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8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935篇
医药卫生   2557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895篇
  2011年   1026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197篇
  2008年   1276篇
  2007年   1185篇
  2006年   1091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1153篇
  2003年   1062篇
  2002年   953篇
  2001年   878篇
  2000年   885篇
  1999年   753篇
  1998年   697篇
  1997年   692篇
  1996年   686篇
  1995年   646篇
  1994年   611篇
  1993年   468篇
  1992年   425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62篇
  1988年   267篇
  1987年   255篇
  1986年   208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181篇
  1983年   153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143篇
  1980年   96篇
  1979年   68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28篇
  1964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困难气管插管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工作中总有部分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的困难或失败,如果诱导插管过程中处理失败可能会造成患者喉痉挛、喉头水肿,从而导致低氧,甚至循环骤停,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就在实际的临床麻醉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气管插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2.
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指南旨在对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评价和治疗各要素的现有证据做一回顾。目标读者是那些为发病后48h内的卒中患者提供治疗的内科医生和其他急诊医疗保健人员。另外,也包括向医疗保健政策制定者提供的信息。方法:专家小组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任命,他们代表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专家小组以2003年后发表的报道为重点,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采用AHA卒中委员会的证据水平分级标准对证据进行分级并做出推荐。本声明经专家小组认可后,再由AHA科学顾问和协调委员会进行同行评议和正式批准。本指南打算在3年内做全面更新。结果: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处理仍然是多方面的,包括尚未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过验证的一些医疗诊治方面。本声明包括从急诊医疗服务人员开始接触患者到入院初期处理的推荐意见。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仍然是已得到证实的最有效的卒中急诊治疗干预方法。包括动脉应用溶栓药和机械介入在内的一些方法显示出希望。因为许多推荐是在有限的证据基础上做出的,因此需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骨科围手术期急性致死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提高对骨科围手术期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7月12例于骨科围手术期确诊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本组12例中,9例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中7例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2例死亡;3例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是骨科围手术期的急危重症,必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4.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施行22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12例)、移植术后肝癌复发(4例)、肝动脉栓塞(2例)、肝动脉狭窄(2例)以及乙肝复发(2例)。再次移植率为3.62%,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8例随访至今分别存活21、14、8、3个月各1例,12、1个月各2例;14例存活2周到28个月不等。首次肝移植术后8~30d行再次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为66.7%;1年内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60%)。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失功能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钻研手术技巧,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提高再次肝移植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自1994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共收治双侧锁骨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5~67岁.除1例老年患者外均为青壮年患者.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治疗各种掌指骨骨折的不同疗效。方法:47例(62处)掌指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9例(24处),闭合性骨折28例(38处),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或肌腱损伤10例(13处)。分为微型钢板固定组27例(34处)及克氏针组20例(28处)。采取伤口清创,微型解剖钢板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术及克氏针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骨性愈合,以TAM为评定标准,微型钢板组中优为20例,良10例,优良率为88.2%。克氏针组中优为12例,良7例,优良率为67.8%。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掌指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及伤口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克氏针组。  相似文献   
57.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缺损94例,男59例,女35例;年龄11~72岁,平均39.4岁。骨缺损部位:胸腰椎38例,跟骨25例,胫骨15例,股骨7例,肱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5例,近节指骨1例。骨缺损原因:骨折塌陷复位后骨缺损63例,骨髓炎20例,骨囊肿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缺损范围为1cm×1cm~4cm×20cm,用CPC填充修复,CPC充填量为3~42g,其中单纯CPC填充修复74例(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38例,骨折复位后空腔充填25例,良性骨肿瘤病灶刮除后充填11例),载药CPC填充修复骨髓炎2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9.6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未见过敏或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切口无瘙痒感。随访时X线片显示,植入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界面处未见间隙存在,骨缺损处的解剖形状完全或大部分恢复,未见脱落现象,随访时部分患者CPC部分降解成骨。9例发生术后伤口渗出,为淡黄色清亮稀薄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经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理想的骨替代品,载药CPC是治疗骨髓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索移植肾脏不同时期纤维化进展的病理特点,笔者对本院近十几年出现的移植肾肾纤维化标本的病变特点进行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在猪腹部的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的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抗癌药物用于局部动脉灌注后,使局部轴型血管支配的血管网有损伤的表现,岛状皮瓣远端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抗癌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可影响局部轴型皮瓣的血运,使皮瓣血供的安全范围缩小,为提高相关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肺鳞癌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22例,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8例,肺炎性假瘤组10例.用LYVE-1/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区分淋巴管和血管并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与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远大于内部和炎性假瘤组织.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相似.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相似.结论肺鳞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主要在周边部,肺鳞癌细胞主要经过原发灶周边部增生的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