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随着螺旋CT技术的进步和定量CT( QCT)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CT( 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 重视。美国放射学院(ACR)组织专家起草,并于2008年颁布了 ACR定量CT( QCT)骨密度测量操作指南。该指南的目的在 于制定临床工作中QCT检查实施和诊断的参考标准,包括其设备要求、质量控制、适用人群、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和技 术员资质要求,以及QCT测量规范和报告规范。该指南提出了对绝经后妇女和50岁及以上男性的QCT诊断参考标准。建议 脊柱QCT采用BMD绝对值诊断,即BMD >120 mg/cm3诊断为骨量正常,BMD 120 mg/cm3 -80 mg/cm3诊断为低骨量,BMD < 80 mg/cm3诊断为骨质疏松。QCT髋关节测量的T值可以根据WHO DXA标准来诊断骨质疏松。该指南对我国的QCT临 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Pro软件中的CT X线吸收检测法(CT X-ray absorptiometry,CTXA)髋部分析系统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髋部面积和体积骨密度.方法 纳入低能量髋部骨折女性患者447例及老...  相似文献   
323.
目的 初步探讨采用定量CT(QCT)骨结构分析系统(BIT)测量股骨近段骨皮质的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 收集30例髋部低能量骨折患者,正常侧股骨用于测量,采集髋部QCT扫描数据,于QCT分析工作站上BIT自动选定垂直于股骨颈中段长轴最狭窄处横断面,将该横断面分为4个象限,即上前象限(SA),下前象限(IA),下后象限(IP),上后象限(SP),BIT自动估算各象限骨皮质厚度(C.Th),由3名测量者分别进行测量,比较测值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 3名测量者测得的股骨颈最狭窄处横断面平均C.Th及SA、SP、IA象限C.Th和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致性均较好,其中平均C.Th的ICC值最高,为0.883。而3名测量者测得的IP象限C.Th和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IT能够实现获取股骨近段骨密度结果的同时获得骨结构信息,测得的股骨颈横断面上象限及前下象限C.Th及骨密度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324.
目的 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 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 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相似文献   
325.
【摘要】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腰椎BMD和血尿酸(SU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8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22例,其中男923例,女699例,年龄40~93岁,平均(55.28±10.17)岁。询问研究对象既往史,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并将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成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组。采用QCT软件测量腰椎BMD,根据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析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血尿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稍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7,P>0.05),女性人群中高尿酸组的腰椎BMD水平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1)。男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人群中,三组随骨量的减少,血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腰椎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87,P<0.01),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1,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750,-0.263,均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女性人群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腰椎BMD下降。血尿酸水平与中老年女性腰椎BMD呈负相关,未发现血尿酸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比较QCT与DXA在藏族、汉族患者骨密度评估中的差异,探讨DXA、QCT在藏族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同时行腰椎DXA及腰椎QCT检查的患者一般诊疗信息及DXA、QCT检查结果,同时有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通过腰椎CT影像对椎体及相近附件行影像学诊断。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藏族平均腰椎DXA T值高于汉族(-0.19±2.44 vs-1.17±1.40,P0.05),但藏、汉两族QCT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1±24.10 mg/cm3vs 75.31±25.01 mg/cm3)。在藏族、汉族患者中QCT检出骨质疏松的例数均多于DX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慢性肾脏疾病患者DXA表现为高T值同时QCT可为正常骨量。结论对于体型肥胖、合并椎体退行性变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选用QCT评估其骨密度,较DXA,QCT能更为准确地评估藏族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对于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112例,其中68例为骨质疏松所致,44例为转移瘤所致。观察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在常规MRI(T1WI、T2WI)上的表现、DWI的表现、CSI的表现、ADC值和SIR值。结果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T1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CS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3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2.04±0.368)×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48±0.163)×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5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83±0.291)×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12±0.238)×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均显著高于SIR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DWI的信号类型与CSI的信号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信号类型鉴别两种疾病;DWI优于CSI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328.
目的:分析CT/MR成像中液-液平面征象对鉴别原发骨病变良恶性的意义。方法:6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骨病变中12例行CT检查,51例行CT与MR检查,3例行MR检查,均可见液-液平面,据液-液平面所占病灶整体比例,将其分为<1/3、1/3~<2/3、2/3~<100%和100%4组,由双盲法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良性骨病变58例,恶性骨病变8例。液-液平面比例<1/3时,恶性骨病变相对多见(3/8,37.5%),均为骨肉瘤。随着液-液平面比例的增加,良性病变多见,在液-液平面比例≥2/3时,良性病变所占比例为93.6%,多为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原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当液-液平面比例达100%时,均为良性骨病变。结论:液-液平面所占病变比例增加,良性骨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329.
目的 探讨在正常肩盂CT三维重建标准正面观影像上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可行性,比较同一个体左、右肩盂的半径大小,为术前精确定量评估肩盂骨缺损比例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测量了35例成人双侧正常肩盂(共70个),每个肩盂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由1位医生在三维工作站上获得肩盂的标准三维正面观影像及标尺,并将其以二维图像的格式导出.3位医生分别利用AutoCAD2006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做肩盂下部前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再做后缘最突点、下缘最突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将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定为肩盂下部的圆心,分别测量该点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的距离.比较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前下缘、后下缘和后缘距离值,以及左、右肩盂相应距离的测量数据. 结果 肩盂下部圆心到肩盂后缘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即圆的半径)为(14.1±1.6)mm,到肩盂前下缘的距离为(14.0±1.7)mm,到肩盂后下缘的距离为(14.1±1. 6)mm.3位医生测量的圆心到肩盂后缘距离值之间及左、右肩盂相应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正常肩盂的CT三维标准正面观影像上利用肩盂下部前、后、下缘最突点确定肩盂下部圆心的方法是简便、可行的,可重复性较高.正常人左右肩盂下部的半径是一致的.以上结论可用于单侧肩盂骨缺损的精确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30.
过哲  程晓光 《磁共振成像》2012,3(4):314-316
髋臼盂唇损伤是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该文总结髋口盂唇损伤的MR检查方法及常用序列,并对髋关节盂唇损伤的常见位置及信号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髋臼盂唇损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