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儿童身体状况及心理发育与成人有着极大的不同。文章分析了儿童就医环境现状、儿童就医心理和大众心理以及儿童就医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利用就医环境来影响儿童心理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手术病检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男9例,女1例,年龄5~15岁,中位年龄10.5岁。肢体乏力或轻...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的MRI表现,并与超声对照,对比两种方法对多发病灶的检出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乳腺ILC的MRI及超声表现,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多发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19例乳腺ILC在MRI上表现为肿块强化15例,非肿块强化2例,两种强化类型均有的混合型1例,另有1例患者MRI结果阴性(B超、钼靶结果均为阴性)。15例肿块强化中,边缘毛刺状的不规则形肿块11例;2例非肿块强化中,局灶性、多区域性分布各1例;1例混合型表现为多区域性分布。18例阳性乳腺ILC动态增强后,TIC早期缓慢强化1例,中度强化3例,快速强化14例;延迟期上升型8例,平台型4例,流出型6例。18例行超声检查的浸润性小叶癌中,检出阳性者17例,其中12例ILC在超声上表现为不规则的不均匀低回声肿块。18例阳性乳腺ILC中,MRI诊断多灶及多中心均为4例且经病理证实,超声诊断单发4例、多灶3例、多中心1例,两种方法对病变多灶及多中心性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2例同侧乳房其他病灶均经MRI、超声检出,1例对侧乳房其他病变仅通过MRI检出。结论:乳腺IL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对多发病灶的检出较超声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的定量分析在确定乳腺病变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22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拟诊良、恶性肿瘤的患者;②乳腺 MRI 检查后在本院进行手术或粗针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③乳腺 MRI 检查前未进行活检及各种干预性措施的患者;④病灶截面积≥25 mm2者;⑤患者乳腺纤维腺体组织为 ACR 分型中Ⅱ~Ⅳ型(即纤维腺体体积≥25%者)等的病例进行乳腺 MRI 的扩散成像(DWI)序列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 MRI 检查,包括 DWI (b=800 s/mm2)。测量患者的病灶、对侧胸肌、同侧及对侧正常纤维腺体的 ADC 值,并计算2个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即rADC1=病灶 ADC 值/对侧正常纤维腺体 ADC 值和 rADC2=病灶 ADC 值/对侧胸大肌 ADC 值,比较 ADC 与 rADC 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20例病灶中良性病变105例,恶性病变115例。当病灶 ADC 值的良恶性诊断阈值为1.20×10-3 mm 2/s 时,曲线下面积为0.923,其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87.6%,诊断准确率达88.2%。当rADC1值的诊断阈值为0.70时,曲线下面积为0.834,其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79.0%,诊断准确率达80.9%。当rADC2值的诊断阈值为0.81时,曲线下面积为0.873,其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78.1%,诊断准确率达81.0%。结论:DWI 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的定量分析在确定乳腺良恶性病变性质中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当 b 值相同时,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对于乳腺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特异性高于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其敏感性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胸大肌作为参照,其诊断价值与正常纤维腺体相当。  相似文献   
15.
乳腺叶状肿瘤(PT)是一类少见的乳腺肿瘤,具有上皮和间叶细胞双向分化的特点,表现多样,在临床及影像上可与纤维腺瘤、边缘光整的乳腺癌或乳腺肉瘤相似,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则明显不同。传统影像学诊断PT价值有限,而在乳腺增强MRI及功能成像上,PT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及活检穿刺定位有重要意义。就PT的临床表现、病理、MRI特征及鉴别诊断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属于早期的乳腺病变,有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的倾向。目前DCIS研究的热点在于分辨出哪种类型的病灶将发展为浸润性癌。解决这一问题将会使DCIS得到更精确的处理。本研究就不同级别的DCIS及其MRI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目的 探讨DCIS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4例DCIS患者(35侧)的病理分级、MRI特征〔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病灶形态学和病灶动态增强表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病理分级:低级别4例,中~高级别31例。BI-RADS分类:3类1例、4A类2例、4B类5例、4C类12例、5类15例。病灶形态学:肿块型DCIS 6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 29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 29例中,节段性强化15例、区域性强化5例、线样强化4例,成簇小环形强化15例、集簇状强化5例。病灶动态增强表现:Ⅰ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10例、Ⅱ型TIC 15例、Ⅲ型TIC 10例;早期缓慢强化4例,早期中度强化2例,早期快速强化29例。ADC值<1.2×10-3 mm2/s 19例,≥1.2×10-3 mm2/s 16例。低级别和中~高级别患者病灶形态学、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中~高级别患者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布形式、内部强化类型、TIC类型、早期强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 MRI主要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其中又以节段性、区域性、线样强化,成簇小环形强化和集簇状强化多见,其病理基础是导管受侵,增强时导管周围基质和导管壁强化。MRI表现能反映其病理改变,并能提示病理分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DCIS是否伴有浸润及局部复发的可能性,以调整活检及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乳腺病变术前MRI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乳腺病变术前 MRI 漏诊、高估、低估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探讨 MRI 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 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名患者,共计222枚病灶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其 MRI 表现特点并按 BI-RADS 分类进行评估;比较 MRI 对不同强化类型病灶诊断效能。以患者临床信息及 BI-RADS-MRI 词典为依据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模型预测病灶良恶性,并与评估结果对比,比较不同影像学表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222枚病灶中良性161个、恶性61个。MRI 漏诊6个病理均为良性;低估4个病灶中3个含导管原位癌成分;高估14个病灶包括12个肿块型和2个非肿块强化病灶。ADC 值对肿块型病灶诊断效能高、AUC 达0.932,对非肿块强化病灶诊断效能较差;DCE-MRI 联合 DWI 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3.4%,特异度91.3%,诊断准确度91.9%;MRI 对肿块型和非肿块强化病灶总体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结论:乳腺 DCE-MRI 联合 DWI 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对肿块样强化与非肿块强化病灶的总体诊断效能相仿。低估的病灶病理以导管原位癌为主。医师进行 BI-RADS-MRI 分类评估时带有一定主观性,诊断结果有高估的趋势、同时减少大部分低估,对总体诊断准确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乳腺超快动态增强MRI(UF-DCE MRI)使用多种加速扫描技术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通常≤7 s)扫描, 同时也可保证相对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将UF-DCE MRI用于超早期(对比剂注射后60 s内)乳腺成像, 可获得组织的血流灌注信息;延长扫描时间后可追踪对比剂在血管内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的渗透过程, 进而提供组织内血管渗透性信息, 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及新辅助治疗的疗效等。统一、标准化的UF-DCE MRI扫描方案及稳健的后处理分析方法及软件, 是进一步推进其临床应用的基础。该文通过介绍UF-DCE MRI的扫描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 旨在推动UF-DCE MRI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乳腺X线摄影在触诊阴性乳腺钙化病灶导丝定位中的初步应用。方法:20例临床触诊阴性但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钙化病灶并进行导丝定位的病例纳入研究并等分为低剂量组和STD组。低剂量组在导丝定位过程中首次曝光采用AOP模式下的STD模式,记录kV,mAs,然后将曝光模式改为手动模式,将mAs值下降50%左右。STD组采用全程STD模式自动曝光。将低剂量组与STD组进行定位满意度对照(针尖到病灶中心距离≤2cm为定位满意),比较其定位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AGD和ESD值的差异。结果: 10例低剂量组均成功定位,与STD组的定位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686>0.05)。低剂量组与STD组的平均AGD和ESD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5<0.05)。结论:采用降低曝光量的方式对导丝定位中的钙化病灶进行低剂量摄影不影响定位结果,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