。比较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和非抗凝肝素氮脱硫酸肝素(non-anticoagulant N-desulfated heparin,NNH)在该模型中对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纯种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分为三组, 再灌注时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n=8):1.2 ml/kg;UTI治疗组(n=8):10,000 U/kg;NNH治疗组(n=8):12 mg/kg,在显微技术和机械通气下完成左单肺移植。再灌注2 h后测量移植肺肺静脉血气,肺干湿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TNF-α和IL-8浓度,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24只移植鼠至实验结束存活21只,存活率为87.5%,套管成功率为100%。3只失败大鼠中2只为移植再灌注后分别于75与90 min左右死亡,1只大鼠仍存活,但开胸取肺时见肺动脉和静脉内血栓形成,移植肺无灌注。供肺肺静脉血气PaO2 UTI组(289.68±5.65 mmHg)及NNH组(315.26±14.91 mmHg)与对照组(236.80 ±13.90 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001),NNH组和UTI组PaO2也有显著差异(P<0.0001);UTI组干湿重比W/D(4.74± 0.28)、NNH组(4.87±0.34)和对照组(5.00±0.12)无显著差异(P=0.18);UTI组MPO活性(0.52±0.25)低于对照组(0.84±0.22,P <0.05),NNH组MPO活性(0.64±0.24)和对照组(P=0.12)、UTI组(P=0.29)均无显著差异;肺组织中TNF-α浓度UTI组(138.61 ±15.3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4±10.14,P<0.0001),NNH组(52.85±6.5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肺组织IL-8浓度UTI组 (173.45±27.6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2±12.42,P<0.0001)和NNH组(61.34±9.86,P<0.0001),NNH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12)。ICAM-1 mRNA表达UTI组(0.37±0.14)、NNH组(0.38±0.11)显著低于对照组(1.74±0.39,P<0.0001),UTI组和NNH 组无显著差异(P=0.94);光镜下病理示UTI和NNH组肺组织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非内皮化袖套大鼠左单肺移植动物模型用于观察时间较短的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是合乎要求的。UTI和NNH对大鼠肺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UTI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NNH减少了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移植肺的功能,对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较UTI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0月15例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经左胸切口6例,左胸、腹联合切口1例,左胸、左颈切口1例,右胸、腹2切口3例,右胸、腹及左颈3切口4例;胃代食管11例,结肠代食管4例。所有患者无围术期病死,平均住院时间:胃代食管组13.4d,结肠代食管组53.0d。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6.7%。结论: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胃癌行选择性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在胃无法作为食管替代器官时,可以选择行结肠代替食管。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总结晚期食管穿孔和破裂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晚期食管穿孔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段食管穿孔7例,胸段13例.经CT检查的有19例,食管造影检查的有6例,胃镜检查的有3例.延误治疗原因:患者就诊延误11例,外院保守治疗6例,本院保守治疗1例,误诊1例.19例均手术治疗.治愈16例,死亡2例,自杀1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能提高诊断成功率,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6.
葛棣  郑如恒  曾亮  冯明祥 《胃肠病学》2003,8(3):148-150
背景:HER3是新近发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ER3的表达,就HER3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目的:探讨HER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AP法检钡0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ER3的表达,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HER3过度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54例食管癌组织中有33例存在HER3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为61.1%。HER3的过度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ER3过度表达,HER3过度表达可能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7.
外科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本共识旨在完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随访方案,为负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同道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钙蛋白酶小亚基1(calpain small subunit 1,CAPN4)在食管鳞形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食管鳞形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 挑选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EEC及食管鳞形细胞癌细胞系EC109与KYSE510,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系中CAPN4蛋白质水平,应用RNA干扰下调EC109与KYSE510中CAPN4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系中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质水平。结果 CAPN4在EC109与KYSE510中的蛋白质水平显著高于HEEC,下调EC109与KYSE510中CAPN4蛋白质水平后,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MMP-2蛋白质水平下调。 结论 CAPN4在食管鳞形细胞癌中高表达,促进食管癌增殖和迁移,并与下游分子MMP-2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食管呼吸道瘘大多数由食管、气管、肺肿瘤所致 ,主要症状是进食后呛咳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由食管癌所致的食管呼吸道瘘采用食管旷置、胃造瘘、化疗等姑息疗法预后极差。放置食管内支架是目前首选的疗法。传统的塑料支架质硬 ,口径大 ,操作困难 ,并发症率及死亡率较高。应用自扩性金属支架(self expandingmetallicstents ,SEMS)则操作简单、安全 ,对食管癌性梗阻及食管呼吸道瘘有明显疗效。我院自 1995年至今已为 12例食管气管瘘病人放置了SEMS ,临床效果满意。对象和方法对象 本组 12例病人 ,男性 9例 ,…  相似文献   
40.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指胸膜腔与支气管相通,是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肺部手术后BPF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目前发病率为1%~4%,但本病病死率较高(16%~72%)[2],主要死亡原因为胸腔严重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3].BPF临床治疗困难,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现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7例肺切除术后BPF患者的诊治经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