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膝关节外伤性骨软骨骨折的X线和MRI表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X线和MRI表现.方法 12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及MR检查,回顾分析其表现并与关节镜及手术对照.结果 12例患者MRI诊断13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7处位于股骨外髁,6处位于髌骨,同时可见9块游离骨折片,MRI能清楚地显示骨软骨骨折的确切部位、大小、程度,而且能分辨出骨折块的软骨成分及软骨下骨质成分,T2WI、短时反转恢复(STIR)、快速梯度回波(FFE)T2WI序列三者结合显示骨软骨骨折最为清楚。X线检查可见5例关节内游离骨块,不能明确来源。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并诊断膝关节外伤后骨软骨骨折,提高临床诊断并指导关节镜及手术治疗。X线为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最基本手段,明确诊断应结合MR检查。  相似文献   
72.
骨肉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肉瘤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5例骨肉瘤病的影像学特点。15例均行平片检查,其中13例行CT检查,11例行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ECT)检查,5例行MR检查。4例行DSA造影检查。结果15例中骨肉瘤病主病灶位于股骨远端者8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1例,锁骨1例。主病灶之外的多发病灶发生在股骨远端者6例,其中双侧病变2例。位于胫骨近端者8例,骨盆2例,脊柱椎体6例,颅骨1例,髂骨及骶髂关节4例,双侧股骨近端3例,胫骨远端2例。15例主要病变X线表现为典型骨肉瘤样,而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病灶表现不同,多呈圆形成骨样改变。13例CT观察到病变范围分布及软组织肿块的情况;其中发生在骨髓病变区内的病变多为边缘清楚的高密度瘤骨,5例病变在MRI呈圆形信号改变。特别是髓腔内低信号的骨化区域显示得很清楚。11例ECT检查者可见呈全身分布的广泛浓聚区域。4例于DSA可观察到肿瘤血管边界及肿瘤血管的走行。结论骨肉瘤病为全身的多发病灶,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全身发病的部位、表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3年6月-2002年3月,收治11例腕关节骨内肿物患者,经手术证实为骨内腱鞘囊肿。总结该病的临床状及影像就特点,并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及生长部位等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个月,平均38个月。结果 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好发于青壮年,男友比例为3:8,多为优势手发病,占72.7%。主要症状为腕关节疼痛,病程2-84个月。X线特点为腕骨内出现密度减低区,周围有硬化缘。CT及MR检查提示病灶内为密度均匀的液体。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8例疼痛消失,2例有轻度疼痛,但功能正常,另外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腕关节骨内腱鞘囊肿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确诊须依据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4.
骨质疏松和肌少症这两种慢性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途径,均好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女性,且常常伴随出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骨质疏松和肌少症之间联系的探索,以及对两种疾病进行联合评估十分重要。本文将对骨骼与肌肉以及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 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 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 取平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女性腰椎BMD差异。按10岁年龄间隔, 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两两比较。结果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东北(183.01±24.58)mg/cm3、华北(188.93±24.80)mg/cm3、华东(187.54±27.71)mg/cm3、华南(186.22±33.72)mg/cm3、华中(176.33±24.91)mg/cm3、西南(182.25±28.00)mg/cm3], 随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地区BM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70岁以前, 华中和西南地区BMD[(176.23±24.91)至(90.38±28.12)mg/cm3, (182.25±28.00)至(88.55±25.68)mg/cm3]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低于东北[(1...  相似文献   
76.
低剂量胸部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而定量CT(QCT)是利用CT数据进行对第1~2腰椎骨密度, 肝脏脂肪含量和第2腰椎水平腹部脂肪面积等进行测量的方法, 二者结合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 可以在筛查肺癌同时, 进行骨质疏松, 脂肪肝和肥胖的评价。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是前瞻性队列研究, 已经采集了6万多人的低剂量胸部CT和QCT的数据, 以及体检人体参数和血常规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 他们总结出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正常值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同时分析了腹内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以及骨密度与血清蛋白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的实施表明低剂量胸部CT结合QCT在健康管理的应用前景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77.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CT(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欧洲腰椎体模(ESP)作为标准,采用腰椎CT(250mA)和低剂量CT(80mA)两组扫描条件,以容积扫描方式对ESP 重复扫描10 次,分别以0.625mm、1.25mm、2.5mm重建层厚图像完成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分析不同重建层厚间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的差异。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250mA)骨密度测量者的原始图像,分别以0.625mm、1.25mm、2.5mm重建层厚完成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分析不同重建层厚间L1和L2椎体骨密度平均值的差异。结果:250mA和80mA两组中,ESP的L1、L2、L3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在不同重建层厚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1-3椎体平均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均以1.25mm重建层厚时最小,250mA和80mA两组间1.25mm重建层厚ESP的L1、L2、L3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准确度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不同重建层厚间L1和L2骨密度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重建层厚对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无明显差异,1.25mm重建层厚骨密度测量值最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比较与嗜酸性肉芽肿容易误诊的骨髓炎、尤文肉瘤影像表现,以提高各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病理或随访观察明确的83例患者的X线、CT、MRI影像表现。三者平均高发年龄2~25岁。长管状骨骨干或干骺端发病最多各19例。结果 1例ECG误诊为Ewing,1例Brodie误诊为ECG,1例急性骨髓炎误诊为ECG,3例Ewing误诊为骨髓炎。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破坏或硬化、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或骨化、骨髓水肿、软组织肿胀和肿块,多有相似表现,差异性改变也明显。结论综合分析比较三者影像表现的不同特征,对它们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比分析、研究5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计算机X线摄影(CR)平片、CT冠状面和轴面体位扫描影像。设计确定桡骨头骨折CT扫描的常规体位。方法 选用50例临床拟诊桡骨头骨折的患者,分别摄取桡骨头部位CR平片、冠状面和轴面CT扫描影像。按临床采用的Mason分型,对全部桡骨头骨折影像进行Ⅰ-Ⅳ分型。结果 50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CT扫描诊断阳性率为96%(48例);CR平片诊断阳性率为78%(39例)。经CT冠状面体位设计扫描,确定分型者占94%(47例)。经CT轴面体位设计扫描,确定分型者占82%(41例)。结论 CT扫描体位设计对于桡骨头骨折分型意义明确。采用冠状面扫描体位可以满足常规临床影像诊断分型的需要,对于Ⅲ和Ⅳ型骨折应加扫轴面和进行三维重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多发性棕色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探讨其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32例由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引起多发性棕色瘤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局部骨X线、CT和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例PHPT患者均在全身不同部位出现棕色瘤病变,其中股骨病变15例、胫骨干15例、腓骨干12例、髂骨16例、椎体3例、肱骨3例、肋骨5例和指骨12例.结论 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多发性棕色瘤的病理改变,三种检查方法结合可更全面显示多发性棕色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定性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